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Rǔzhōng ST17[中国针灸学词典]
rǔzhō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1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1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经穴名·乳中
穴位 | 乳中 | ||
---|---|---|---|
汉语拼音 | Ruzhong | ||
罗马拼音 | Juchung | ||
美国英译名 | Center of Breast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ST17 | |
日本 | 17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E17 | |
富耶氏 | |||
德国 | M17 | ||
英国 | S17 | ||
美国 | St17 |
乳中为经穴名(Rǔzhōng ST17)[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乳指乳头,中即正中,穴在乳头正中,故名乳中。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2]。《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载乳中为十三鬼穴之一[3]。
6.1 别名
6.2 出处
6.3 穴名解
6.4 所属部位
胸[5]
6.5 乳中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乳中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6][7]。
乳中位于乳头中央,不针灸,只作胸腹部输穴的定位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
乳中穴的位置
6.6 取法
快速取穴:将食指指腹放于胸部乳头中央,食指指腹处即是[9]。
6.7 穴位解剖
乳中穴下为皮肤、输乳孔、输乳窦、输乳管、腺组织、胸大肌。分布着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乳房皮肤的神经分布来自锁骨上神经的分支及第3、4、5肋间神经前皮支的乳房内侧支和外侧皮支的乳房外侧支。该处皮肤还有汗腺、皮脂腺、平滑肌(以环形纤维为主)。交感神经纤维随外侧动脉和肋间动脉入乳房,分布于血管、平滑肌及腺组织。
6.8 乳中穴的功效与作用
治癫痫俱用灸,治目病则放血。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乳头,厥阴肝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病也。由此推之,治目病可并取光明,调月经可并取日月。但一般为取穴标准,禁忌针灸。
6.9 刺灸法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定位标志。《针灸甲乙经》说:“禁不可针灸,灸剌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
6.10 特效按摩
每天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拉乳头,每次1~3分钟,可治乳痈,并可助乳房健美。
6.11 文献摘要
7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3.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2.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2.
-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3-174.
- ^ [9]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