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概述
4 经外奇穴名·舌下
舌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舌侧缘,将舌伸出口外,正对口角处。主治黄疸等病。一般直刺0.1~0.2寸。[1]
5 经穴别名·舌下
廉泉为经穴名(Liánquán CV23)。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属任脉。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廉泉:指舌下两条经脉。穴在喉结上缘,靠近廉泉脉,故名。位于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正坐,微仰头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胸骨舌骨肌之间→左右甲状舌骨肌之间→甲状舌骨膜。有开窍除痰、清火利咽作用。主要用于口舌、咽喉疾患等。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扁桃体炎、咽食困难,及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等。本穴配中冲治舌下肿痛;配翳风、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配风池、风府、四神聪治中风舌强不语。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2]
6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舌下
-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治喉痹单方
形红肉嫩。名曰重舌。治者吹追风于大舌上。吹本于大舌下。大舌治软。吹本于大舌两边根下。一边针去血。次针...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九]治小儿重舌诸方
由脾热故也。心候于舌。而主于血。脾之络脉。又出于舌下。心火脾土二脏治小儿重舌舌强。宜用此方。鹿角末上...
- 《幼幼新书》:[卷第五]初生有重舌第八
,心脾热故也。心候于舌,而主于血,脾之络脉,又出舌下。心火脾土二脏,母子也。有热即血气俱盛,其状附舌...
- 《经穴汇解》:[卷之七奇穴部第十一]头面第一
马黄黄疽四时等病。(千金)按千金翼。脉下有上字。舌下挟舌两边。针治黄胆等病。(千金)按千金翼。灸黄法...
- 《疡医大全》:[卷十五舌部]重舌门主论
陈实功曰∶重舌,乃心火妄动发之,舌下又有一舌也。当以线针点刺患上,令出恶血,内服黄连泻心汤,外用冰硼...
- 更多古籍中的舌下
舌下药品说明书
- 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化学药品说明书)
- 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化学药品说明书)
- 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化学药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