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

目录

1 拼音

rǔ xiàn zēng shēng bìng

2 英文参考

cyclomastopath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本病较为常见,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且多发于30~50岁妇女,男子亦有发生。本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妇女的卵巢功能失调有关。鉴于本病癌变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出1.4~2.5倍,尤其是囊性增生恶变率平均为10%,1978年我国已将此病列为乳癌前期病变。由于现代西医学缺乏有效的疗法,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中医学工作者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乳腺增生病以其临床特征表现,与中医“乳癖”、“乳疠”、“乳核”等病症相当。早在《中藏经》中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记载。在明清时期有关“乳癖”的论述渐趋详细,如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描述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对本病之观察甚为细致,且已发现本病发生与七情之变化密切相关。在清代邹岳所撰《外科真谛》书中进一步指出:“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说明对本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已有所认识。

4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现代研究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最早发表的临床论文见于1958年,用针灸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至60年代中期,已出现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观察。自70年代末国家将此病列入乳癌前期病变之后,近十余年来乳房增生病的防治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探索研究,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病因学的探讨上,中医学向来认为,七情之变以致内伤脏腑,导致气血不和为其主要病因之一。为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曾对患病与性格、舌、脉及与月经周期、生气、劳累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调查,有关资料表明,27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中,性格急躁者199例,弦脉者125例,占62.81%。这说明性格、脉象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又发现患者于月经前期、生气劳累后,均有不同程度加重,这不仅说明情志病变为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而且为进一步防治本病和降低发病率寻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临床辨证分型,通过医家们的努力,正逐步趋向统一。治疗方法多样化,有药物治疗、针灸、外治、换 单方验方等,针对主症,拟定专方,兼证加减,便于在现代检测条件下作统计、对比、重复,其中最大的专方验证样本达627例。由于不断提高了对临床规律的认识,因此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已由建国初期的65%上升到目前的90%左右。

在机理研究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对患者进行舌苔脱落细胞的观察,发现乳腺增生者,舌苔脱落细胞核致密指数呈持续高水平状态,说明乳腺增生患者分泌期雌激素水平高于正常。这一现象给临床治疗探索有效用药时间提供了线索。亦有学者为了探讨针灸治疗机理,应用细胞免疫和放射免疫分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针刺可使患者雌二醇含量降低,孕酮、睾酮含量升高,提高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力,从而使身体康复。

5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乳房为阳明经脉之所过,乳头为厥阴之气所贯,因此本病之发生,主要与肝、胃、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其病因与七情郁结,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偏嗜,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病机概括分述如下:

5.1 肝气邪结

思虑忧愁,郁郁寡欢,隐事曲折,难以排遣。郁怒伤肝,木失条达,肝气所乘,肆虐侮土。脾为阴土,思虑伤脾,又被木克,以致运化失职,水湿内困,聚而成痰,痰气内结,凝滞成块。

5.2 阴虚火旺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液,若因房劳过度,以致肾精虚怯,肝失所养,或因“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或嗜食炙膊煎炒之品,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灼津液,炼聚成痰,阻塞乳络而致凝块。

5.3 冲任失调

冲为血海,隶属于肝肾,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若禀赋素弱,血海空虚,或恚怒伤肝,肝失条达,下扰血海,或因年老肾虚,任脉不固,以致冲任失调,经水循行紊乱,气血相乖,结于乳络而成乳癖。

5.4 痰瘀凝滞

痰湿和瘀血通常为病理产物,但亦可反为致病因素。“痰挟瘀血遂成巢曩”,日深月久,气滞、血瘀、水湿、痰凝互相胶结,发为乳癖。

6 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6.1 疗效标准

治疗本病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其疗效判定分为以下四级:

痊愈:乳房疼痛及肿块完全消失。

显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肿块体积缩小一半以上,有轻微压痛。

有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减轻,肿块质地变软,体积缩小不足一半。

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未能改善,甚或加重。

6.2 辨证治疗

6.2.1 肝邪气滞

6.2.1.1 症状

临床较为多见,常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证见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胂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来弦细。

6.2.1.2 方药治疗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通络。

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制香附12克,杭白芍12克,茯苓18克,丝瓜络9克,通草9克,鸡血藤15克,红花5克,生甘草3克。

加减:若兼胃纳欠佳可酌加神曲、山楂、麦芽;月中块坚硬加牡蛎、昆布、海藻;痰多加陈皮、半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共治疗232例,痊愈145例,显效39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4%。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

6.2.2 阴虚火旺

6.2.2.1 症状

此型患者多表现为形体消瘦,乳房肿块多个,胀痛且伴烧灼感,同时可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精神不振,虚烦不寐,激动易怒,口干或口苦,经期紊乱,小溲短少,大便干秘。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6.2.2.2 方药治疗

治法:滋阴清肝,软坚消癖。

处方:丹皮12克,山栀6克,夏枯草15克,柴胡3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全瓜蒌12克,生牡蛎30克,黄精12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

加减:口干苦甚加石斛、玄参;虚烦不眠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心烦热加地骨皮、青蒿。

用法:将生牡蛎先煎20分钟,然后放人其他药一起煎。每天1剂,分2次煎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42例,痊愈25例,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

常用成方:一贯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等。

6.2.3 冲任不调

6.2.3.1 症状

此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6.2.3.2 方药治疗

治法:调摄冲任,消癖通络。

处方:仙灵脾12克,仙茅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3克,鹿角霜6克,菟丝子12克,益母草15克,香附6克,牡蛎20克,夏枯草15克。

用法:方内牡蛎先煎20分钟后再人其他药共煎。每日1剂,分2次煎服。

疗效:共治疗91例,痊愈20例,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9.1%。

常用成方:二仙丸、龟鹿二仙膏等。

6.2.4 痰瘀凝滞

6.2.4.1 症状

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来细涩。

6.2.4.2 方药治疗

治法:活血通络,化痰散结。

处方:半夏9克,海藻15克,大贝母10克,水蛭3克,土鳖虫3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王不留行15克,青皮15克,山慈姑15克,甘草3克。

加减:肝气郁结,两胁胀痛加川楝子、郁金;冲任失调加仙灵脾、仙茅。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疗效:共治疗158例,痊愈80例,显效39例,有效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2%。

常用成方:茯苓丸、清气化痰丸、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丹参饮等。

6.3 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专方

运用专方治疗乳腺增生病有大量的临床报道,现择要介绍如下:

(1)疏肝消核方

组成:柴胡、生白芍各12克,当归10克,郁金、香附、橘核各12克,延胡10克,白术9克,瓜蒌皮、鹿角霜各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肝郁气滞加川楝子、小青皮、麦芽各30克;冲任失调加仙茅、巴戟天各15克;痰凝血瘀加山慈姑、浙贝母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627例,治愈43例,显效165例,有效387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为94.9%。

(2)乳腺增生方

组成:当归、白芍、柴胡各15克,丹参、茯苓各20克,白术、薄荷、生姜、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5克,鹿角霜25克,甘草10克。

加减:伴纤维瘤者加夏枯草20克,半枝莲50克;男性患者加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

用法:女性于月经后1周开始服药,经期停用c男性可连续服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剂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19例,痊愈61例,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6%。

(3)消癖散

组成:瓜蒌仁、全当归各300克,米仁500克,漏芦、王不留行、制鳖甲珠各200克,木通150克,制香附250克,乳香、没药、甘草各10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日服2次,每次10克,1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26例,痊愈1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

(4)乳脐散(外用)

组成: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用法:将上药研细备用。用前先以75%的酒精将脐部清洗干净,待晾干后把乳脐散O.4克倾于脐部,随后用干棉球轻压散剂上按摩片刻,即用4×4厘米大小的方块胶布密封紧贴脐上,每3天更换1次,8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692例,痊愈394例,显效27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9.3%。

(5)麦饭石软膏(外用)

组成:麦饭石、米醋、蜂蜜。

用法:上药适量配制成软膏外敷局部,2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涂药面积大于肿块边界1毫米,厚度为2毫米。

疗效:共治疗50例,痊愈43例,显效5例,有效2例,全部有效。

(6)消结止痛膏(外用)

组成:当归、桂枝、僵蚕、赤芍、乳香、没药、香橼、陈皮、延胡、川楝子、淫羊藿、菟丝子、昆布、海藻、三棱、麝香。

用法:除乳香、没药、麝香外,余药入麻油内煎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加人黄丹,充分搅匀,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再加人乳香、没药、麝香搅匀为膏,半月后可用隔火烊化,摊于布上备用。用时将膏药烘热,使药膏软化,然后撕开药布贴于肿块或疼痛部位,7~10天换药1次,1~3月为一疗程。

疗效:149例经治疗后,痊愈36例,显效60例,好转4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3%。

(7)老鹳草冲剂

组成:单味新鲜或干燥的老鹳草。

用法:每日用30~60克,当茶冲服或煎服。每日2~3次,30~60日为一疗程,月经期照常服药。

疗效:治疗58例,用药最短者15天,最长者180天,治愈30例,显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

(8)商陆片

组成:商陆。

用法:将商陆加工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开始服6片,每日3次,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20片时不再增加。

疗效:共治疗253例,治愈94例,显效72例,有效7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4.9%。

6.4 老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蔡奎楼医案

范××,女,38岁,农民。1971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半年来,触及右乳房上有桃子大的肿块,不痛不热,皮色如常。近年乳房有胀痛刺痛感,前来就诊。脉弦迟,舌质色绛,苔白而润,经汛约50天一次,血量少,色紫黯。辨证:患者语音低沉,面色萎黄,为肝失疏泄,气血两虚,寒湿之邪凝聚于内,积于乳房,遂成“乳癖”。治宜扶阳疏肝,渗湿温化,佐以补益气血散结之剂治之。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麻黄10克,鹿角胶20克,白芥子10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香附10克,大贝母10克,黄芪20克。

患者初、复诊共15次,服药30余剂,病情逐渐好转,服上方一月余而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按:患者乳中肿块,据证为阴寒之邪凝聚而成,温阳为治病首务之急。用阳和汤去熟地滋阴之弊。肉桂、干姜温脾肾之阳;鹿角胶暖督脉之阳,助诸阳之振奋;柴胡、白芍疏肝气;香附、大贝母、白芥子化痰理气通乳络;当归、黄芪补气益血,以助诸药治病之力。辨证准确,选方恰当,故疗效显著。

6.5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用药规律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对诊治30例以上共23篇报道进行了统计,其用药特点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1600

17~18

柴胡、当归。

1000~1500

10~13

香附、白芍、白术、甘草。

7~8

鹿角霜、瓜蒌皮。

500~999

4~10

茯苓、王不留行子、仙灵脾、橘核、延胡、郁金。

100~499

3~9

制鳖甲、牡蛎、赤芍、川芎、薄荷、青皮、丹参、莪术、蛇舌草、夏枯草、黄芪、半夏、陈皮、海藻、昆布、川楝子、生姜、丝瓜络、土鳖子、三棱、乳香、没药、山慈姑、土贝母、漏芦。

从表中所列可知,累计例数在100例,临床报道在3篇以上者共涉及药物39味,其中以柴胡和当归使用频度最高。由于七情内伤是乳腺增生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柴胡向为疏肝理气之要药,“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本草经解》),而有“为妇科妙药”之称(《重庆堂随笔》)。当归辛温味甘,专能补血,因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动中有补,诚为血中之气药。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柴胡疏肝气,当归则补血、和血,以柔肝木,一疏一柔,相互配合,则肝体疏达,气血调和,则百病不生也。其次用药频度为香附、白芍、白术、甘草,亦为理气疏肝,和血健脾之药。上药实为逍遥散方剂之主体。逍遥散是为肝气郁结而专设,既补肝体,又助肝用,调中解郁,疏泄和中,诸证自己,故有逍遥之名。大量资料表明,在逍遥散的基础上适·当化裁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外化痰、软坚、活血、通络的药物亦为治疗本病之多用。由此可见,用药规律的统计结果基本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因而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可喜前景。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认为虫类药具有走窜最捷,攻坚最力,搜剔消蚀,可化坚解凝之功效,用于治疗乳癖有较好效果。目前运用不多,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6.6 乳腺增生病的针灸治疗

6.6.1 体针

取穴:主穴:a.屋翳、膻中、合谷;b.天宗、肩井、肝俞。配穴:肝火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肾阴虚去肝俞,加太溪;气血双虚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去合谷,加外关。

操作: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据症加配穴。每日1次,虚补实泻,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4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天。

疗效:共治疗患者500例,其中住院病人150例,治愈101例,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8例;门诊病人350例,治愈129例,显效104例,有效10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5%。

6.6.2 冷冻针灸

取穴:膻中、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

操作:手法为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针柄温度为-10℃~-20℃之间,采用仪器为“LRI-3型电子冷冻增热针灸治疗仪”。疗程为6~12天,每日1次。

疗效:共治疗30例,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

6.6.3 耳穴压丸

取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乳腺、垂体、卵巢、子宫、肝。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伤湿止痛膏剪成0.7×0.7cm2大小,将王不留行子粘压固定于所取穴位,拇、食指分别置耳穴内外两侧进行压揉,直至耳廓潮红、发热。一般于月经前半月开始治疗,每隔3月换药一次,每日按揉3次,每次15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

疗效:共治疗35例,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

6.6.4 艾灸

取穴:主穴:乳中(患侧)、足三里。配穴:肝火旺去足三里,加太冲;气血双亏加气海;肝肾阴亏加太溪。

操作:用艾条灸,每日1次。肝火旺用泻法,灸20分钟;气血两亏,肝肾阴亏用补法,灸&0分钟,火力要足。灸后以胸内发热,以及下肢有热、酸、困感为佳。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5例男性患者,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6.7 推拿疗法治乳腺增生病

以下方法适用于乳房肿胀、乳腺肿块、伴有疼痛者[1]

①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拿捏肩井处肌肉30次。

②用拇指指腹按揉少府3~5分钟。

③用食指指端按揉太冲30次,用力略重。

④用中指指端勾点大包50~100次,用力稍重。

6.8 乳腺增生病患者日常保健

平时加强锻炼,切忌恼怒或抑郁过度,消除紧张、激动等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豁达,情绪稳定。饮食宜富营养、清淡,忌膏粱厚味,尤忌烟酒。起居规律有常,房事有节,以免进一步耗损正气。

患者若有乳腺癌家属史,或组织切片检查发现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显著,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变硬,则应考虑施行乳房单纯切除术为妥。

7 参考资料

  1. ^ [1]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