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十全大补丸为方名,同名方约有2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录有本方成方制剂药典标准,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十全大补汤近。组成为党参80g、炒白术80g、茯苓80g、炙甘草40g、当归120g、川芎40g、酒白芍80g、熟地黄120g、炙黄芪80g、肉桂20g。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亦有收录。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十全大补汤作蜜丸
4.1 别名
4.2 组成
人参、肉桂(去粗皮)、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药各等分。
4.3 用法用量
4.4 功效与主治
十全大补丸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等症。
4.5 药理作用
5 《活人方》卷二之十全大补丸
5.1 组成
人参2两,黄耆3两,白术2两,茯苓1两5钱,肉桂1两,附子5钱,沉香5钱,川芎1两,熟地2两,当归身1两5钱。
5.2 主治
《活人方》卷二之十全大补丸主治三焦元气虚弱,内外真阳不足,外则恶风怯寒,面白神枯;内则心虚胆怯,意兴不扬,阳萎脾寒,奔豚疝气。
5.3 用法用量
每次用白米汤吞3钱。
5.4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
6 十全大补丸的药典标准
6.1 品名
Shiquan Dabu Wan
6.2 处方
党参80g、炒白术80g、茯苓80g、炙甘草40g、当归120g、川芎40g、酒白芍80g、熟地黄120g、炙黄芪80g、肉桂20g
6.3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2],即得。
6.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甘而微辛。
6.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含细小颗粒状物(党参)。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熟地黄)。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炙黄芪)。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炙甘草)。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炒白术)。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酒白芍)。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当归)。石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直径32~88μm,壁一面菲薄(肉桂)。螺纹导管直径14~50μm,增厚壁互相连结,似网状螺纹导管(川芎)。
(2)取本品水蜜丸18g,研细;或取小蜜丸、大蜜丸18g,剪碎,加硅藻土10g,研匀,加乙醇8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40ml(剩余的滤液备用),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15ml,弃去水洗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加乙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水蜜丸18g,研细;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18g,剪碎,加硅藻土10g,研匀,加乙醚80ml,超声处理15分钟,弃去乙醚液,残渣挥去乙醚,加甲醇8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50ml,再用水20ml洗涤。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25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3cm),先后以水50ml和40%乙醇40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6.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6.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1.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0kHz)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6.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酒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5mg,小蜜丸1g不得少于0.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6mg。
6.8 功能与主治
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6.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6.10 规格
(1)小蜜丸 每100粒重20g
(2)大蜜丸 每丸重9g
6.11 贮藏
密封。
6.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十全大补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7.1 剂型
7.2 拼音名
Shiquan Dabu Wan
7.3 标准编号
WS3-B-1274-93
7.4 处方
党参 80g 白术(炒) 80g 茯苓 80g 甘草(蜜炙) 40g 当归 120g 白芍(酒炒)80g 川芎 40g 熟地黄 120g 黄芪(蜜炙) 80g 肉桂 20g
7.5 制法
以上十味,取党参、白术、白芍、黄芪、甘草、茯苓 40g及当归 40g加 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30~1.35?20℃) 的清膏;取熟地黄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 第三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的清膏; 取肉桂及剩余茯苓、当归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清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7.6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浓缩丸;味甘而微辛。
7.7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6 μm 。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壁略厚,在极微细的斜向 交错的网状纹理。石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壁一面菲薄;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长 短不一。螺纹导管直径 8~23μm ,加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7.8 检查
7.9 功能与主治
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 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7.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8~10丸,一日 3次。
7.11 规格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7.12 贮藏
密封。
8 十全大补丸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名称
8.2 药品汉语拼音
Shiquan Dabu Wan
8.3 剂型
大蜜丸 每丸重9g
8.4 性状
十全大补丸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甘而微辛。
8.5 十全大补丸的主要成份
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甘草、当归、川芎、白芍、黄芪、肉桂等。
8.6 十全大补丸的功能主治
温补气血。 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过多等症。
8.7 十全大补丸的用法用量
8.8 十全大补丸的禁忌
孕妇忌用。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8.9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10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11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