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疽

目录

1 拼音

shí jū

2 英文参考

hard nodule

indurated mass of the body surfac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石疽为病名[1]

1.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2.蠹疽无脓者。

4 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石疽

石疽为病名[1]。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搏,血涩结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则气结聚而皮厚,状如痤疖,硬如石,故谓之石疽也。”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1]。因质坚如石,故名[1]。多因寒凝气滞所致。分上、中、下石疽[1]。状如桃李,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渐渐增大,难消难溃,即溃难敛[1]。类似肿瘤[1]。体实者治宜和营行瘀,散寒止痛[1]。服没药丸或阳和汤加减,外敷捣烂之商陆或外贴阳和解凝膏,并配合针灸;溃后及体虚者宜托里透发,服千金内托散与阳和汤化裁,或十全大补汤以温补气血[1]

5 蠹疽无脓者·石疽

石疽即蠹疽无脓者[1]。即蠹疽。蠹疽又名缺盆疽、锁骨疽、发历疽、石疽、历疮[2]。出《外科启玄》卷六。因肝胆二经积热而成[2]。生于缺盆穴(锁骨上窝处)[2]。初起患部肿大如豆,渐大如李,色紫,坚硬疼痛;可伴寒热往来,筋脉拘急,不思饮食,胸腹膨胀,小便短涩[2]。初宜艾炷隔蒜灸,内服夺命丹汗之;次服六一散通利小便,脓将成,宜服内托黄芪散;气血虚甚者,服十全大补汤托补之[2]。余内、外治法同外痈[2]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