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仙桃

目录

1 拼音

shí xiān táo

2 英文参考

Chinese pholidota pseudobulb or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石仙桃

石仙桃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1]

3.1 别名

石上莲、石橄榄、石穿盘、石萸肉、大吊兰[1]

3.2 来源及产地

兰科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的假鳞茎或全草[1]。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1]

3.3 性味

甘、淡,凉[1]

3.4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化痰止咳[1]

①治热病津伤口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眩晕,头痛,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1]。煎服:15~30g[1]

②治慢性骨髓炎。鲜全草捣烂敷;或用于品,淡米酒浸软磨汁,温开水调搽患处[1]

3.5 化学成分

叶含环石仙桃萜醇、(Cyclopholidonol)、环石仙桃萜酮、虫漆蜡醇[1]

3.6 药理作用

石仙桃的水提液具有局麻作用[1]

4 兰科植物麦斛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石仙桃

石仙桃为中药名,出自《江西草药》,为《新修本草》记载的麦斛之别名[1]

4.1 别名

果上叶、七仙桃、石豆、青兰、小扣子兰、石仙桃[2]

4.2 来源及产地

兰科植物麦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的全草[2]。分布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2]

4.3 性味归经

甘、辛,凉[2]。入肺、胃经[2]

4.4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活血止痛。主治肺燥干咳,肺结核咯血,热病烦渴,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小儿惊痫,风火牙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2]

4.5 用法用量

煎服:6~15g,鲜品30~60g[2]

5 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仙桃

5.1 拼音名

Shí Xiān Táo

5.2 别名

石橄榄、石上仙桃、石莲

5.3 来源

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以假鳞茎或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备用。

5.4 性味

甘、淡,凉。

5.5 功能主治

清热养阴,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用治慢性骨髓炎。

5.6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5.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6 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中华本草》·石仙桃

6.1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6.2 拼音名

Shí Xiān Táo

6.3 英文名

Chinese Pholidota Herb, Pseudobulb of Chinese Pholidota

6.4 别名

石山莲、石橄榄、果上叶、千年矮、麦斛、小扣子兰、大吊兰、浮石斛、上石仙桃、川甲草、马榴根、上石蒜、麦斛兰、石萸肉、箴兰、上树蛤蟆、石川盘

6.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以开水烫过晒干用。

6.6 原形态

石仙桃,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匍匐。假鳞茎卵形、圆柱形或狭圆锥形,肉质,长2-6cm,宽1-2.5cm,顶生2叶。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柄,具明显的纵脉。花葶从被鳞片包住的幼小假鳞茎顶端抽出,长10-15cm;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有8-20朵花;花白色、绿白色或带黄色;苞片狭卵形,2列;萼片卵形形,近等大,长约1cm;花瓣线形;唇瓣基部凹陷成囊状,3裂。蒴果倒卵形,种子粉末状。花期春、夏季。

6.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000-1200m的阔叶林树上、林下或沟边石上。

资源分布:广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

6.8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粗壮,直径5-10mm。下侧生灰黑色顶根,节明显。节上有干枯的膜质鳞叶,每隔0.5-1.5cm生一枚假鳞茎,肉质肥厚呈瓶状,卵形,长圆形,长3-7.5cm,直径1.5-2.5cm。表面碧绿色或黄绿色,具5-7条纵棱或光滑,基部收缩呈柄状,有的被鞘状鳞叶。顶端生叶2枚,多脱落而留有呈内外套叠的“V”形叶痕。叶片革质,较厚,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8cm或更长,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收缩成柄状。具数条平行叶脉,其中3条明显而突出于下表面。花序顶生。多已干枯。气微,味甘、淡。

显微鉴别 假鳞横切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多切向延长,壁较厚,具纹孔,外被角质层,厚约5μm,外围基本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17-84μm,直径1-2.5μm;薄壁细胞具较大纹孔。维管束散在,外韧型,韧皮外侧具纤维束。周围细胞内含硅质块。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外均被角质层,上下表皮细胞壁稍增厚,可见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较多,长36-54μm,直径约25μm;淡黄棕色;叶肉组织中,可见粘液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针晶束及方晶;维管束外韧型,具束鞘纤维。

粉末特征:灰绿色。①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纤维周围的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②表皮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壁较厚,具纹孔,外被角质层,厚约5μm。③草酸钙针晶束,长17-84μm,直径1-2.5μm。存在于粘液细胞中。④非腺毛多单细胞,顶端钝,呈棒状,长36-54μm,直径25μm,壁薄,基部渐增厚,淡黄棕色。

6.9 化学成份

含环石仙桃萜醇(cyclopholidonol),环石仙桃萜酮(cyclopholidone)。

6.10 药理作用

麻醉作用 石仙桃的水提取液具有局麻作用。阻断蟾蜍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作用与普鲁卡因相似,与地卡因相似的是对兔角膜表面的麻醉作用;豚鼠皮内注射100%石仙桃水提取液0.2ml,有浸润麻醉作用;在家兔第7腰椎间隙注入0.2mg/kg后,家兔的后肢截瘫,15min后,药物作用消除,恢复正常。

6.11 性味

甘;微苦;性凉

6.12 归经

肺;肾经

6.13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清热解毒;利湿;消瘀。主肺热咳嗽;咳血;吐血;眩晕;头痛;梦遗;咽喉肿痛;风湿疼痛;湿热浮肿;痢疾;白带;疳积;瘰疬;跌打损伤

6.14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6.15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内伤,化痰止咳。

2.《岭南采药录》:治内伤吐血,和猪精肉煎服;治哮喘咳嗽,和陈皮、猪肉煎服;治心气痛,水煎,冲酒服;治风湿骨痛,浸酒服;治亦白痢,水煎,蜜糖调服;风火牙痛:水煎,冲酒服。

3.《广东中药》Ⅱ:清肺郁热,养肺阴,化痰止咳。治内伤咳嗽,小儿热积。

6.16 摘录

《中华本草》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7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