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骨下肌皮瓣移植修复舌及口底的重建术

目录

1 手术名称

舌骨下肌皮瓣转移修复舌及口底的重建术

2 别名

舌骨下肌皮瓣舌及口底的重建术;舌骨下肌皮瓣舌及口底再造术;舌骨下肌皮瓣移植修复舌及口底的重建术

3 分类

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舌癌切除术及区域性皮瓣和游离皮瓣舌重建术

4 ICD编码

25.5904

5 概述

舌骨下肌皮瓣转移修复舌及口底的重建术用于舌癌切除后的舌缺损修复。舌骨下肌皮瓣,20世纪80年代由王弘士首先提出,为以甲状腺上动脉为蒂的、带舌骨下肌群的肌皮瓣,用来转移作舌及口底的重建。该皮瓣技术操作简便,血供较丰富,抗感染力较强,又靠近口腔,故成活率较高。

在20世纪70年代前,舌癌切除后的舌缺损修复大多采用简单的直接缝合,以达到消灭创面的目的。曾有用义舌来恢复舌癌切除后的舌功能,但由于膺复体在用于辅助进食及语言等方面,均不方便,未能普及。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颌面整复外科,特别是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为舌癌切除后的重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975年日本的田代英雄提出用胸锁乳突肌复合皮瓣重建舌根部,1977年Lesh提出带蒂的胸三角皮瓣修复舌、口底及下颌等部位缺损,1978年Matutic报道了用胸锁乳突肌加额瓣作舌的重建术,1980年王弘士等人提出用舌骨下肌群皮瓣进行舌的重建术。以上均为用区域性皮瓣带蒂转移的舌重建术,其优点是手术较游离皮瓣简单,而且皮瓣的成活率较高,是临床多选用的一种舌整复的方法。但其缺点是舌癌往往早期转移,区域性皮瓣有时难以选择,同时供区的消灭也得另行设计皮瓣转移,往往给手术带来困难,同时还因创伤较大,出血较多,给病人恢复健康也带来一定影响。

由于显微外科的进展,1977年Panje采用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6例中,包含2例舌大部切除的修复获得成功,1979年Brien等应用足背皮瓣等修复口腔的缺损,1980年长征医院首先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重建舌外形和功能获得成功。该皮瓣游离移植成活率高,血管粗,吻合容易,皮瓣本身质地好,厚薄适中,易于造形,是进行舌缺损修复与再造的较理想的游离皮瓣。舌再造的方法还很多,除上述外,还有股内侧皮瓣、背阔肌皮瓣、上臂内侧皮瓣以及肩胛皮瓣;带蒂皮瓣还有胸大肌皮瓣和额部皮瓣等,可以根据缺损的实际情况和可能,以及术者的经验来进行选择。

舌的应用解剖:舌是一肌性器官,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前后以轮廓乳头为界。舌体为活动部分,舌正中沟将舌分为左右两半。舌背有菌状、丝状和叶状乳头。各乳头与肌肉紧密相连,舌腹黏膜平滑而薄(图10.4.3.3.3-0-1)。舌部肌肉分舌内肌及舌外肌两组。舌内肌有舌上、下纵肌、舌横肌和舌直肌,舌外肌有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骨肌、舌腭肌、舌咽肌;除舌腭肌受副神经及迷走神经咽丛支配外,其余均由舌下神经支配(图10.4.3.3.3-0-2)。舌的血运丰富,它的动脉是舌动脉及其终末支舌深动脉(图10.4.3.3.3-0-3~10.4.3.3.3-0-7)。

6 适应症

舌骨下肌皮瓣转移修复舌及口底的重建术适用于:

1.颈部同时已作清扫术,颈外动脉系统未受损害者。

2.病人颈部皮肤易拉拢缝合者。

7 禁忌症

1.甲状腺上动脉已作过化疗。

2.缺损范围过大,局部皮肤瘢痕组织明显。

8 术前准备

1.配血备用。

2.准备气管造口包。

9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或静脉内复合麻醉。

取仰卧位,肩部抬高。

10 手术步骤

10.1 1.设计及切口

沿胸骨舌骨肌外侧作与之平行的切口以及与舌骨下缘和胸骨上切迹平行的切口,使之成为大小约10cm×4cm的长方形皮瓣(图10.4.3.3.3-1)。

10.2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从甲状腺包膜(含部分包膜)下翻起肌皮瓣,但分离至甲状腺上极两侧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甲状腺上动脉,勿损伤之(图10.4.3.3.3-2,10.4.3.3.3-3)。因其作为肌皮瓣的供血动脉。与动脉伴行的静脉作为回流静脉,需要带神经时则选择支配带状肌的舌下神经降支。

在胸骨切迹上离断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后,沿此肌深面,包括甲状腺包膜之浅层,向上分离,贴近甲状腺上极处,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分布至腺体之细支,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主干及其进入带状肌的分支,使之与甲状腺分离(图10.4.3.3.3-4)。上端在贴近带状肌于甲状软骨及舌骨处的止点处切断带状肌,形成一个带血管神经的带状肌的岛状皮瓣,尽可能带有血管神经蒂,以增加该肌皮瓣的血供,有利于修复,但有时为了便于肌皮瓣的转移,也可切断一侧的血管蒂。

10.3 3.皮瓣转移

舌癌切除后,皮瓣即可转移入口内,将皮瓣的胸骨端与舌根缘创面缝合,而皮瓣的另一端重建舌的游离端,这样皮瓣需进行180°的转弯折叠,注意保持血管的供应,不使之过度扭曲(图10.4.3.3.3-5)。

10.4 4.关闭供区创面

颈前区的缺损,再用胸三角皮瓣转移修复,而胸肩峰处的缺损可以直接拉拢来消灭创面。置负压引流管。

10.5 5.估计术后可能影响呼吸道通畅者,术毕拔管前应行气管造口术。

11 术中注意要点

1.不能损伤甲状腺上动脉的主干及其营养带状肌的分支,但可结扎分布至甲状腺的各细支,结扎前要仔细辨认。

2.分离与切取肌皮瓣时,肌肉与皮肤的边缘要作暂时性的间断缝合,避免皮瓣与肌肉之间撕脱而损害肌肉至皮肤的血管穿支。

3.皮瓣向口内作修复时,随时要注意血管蒂的扭曲度,不应使其折叠过久而发生血运不良。

4.供瓣不能作拉拢缝合,或拉拢过紧,均应作邻近皮瓣修复。

12 术后处理

舌骨下肌皮瓣转移修复舌及口底的重建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气管造口者应按气管造口常规护理。未作气管造口者,应严密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气管造口包备用。

2.鼻饲全流直至口腔缝线拆除。

3.注射抗生素、止血剂及地塞米松。

4.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随时吸净口内黏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10d以后,分别拆除缝线。

13 并发症

1.舌根口底部水肿、血肿,可并发呼吸道梗阻,应严密观察。

2.止血不彻底或肌纤维内的小血管渗血,可并发口底及颈部血肿。

3.颈部瘢痕挛缩,影响颈部抬头及后仰功能。

4.皮瓣扭曲过度,造成皮瓣部分或大部分坏死。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