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痣

目录

1 拼音

sè zhì

2 英文参考

mole

pigmented mole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色素痣也简称色痣,斑痣或黑痣,是由正常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最常见于的皮肤良性肿瘤,偶见于粘膜表面。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颜色多呈深褐或墨黑色,还有没有颜色的无 色痣。如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等,还有巨痣、蓝痣、幼年黑瘤等。

5 疾病描述

本病也称细胞痣或痣细胞痣,属于黑素细胞系统的良性肿瘤。 通常痣细胞位于真皮浅层,外观似黑素细胞。而在较深层则更似雪旺细胞。按照河村的意见,痣细胞是由神经嵴前体细胞发展而来。后者能产生色素并和神经纤维密切有关。 色痣是真皮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黑子是表皮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而交界痣的损害是两者的混合。

6 症状体征

色痣大多发生于儿童或青春期,可呈斑疹、丘疹、乳头瘤状、疣状、结节或有蒂损害等表现。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其大小由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面积很大。其颜色通常为黄褐或黑色,但也呈蓝、紫色或无色素沉着。

(一)交界痣  为直径几毫米到几厘米、深浅不同的褐色斑。一般平滑、无毛,也可稍高起。能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掌跖及生殖器之色痣常属这一类,无性别差别。

(二)混合痣  外观类似交界痣,但可能更高起。

(三)皮内痣  为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类色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头颈部,不发生于掌跖或生殖器部位。损害由几毫米到几厘米,边缘规则,呈深浅不同的褐色。表面可有毛发,较正常为粗。皮内痣表现为毛痣者多见于成人的头皮、面颈部,直径一般小于1cm。损害呈半球形隆起,但也有呈乳头瘤样或有蒂损害。皮内痣一般不增大。面部痣不像其它部位,无消退的趋势。

一般平滑的色痣为交界痣,稍高起者为混合痣,半球形或有蒂损害为皮内痣,这是由于痣细胞周围真皮组织过度生长的结果。临床不能肯定时,则需病理检查。

7 病理生理

黑素细胞的形态可以反映其在皮肤中的分布情况,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表现为树枝状,在真皮上部为球状,在真皮下部为梭形。色素细胞在由神经嵴到表皮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偶然异常,可造成黑素细胞的局部集中,即成为色痣等病损。

病理变化:

(一)交界痣  在表皮下部或直接邻近真皮处有痣细胞巢。上皮样痣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内有大量色素。表皮轻度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表皮嵴可伸长。除有外伤和恶变时外,真皮内无炎症浸润。

(二)混合痣  和交界痣相同。但痣细胞巢呈索状伸向真皮。其较低部位之痣细胞可呈梭形,埋于胶原组织中,不含或含很少黑素。真皮内很少或无炎症。

(三)皮内痣  痣细胞呈巢或索条状,位于真皮不同深度,但很少低于网状层上的1/3。在痣细胞巢和表皮之间有明显的正常区域。在真皮上部的痣细胞巢内,通常含有中等量黑素。痣细胞在真皮之深部时,则细胞形态呈梭形,排列成束,失去色素。真皮内很少或无炎症。

8 诊断检查

根据病史和临床有色素的特征,病理变化中有痣细胞的存在,诊断不难。临床上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变时,一般原则为:①色痣一般出现在出生到20~30岁以前,年纪较大时发生新的色素损害,则应引起怀疑。②色痣变黑不是恶变的绝对指征,在性成熟及妊娠时,所有的色痣可变黑,并有增大的趋势。但任何单个痣比其它痣变黑或变大时,则应引起怀疑。③30岁之后,多数痣可能逐渐消失(面部痣例外);如相反时,则应注意观察。④色痣反复发生感染或易受外伤,则应去除。但尚无证据肯定,外伤能使良性转变为恶性黑素瘤。⑤自然出血、溃疡、周围发生卫星状损害、所属淋巴结增大等是色痣真正恶变的征象。

9 治疗方案

一般不需治疗,必要时可切除。

10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