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Sanji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ree Interval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ānjiān LI3[中国针灸学词典]
sānji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三间 | ||
---|---|---|---|
汉语拼音 | Sanjian | ||
罗马拼音 | Sanchien | ||
美国英译名 | Three Intervals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LI3 | |
日本 | 3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GI3 | |
富耶氏 | GI3 | ||
德国 | DI3 | ||
英国 | Li3 | ||
美国 | LI3 |
三间为经穴名(Sānjiān LI3)[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别名少谷[2]。三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五行属木。三即第三;阔即间隙,指穴位,此穴是手阳明经的第三穴,故名三间。主治咽喉肿痛,身热,热病,唇焦口干,喘咳,胸闷气喘,胸腹满,腹胀肠鸣,泄泻,便秘,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齿痛,龋齿痛,舌卷不能言,目痛,气喘,手背红肿,肩臂疼痛,鼻衄,嗜睡等。
10 穴位解剖
三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侧肌、指浅、深层肌腱的背侧。有手背静脉网及第一掌背动脉之分支。分布着桡神经浅支。皮肤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支配。针经皮下筋膜,手深筋膜达第1骨间背侧肌,在第1蚓状肌与第2掌骨间通过,直至指浅、深屈肌腱到食指的肌腱背面与第2掌骨之间。
10.1 层次解剖
皮肤一皮下组织一第一骨间背侧肌一第一蚓状肌与第二掌骨之间一食指的指浅、深屈肌腱与第一骨间掌侧肌之间。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主治病症
三间主治咽喉肿痛,身热,热病,唇焦口干,喘咳,胸闷气喘,胸腹满,腹胀肠鸣,泄泻,便秘,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齿痛,龋齿痛,舌卷不能言,目痛,气喘,手背红肿,肩臂疼痛,鼻衄,嗜睡等。
三间主要用于口、目及胸腹部疾患等: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唇焦口干、龋齿痛、舌卷不能言、咽喉肿痛、目痛;身热、胸闷气喘;腹满肠鸣、痢疾,下利脓血及手背、手指肿痛,肩周炎等。
三间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胸腹满,气喘,热病,手背红肿等。
14 配伍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唇口干,喘息,目急痛,善惊,三间主之。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齿龋痛,恶清,三间主之。喉痹,咽如梗,三间主之。
《针灸大成》: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善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
17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
-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3.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4.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