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triple warm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anjia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ānjiā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17(穴)[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riple energ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anjia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4 六腑之一·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既是体腔的划分概念,也是作为六腑之一的功能概念[1]。三焦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腑[2]。与心包相表里[3]。其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人体之气化,为元气和水谷运行的道路,疏通水道的作用。三焦手少阳经脉,与手厥阴心包经互相络属。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手厥阴心包经络三焦。其背俞为三焦俞,募穴为石门,下合穴为委阳。 《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以病理生理言,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功能),“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传输功能),“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功能,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这些功能实际上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纳水谷,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
三焦的“焦”字有“热”的含义,这种热来源于命门之火,是通过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至于三焦的实体,至今未有定论(有日本学者认为三焦即淋巴管[4])。三焦手少阳经脉,与手厥阴心包经互相络属。
5 温病学的辨证纲领·三焦
三焦为温病学辨证纲领。上焦:病初起而较轻;中焦:病盛而较重;下焦:病晚期而严重。《温病条辨》:“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于上焦,终于下焦。”
7 推拿部位名·三焦
①位于总筋穴与天河水穴之间(《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