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丸

目录

1 拼音

sān bǔ wán

2 英文参考

Triple Tonifying Bol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之三补丸

3.1 别名

三黄丸

3.2 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各等分[1]

黄连(去须,微炒)1两,黄柏(炙微赤)1两,黄芩1两。

3.3 功效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补丸功在清热泻火。主治三焦火热之证[1]

泄五脏火。泻三焦火。三焦积热,热毒血痢,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咽喉齿痛,脉痿,肠风痔漏,妇女赤带。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痛,心神烦闷。上焦积热。热痢腹痛,或口舌咽喉齿痛,大小便结涩,及一切实火之症。不及期而经先行,由于血热者。心气热,下脉厥而上,色赤,络脉满溢,枢纽折挈,胫纵而不任地者,名曰脉痿。口疮,胃中有热,脉洪大。三焦积热上攻,眼目赤肿,小便赤涩,大便结燥,五脏俱热,肠风痔漏。赤带,血热之甚者。

3.4 制备方法

为细末,蒸饼为丸,梧桐子大[1]

3.5 用法用量

白开水或盐汤送下[1]

每服15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3.6 用药禁忌

忌煎炒、椒、姜。辛辣等热物。

3.7 各家论述

《医方考》:少火宜升,壮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壮火,则气得其生,血得其养,而三焦皆受益矣,故曰三补。黄芩苦而枯,故清热于上;黄连苦而实,故泻火于中:黄柏苦而润,故泻火于下。虽然,火有虚实,是方但可以治实火,若虚者用之,则火反盛,谓降多亡阴也。

3.8 附注

三黄丸(《内科摘要》卷下)。

4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三补丸

4.1 别名

三黄丸(《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4.2 处方

黄芩 黄柏 黄连备等分

4.3 制法

上药为末,蒸饼为丸。

4.4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三补丸功在清热泻火。治上焦积热。

4.5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5 《医林纂要》卷四方之三补丸

5.1 方名

三补丸

5.2 组成

枯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5.3 主治

《医林纂要》卷四方之三补丸主治三焦有火,嗌燥喉干,二便秘结,夜作烦热。

5.4 用法用量

临卧每服3钱。

5.5 制备方法

用浓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5.6 各家论述

此大寒之剂,而曰三补者,壮火食气,是抑其火,乃所以补其气。枯黄芩泻上焦肺火,黄连泻中焦心肝脾火,黄柏泻下焦肾膀胱火,栀子泻三焦屈曲之火。三补不数栀子,以其能摄之也。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