石瘿

目录

1 拼音

shí yǐng

2 英文参考

stony goit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ony goit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thyroid carcinom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indurated goit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石瘿(stony goiter;thyroid carcinoma)为病名[1]。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五瘿之一。是指以颈前单侧或双侧结块坚硬如石,不可移动为主要表现的瘿[2]。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2]。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2]。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本病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石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2]

4 石瘿的病因病机

石瘿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2]

石瘿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郁痰浊结聚不散,气滞则血瘀,积久瘀凝成毒,气郁、痰浊、瘀毒三者痼结,上逆于颈部而成。

5 石瘿的症状

石瘿症见颈部肿块,凹凸不平,坚硬不移[2]。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2]

6 石瘿的诊断

6.1 典型临床表现

既往常有肉瘿病史。颈前肿块于初期较小,每被忽视,偶然发觉时肿块即质硬而高低不平。肿块逐渐增大,吞咽时肿块上下移动度减少,晚期常压迫气管、食管、神经,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石瘿也有由肉瘿多年不愈,突然迅速增大变硬,生长迅速恶变而成者。

6.2 病理分类

石瘿病理方面可分为:①乳头状腺癌: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多见于青年女性。此型生长缓慢,属低度恶性,转移多在颈部淋巴结。②滤泡状腺癌:多见于中年人。此型发展较迅速,属中度恶性。主要转移途径是从血液到达肺和骨。③未分化癌:多见于老年人,此型发展迅速,属高度恶性。发病早期即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并常经血液转移至肺、骨等处。④髓样癌:此型恶性程度中等,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且可血行转移到肺。

6.3 辅助检查

甲状腺同位素131碘扫描,多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配合B超、CT扫描检查有助诊断。

7 需要与石瘿相鉴别的疾病

7.1 瘿痈

瘿痈急性发病,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颈前肿大呈弥漫性,边界不清,质硬,有压痛,常伴发热、吞咽疼痛等全身症状。

7.2 肉瘿

肉瘿患者颈前肿块多呈球状,边界清楚,质地柔韧,表面光滑。

8 石瘿的治疗

石瘿治宜化痰开郁,行气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阳和解凝膏掺阿魏粉,亦可选用手术等疗法[2]

8.1 辨证治疗

8.1.1 痰凝毒聚

石瘿·痰毒瘀结证(stony goiter with phlegm-toxin-stasis intermingling pattern)是指痰毒瘀结,以颈部结块迅速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但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为常见症的石瘿证候[2]

8.1.1.1 症状

既往有肉瘿病史,多年存在的颈部肿块,突然迅速增大,质变硬,表面凹凸不平,吞咽时上下移动受限;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8.1.1.2 辨证分析

情志内伤,肝脾不和,气郁痰凝结于颈部,发为瘿肿,气滞则血瘀,瘀久成毒,气郁、痰浊、瘀毒三者痼结,故肿块迅速增大,质变硬,上下移动受限;苔薄腻、脉弦滑为痰凝之象。

8.1.1.3 治法

化痰软坚,消瘿解毒。

8.1.1.4 方药治疗

海藻玉壶汤加减。

8.1.2 痰郁气结

8.1.2.1 症状

颈部单发肿物,质硬如石,表面不平,皮色如常,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明显受限;伴胸闷气短,呼吸发憋;舌苔薄白,舌质有瘀斑,脉弦细。

8.1.2.2 辨证分析

情志不遂,肝脾气逆,气滞血瘀,湿痰内生,痰湿与瘀血凝结,上逆颈部,发为瘿肿,质硬如石,上下移动受限;阻于气道,故胸闷气促;苔薄白、舌有瘀斑、脉弦细为痰瘀气郁之象。

8.1.2.3 治法

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8.1.2.4 方药治疗

通气散坚丸加减。

8.1.3 毒热蕴结

8.1.3.1 症状

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情绪易于激动,心悸易惊,烦躁,多汗;舌红少苔,脉弦数。

8.1.3.2 辨证分析

肝郁日久化热化火,毒热蕴结,则火盛血燥,故颈部肿块,坚硬如石;肝火偏旺,故情绪易于激动,心悸易惊,烦躁;毒热内蕴,故舌红少苔;肝经有热,故脉弦数。

8.1.3.3 治法

清肝解郁,散结化毒。

8.1.3.4 方药治疗

清肝芦荟丸。

8.1.4 瘀热伤阴

石瘿·瘀热伤阴证(stony goiter with pattern of stasis-heat injuring yin)是指瘀热伤阴,以溃破流血水,或颈部他处发现转移性结块,或声音嘶哑,形倦体瘦,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沉涩为常见症的石瘿证候[2]

8.1.4.1 症状

晚期石瘿,或溃破流血水,或颈部他处发现转移性结块;伴形倦体瘦,或声音嘶哑;舌紫黯,或见瘀斑,脉沉或涩。

8.1.4.2 辨证分析

久病不愈,瘀热不解,心肾阴液渐耗,故形倦体瘦;津液失荣于咽喉,又为肿物所压迫,故声音嘶哑;肾水不足,毒火益甚,故颈部他处又出现结块;舌紫黯为瘀热之象;舌有瘀斑、脉涩为有瘀之象。

8.1.4.3 治法

和营养阴。

8.1.4.4 方药治疗

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8.2 外治法

石瘿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阿魏粉敷贴。

8.3 手术治疗

石瘿一经确诊,宜早期施行根治性切除术。

1.肉瘿患者久治不愈,或结节突然增大变硬者,宜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恶变。

2.小儿患瘿肿硬者,因恶变率甚高,应早期手术切除。

8.4 放射治疗

(一)放射线外照射适用于未分化癌。

(二)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适用于治疗甲状腺癌远处转移,一般需先切除全部甲状腺。

9 关于瘿病

瘿病为病名。出《诸病源候论·瘿候》。又名大脖子[3]、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说文解字》:“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以颈前喉结的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如常,不痛不溃,随吞咽而上下移动,逐渐增大,缠绵难消为特点[4]。多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4]。可发于任何地区,以高原地带及山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而以中青年女性为多[4]。古典医书将本病分为气瘿、肉瘿、血瘿、筋瘿和石瘿等五类。

气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参照本条治疗[4]

针灸对单纯性甲状腺肿有较好的疗效,其效果优于甲状腺腺瘤和甲亢。腺肿局部针刺时宜取仰卧位,应避免误伤颈部血管和神经。[4]

瘿病与饮食缺碘或机体消耗碘过多而摄入量不足有关。因此,针灸治疗同时给予碘剂治疗可增强疗效。[4]

详见瘿病条。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8.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6.
  4. ^ [4]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0-20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