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Shēnmài BL62[中国针灸学词典]
shēnmài[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6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6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申脉 | ||
---|---|---|---|
汉语拼音 | Shenmai | ||
罗马拼音 | Shenmai | ||
美国英译名 | Streching Vessel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BL62 | |
日本 | 62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V62 | |
富耶氏 | V62 | ||
德国 | B62 | ||
英国 | B62 | ||
美国 | BI62 |
申脉为经穴名(Shēnmài BL6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阳蹻[2]。属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脉即经脉,此穴属足太阳脉,又是阳蹻脉的始发点,由此向阳蹻脉伸展,故名申脉。申脉穴主治头、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膝部红肿,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乱转筋,癫痫,晕厥,头痛,癫,狂,痫,腰腿痛,足踝关节痛,目赤痛,眼睑下垂,癫狂痫,失眠,嗜卧,痫证,癫狂,腰痛,项强,现代又多用申脉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精神病,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内耳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
6 穴名解
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脉即经脉,此穴属足太阳脉,又是阳蹻脉的始发点,由此向阳蹻脉伸展,故名申脉。
申,通“伸”,有矫捷之意。即舒展自如之意也。脉,指经脉。穴在外踝之下,展足则开,为足关节屈伸着力之处,故名申脉。为阳跷脉之起始,为跷捷屈伸之主力。“申”与“伸”通,为整束自持之貌。肾在志为呻,张隐庵曰:“呻者伸也。”肾气在下,故声欲太息而伸出之。肾与膀胱为表里,在气郁不伸及气郁而呻者,申脉与复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时。十二时与十二脏腑相应,申时正是膀胱之时。故申脉穴可以认为是膀胱本腑之穴。[3]
8 所属部位
足部[4]
11 申脉穴穴位解剖
申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肌下支持带、腓骨长、短肌。有外踝动脉网。分布着腓肠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深筋膜形成腓骨肌下支持带,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下方的踝沟内。二肌腱穿经支持带的内面时,有一总腱鞘包绕,以减少肌腱在运动过程的摩擦。二肌由腓浅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来自外踝前后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的跟外侧支,以及足底外侧动脉的分支等形成的外踝网供应。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申脉穴的功效与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于头、项部,根据“上病下取”之理,故申脉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9]。
足太阳膀胱经过腰部及下肢,止于足小趾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申脉穴可治疗经脉病。
13 申脉穴主治病证
申脉穴主治头、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膝部红肿,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乱转筋,癫痫,晕厥,头痛,癫,狂,痫,腰腿痛,足踝关节痛,目赤痛,眼睑下垂,癫狂痫,失眠,嗜卧,痫证,癫狂,腰痛,项强,现代又多用申脉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精神病,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内耳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
申脉穴主治头、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膝部红肿、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乱转筋、癫痫、晕厥等。
申脉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眼睑下垂;癫狂痫,失眠,嗜卧。
申脉穴主治痫证、癫狂、头痛、失眠、眩晕、腰痛、目赤痛、项强。
现代又多用申脉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精神病、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17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
《针灸甲乙经》:寒热颈腋下肿,申脉主之。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胫中矫矫然,申脉主之。
18 研究进展
18.1 治疗失眠
据报道针刺申脉穴为主,每日1次或隔日1次,7日为1疗程,治疗200例,经1~4疗程,有很好疗效。又有上午泻申脉,下午补照海,治疗50例,效果好。
18.2 治疗眶下神经痛
针刺申脉、后溪,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双侧痛取双侧,有较好疗效。
18.3 治疗小儿泄泻
灸申脉。
19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7.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4.
-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9.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