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esophagus canc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1])是指发生于食管的癌病。是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2]。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在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总数中占22.34%,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在我国以华北地区发病率最高,河南省林县占首位。我国食管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高发区男女比例接近,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多发生于食管中段,约占50%以上。
4 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资料
食管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
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特点,甚至相邻的两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
从全世界范围看,高发区分布在伊朗、南非、罗得西亚及中国,而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的以色列平均发病率很低,大多在5/10万以下。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在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总数中占22.34%,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在我国以华北地区发病率最高,河南省林县占首位。在我国食管癌占各种恶性肿瘤首位的有9个省,华北三省,四川省和广东等省都有一个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高发中心,如华北食管癌的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南段交界地区,其发病率超过130/10万。是该地区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距太行山不远的其它县,食管癌的死亡率降至2/10万以下。广东发病最高的是南澳岛。四川主要集中在川西北的盐亭、阆中及南部三县交界地区。此外,山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北、陕西及新疆等省也有食管癌相对集中的高发区,已查明有20多个县市食管癌平均年死亡率超过100/10万。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高发区男女比例接近,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6 食管癌的病理改变
6.1 组织学特征
食管癌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绝大多数是鳞状上皮癌(95%),腺癌起源于食管者甚为少见,多位于食管末端。贲门癌多为腺癌,也可延伸侵入食管。
6.2 临床病理分型
6.2.1 1.早期大体病理分型:
(1)隐伏型:食管粘膜仅有轻度充血或粘膜粗糙,肉眼不易辨认只能用脱落细胞学和组织切片作为诊断依据,全部为原位癌,为食管癌的最早期。
(2)糜烂型:粘膜表面有非常浅的糜烂,形状大小不一,边界分界清楚,状如地图。癌组织分化较差,原位癌与早期侵润各占一半,比第一型发展的晚。
(3)斑块型:表面粘膜稍隆起,高低不平,皱褶消失,似年皮癣样,病变范围大小不一,比前型发展的更晚,大约原位癌占1/3,早期侵润癌占2/3。
(4)乳头型:肿瘤形成明显的硬结,有的如乳头,有的象带短蒂的息肉形,向腔内突出,癌细胞分化较好,绝大多数是早期侵润癌,是早期癌最晚的类型。
6.2.2 2.中晚期大体病理分型
(1)髓质型:最为常见,约占60%,肿瘤常累及食管全层,并围绕管腔向腔内外生长,形成较大而不规则之管状肿块。
(2)蕈伞型:约占15%,肿瘤向粘膜表面生长,形成扁平肿块,累及食管周径的一部分,多向管腔内突出如蕈菇状,边界清楚。
(3)溃疡型:约占15%,肿瘤形成凹陷的溃疡,侵蚀部分食管壁,一般不产生管腔严重堵塞。
(4)缩窄型:约占10%,癌肿形成环形或短管形狭窄,狭窄上方食管扩张。
(5)腔内型:较为少见,约占3%,癌肿呈息肉样向食管管腔内突出,有蒂与食管壁相连,表面有糜烂、溃疡、可侵入肌层。
6.2.3 3.贲门癌的大体病理分型
贲门在解剖上属胃的结构,但发生恶性肿瘤时其诊断和治疗均与食管癌有许多共同之处,故将贲门癌亦纳入食管癌内叙述。贲门癌的大体病理分型分为如下几种:
(1)菜花型:肿瘤主要向管腔内生长,形成象"菜花"样之肿块。
(2)弥漫侵润型:肿瘤侵润范围较广,可累及食管及胃之大部,胃壁有增厚,粘膜有糜烂。
(4)混合型:多为晚期病变,已不能按以上分型。
8 食管癌的诊断
早期食管癌变演进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敏感、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指标和方法。目前食管癌诊断方法主要为:
8.1 流行病学史
饮食习惯,高发地区等。
8.2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无吞咽困难,可出现咽食哽噎感,食物通过停滞感,食管内异物感以及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疼痛。中、晚期食管癌出现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8.3 X线钡餐检查
8.4 带网气囊食管脱落细胞检查
早期病例阳性率可达90%~95%,适用于普查或早期诊断。
8.5 食管镜检查
对临床高度怀疑而又未能明确诊断者,应尽早作食管镜检,并取活组织行病理确诊。
8.6 内镜超声(EUS)检查
EUS被认为是食管癌分期的金标准。优点是可精确测定病变在食管壁内浸润的深度、测量壁外肿大的淋巴结、区别病变在食管壁的部位,为食管癌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9 食管癌的治疗
由于食管癌以鳞癌为主,化疗不敏感,其化疗的地位仅用于晚期和手术后复发转移者,放、化疗联合以及放疗增敏。食管癌受侵犯的淋巴结数量和脉管受侵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其接受化疗是有益的。对年轻患者、病变广泛、多发病灶、残端阳性、局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辅助治疗是必须的治疗手段,放疗联合全身化疗疗效好。
9.1 化疗
20世纪60、70年代食管癌的化疗以单药为主。
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MMC)、氟尿嘧啶(5-FU)、替加氟(FT-207)、多柔比星(ADM)、甲氨蝶呤(MTX)。80年代顺铂(DDP)开始用于治疗食管癌,随后出现紫杉醇(PTX)等药物。食管癌化疗无论腺、鳞癌,5-FU和DDP都是基础的治疗药物,紫杉醇联合DDP方案也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他对食管癌有效的药物:长春瑞滨(NVB),伊立替康(CPT-11),吉西他滨(GEM);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对于食管癌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发现的食管癌靶向药物包括Her-2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抗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以及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等。
常用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