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明目丸

目录

1 拼音

shí hú míng mù wán

2 英文参考

shihu mingmu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石斛明目丸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石斛、青葙子、决明子(炒)、蒺藜(去刺盐制)、地黄、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酒炙)、人参、山药、茯苓、天冬、麦冬、五味子(醋炙)、甘草、枳壳(麸炒)、菊花、防风、黄连、牛膝、川芎、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磁石(煅醋淬)、水牛角浓缩粉[1]。具有平肝清热,滋肾明目的功效。用于肝肾两亏,虚火上升引起的瞳孔散大 夜盲昏花,视物不清,内障抽痛,头目眩晕,精神疲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石斛明目丸的部颁标准。

4 《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4.1 组成

石斛25斤,肉苁蓉25斤,麦门冬50斤,茯苓100斤,五味子25斤,人参100斤,熟地黄150斤,菟丝子25斤,草决明25斤,苦杏仁25斤,山药25斤,蒺藜25斤,川芎25斤,青葙子25斤,甘草25斤,牛膝25斤,黄连25斤,生地黄25斤6两,天门冬100斤,防风25斤,枳壳25斤,菊花25斤,枸杞子25斤,生磁石20斤,生石膏51斤。

4.2 功效

平肝清热,滋肾明目。

4.3 主治

肝肾两亏,虚火上升引起的瞳仁散大,夜盲昏花,视物不清,内障抽痛,头目眩晕,精神疲倦。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粒,日2次,温开水送下。

4.5 制备方法

将药材加工洁净,炮制合格。取菟丝子、熟地黄、牛膝、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苁蓉、五味子、枳壳、甘草、苦杏仁煮提2次,时间分别为2.5小时、1.5小时。苦杏仁待群药沸腾后再下锅。合并以上药液,过滤沉淀,减压浓缩至比重1.35、温度(50℃)的稠膏。余药粉碎为细粉,过一百孔罗,混合均匀为原粉。取原粉与稠膏按比例制丸,低温干燥。每斤干燥丸药用生赭石粉1两2钱为衣闯亮。每100粒干重5钱,每袋内装30粒。

4.6 用药禁忌

忌辛辣食物。

5 石斛明目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5.1 拼音名

Shihu  Mingmu  Wan

5.2 标准编号

WS3-B-1299-93

5.3 处方

石斛         12. 5g

青葙子       12. 5g

决明子(炒) 12. 5g

地黄            25g

熟地黄          25g

枸杞子       12. 5g

菟丝子       12. 5g

肉苁蓉(酒炙)2. 5g

人参            50g

山药         12. 5g

茯苓            50g

天冬            50g

麦冬            25g

五味子(醋炙?2. 5g

甘草         12. 5g

枳壳(麸炒) 12. 5g

菊花         12. 5g

防风         12. 5g

黄连         12. 5g

牛膝         12. 5g

川芎         12. 5g

苦杏仁(去皮炒?)     12. 5g

石膏         25. 5g

磁石(煅醋淬)           10g

水牛角浓缩粉       22. 625g

蒺藜(去刺盐)        12. 5g

5.4 制法

以上二十六味,除水牛角浓缩粉外,石斛、青葙子、蒺藜、地黄、人参 山药、茯芩、菊花、防风、黄连、川芎、石膏、磁石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其余熟地黄 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2.5小时,第二次 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 相对密度为1.35 (50℃热测 )的稠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每  1000g丸药取生赭石 粉 75g 包衣,打光,即得。

5.5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光亮的浓缩丸,除去外衣后显黄褐色;味微酸、苦、涩。

5.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表面类圆形细胞中含细小圆形硅质块, 排列成行。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 6μm 。石细胞鲜黄色,呈类圆形。多角形或纺锤形,有的层纹明显,孔沟纤细。草酸 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80~240 μm ,针晶直径 2~ 8μm ,油管含金黄色分 泌物,直径17~60μm 。种皮细胞暗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至长多角形,有网状增厚纹 纹理。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 ,外壁有刺,长 3~5 μm ,具 3个萌发孔。种 皮栅状细胞一列,其下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5.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5.8 功能与主治

平肝清热,滋肾明目。用于肝肾两亏,虚火上升引起的瞳孔散大 夜盲昏花,视物不清,内障抽痛,头目眩晕,精神疲倦。

5.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 2次。

5.10 规格

每100 粒重 12g

5.11 贮藏

密闭,防潮。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