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目录

1 拼音

shēng má

2 英文参考

Cimicifuga foetida L.[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cimicifugae rhizoma cimicifugae foetidae[朗道汉英字典]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Cimicifug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升麻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2]

升麻又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地龙芽、黑蛇根、苦力芽、苦壮菜、火筒杆[3]。属辛凉解表药。为毛茛科植物,以根茎供药用。含毒成分生麻碱[3]。药理作用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炎,降温解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降压[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Cimicifug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绿升麻、龙眼根[3]

7 来源及产地

毛莨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L.、兴安升麻C.dahurica (Turcz.) Maxim.或大三叶升麻C. heracleifolia Kom.的根茎[3]。主产陕西、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3]

8 性味归经

甘、辛、微苦,凉[3]。入肺、脾、胃经[3]

9 功能主治

散风热,透疹,升提,解毒[3]。治外感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热病身发癍疹,久泻,久痢,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胃火牙痛,齿龈腐臭,口舌生疮,痄腮,咽喉肿痛[3]

10 用法用量

煎服:3~9g[3]

11 化学成分

升麻根茎含升麻碱、阿魏酸、异阿魏酸等[3]。兴安升麻根茎含升麻环氧醇(Cimigenol)及其木糖苷(Cimigenoside)、兴安升麻醇(Dahurinol)、齿阿米素(Visnagin)、齿阿米醇(Visamminol)、异阿魏酸、阿魏酸等[3]。大三叶升麻根茎含大三叶升麻醇等[3]

12 药理作用

升麻中含咖啡酸在体外能抗菌、抗病毒;阿魏酸能抗血小板聚集;齿阿米醇具解痉作用;齿阿米素也具解痉作用,水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肠管及妊娠子宫;异阿魏酸可使动物运动迟缓,趋于镇静;兴安升麻也有镇静、降压、抗惊厥作用[3]。其主要解痉成分是呋喃色酮类。升麻碱有刺激性,内服可引起胃肠炎[3]

13 升麻中毒

升麻又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地龙芽、黑蛇根、苦力芽、苦壮菜、火筒杆[3]。属辛凉解表药。含毒成分生麻碱[3]。药理作用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炎,降温解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降压[3]

13.1 不良反应机制

其内的生麻素和生麻碱的成分可刺激消化道黏膜,中毒严重时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3]

13.2 临床表现

中毒表现:头痛震颤,四肢强直收缩,阴茎异常勃起,皮肤接触后形成溃疡,内服引起胃肠炎,严重的引起呼吸困难和谵妄。[3]

13.3 治疗

升麻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催吐、洗胃、导泻,口服药用炭或解毒剂。

2.对症治疗,及时纠正呼吸困难。

14 升麻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升麻

Shengma

CIMICIFUGAE RHIZOMA

14.2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uga heracLei,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 uga dahurica(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 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14.3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14.4 鉴别

取本品粉末l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异阿魏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力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一三氯甲烷一冰醋酸(6: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4.5 检查

14.5.1 杂质

不得过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A)。

14.5.2 水分

不得过1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14.5.3 总灰分

不得过8.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4.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 0%。

1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 nm。理论板数按异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异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10%乙醇制成每1ml含异阿魏酸2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10%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星,用1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阿魏酸(C10H1004)不得少于0.10%。

14.8 升麻饮片

14.8.1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4.8.2 性味与归经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14.8.3 功能与主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14.8.4 用法与用量

3~10g。

14.8.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4.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4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