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精

目录

1 拼音

shī jīng

2 英文参考

consumption of essenc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失精为病证名[1]

4 遗精·失精

失精即遗精[1]。《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遗精(spermatorrhea[2][3])为病名[4]。见《普济本事方》卷三。是指以不因性交而精液频繁遗泄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头昏,耳鸣,健忘,心悸,失眠,腰酸腿软,精神萎靡等症状的疾病[4][4]。遗精又名失精[5]、遗泄[5]。其中有梦而遗精的,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的,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6]

遗精病多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房劳过度等引起。主要病机有心肾不交、君相火旺,湿热下注、疏泄失度,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肾虚不藏、精关不固等数种。其病与五脏均相关联,但以精藏于肾,神持于心,始病时以心肾不交、君相火动,虚实掺见者为多,治以清心安神、疏泄相火为先。久则肾精耗伤,转为虚证。滑精则多由梦遗日久发展而成,病以肾虚不藏,精关不固的虚证为多,治以补肾固精为主。若湿热下注,影响疏泄,气虚下陷,不能摄精者,多因脾胃功能失调,为病有虚有实,务须注意升清、益气、健脾、利湿、散郁、疏肝等法的运用,不可一概清心补肾。

遗精多属功能性,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认真对患者进行解释和鼓励,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遗精、滑精,应同时治疗原发病。[7]本病除用药物医治外,要注意调摄心神,勿令心驰于外,节制房事,禁戒手淫,注意营养,节醇酒厚味,才能助治全功。[7]

必须指出,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一月遗精一二次,属于生理现象,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若未婚成年男子遗精次数频繁,每周2次以上,或已婚有正常性生活下经常遗精,则属于病理状态。故《景岳全书·遗精》说:“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但有些人因缺乏生理知识,因此产生恐惧,也可出现头晕、无力、心悸等症状。过多的遗精,每周二次以上,或清醒时流精,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态,必须及时治疗。[7][7]

遗精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神经衰弱[7]。精囊炎和睾丸炎引起的遗精,也可参照施治[7]

详见遗精条。

5 情志病·失精

失精为情志病[7]。《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参见脱营失精:《张氏医通·杂门》引陈毓仁《痈疽图形》所载“失营”,认为即系《内经》所载“脱营失精”[8]。其病由于“营气内夺,五志之火煎迫为患……初如痰核,久则渐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乃百死一生之证……其形著也,或发膺乳腋胁,或发肘腕胫膝,各随阴阳偏阻而瘕聚其处。久而不已,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则上下连属如流注然……原夫脱营之病,靡不本之于郁,若郁予脏腑,则为噎膈等证……。”本病包括因情志抑郁诱发的恶性肿瘤[8]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3.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9.
  6.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54-258.
  7. ^ [7]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9-122.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