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丸

目录

1 拼音

qū tán wán

2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

2.1 方名

祛痰丸

2.2 组成

姜制皂角1两,半夏1两,大黄(酒浸,纸包煨,再浸煨3次)2两,橘红5钱,桔梗5钱,天麻5钱,片芩7钱,薄荷3钱,青礞石1钱,白芷1钱,甘草1钱。

2.3 主治

头风。

2.4 用法用量

临卧茶送下。

2.5 制备方法

蒸饼为丸。

3 《医部全录》卷二四五

3.1 方名

祛痰丸

3.2 组成

半夏1两,白术7钱,茯苓6钱,黄芩半两,陈皮(留白)半两,桔梗半两,枳壳半两,石膏(煅)半两,僵蚕(炒)2钱半,五味子1钱半。

3.3 主治

疟后痰嗽,时时发热,痰稠如黄胶者。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先与三拗汤加黄芩、白术2贴,夜与小胃丹10丸,以搅其痰。

3.5 制备方法

上用神曲糊丸。

3.6 临床应用

疟疾:一男子五十岁,旧年因暑月入冷水作劳患疟,后得痰嗽,次年夏末得弦脉而左手虚,叩之必汗少而有痰,身时时发热,痰如稠黄胶,与上方,仍灸大椎、风门、肺俞五处。

4 《圣济总录》卷十七

4.1 方名

祛痰丸

4.2 组成

天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去黑皮)、干姜(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等分。

4.3 主治

风头旋,痰逆恶心,咽膈不利。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瑞竹堂经验方·补遗》

5.1 方名

祛痰丸

5.2 组成

木香1两,天麻1两,槐角子7钱半,人参(去芦)、半夏7钱半,茯苓(去皮)1两,青皮(去瓤)1两,白术(煨)1两,陈皮(去白)7钱,牙皂角(去皮弦,酥炙)7钱。

5.3 主治

风痰喘嗽。

5.4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后、临卧温酒送下;姜汤亦可。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医统》卷十

6.1 方名

祛痰丸

6.2 组成

防风1两,天麻1两,白僵蚕1两,白附子(炮)1两,全蝎(炒,去足)、木香5钱,朱砂,猪牙皂角1两(炒),白矾5钱,半夏(汤泡7次,研为末,称6两,作2分,1分生姜汁作面,1分皂角洗浆作面),南星3两(1半水泡白矾浸,1半皂角浆浸1宿)。

6.3 主治

诸痫风证。

6.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食远姜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

7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医林方》

7.1 方名

祛痰丸

7.2 组成

半夏4两,生姜4两(1处和匀,捏作饼,阴干),白矾1两(生),荆芥穗(去土,称)4两,槐角子1两(面炒黄),陈皮1两(温水浸1宿,去白),朱砂1两(水飞,1半入药,1半为衣)。

7.3 功效

宽中祛痰,搜风,理气和血,驻颜延寿。

7.4 主治

痰饮聚于胸膈,满则呕逆恶心,流则一臂大痛,升则头面昏眩,降则腰脚疼痛,深则左瘫右痪,浅则蹶然倒地。

7.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皂子仁汤送下,早晨、临卧各1服。中风3年,服月余痊可;5年以里,100日痊可。

7.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7 用药禁忌

大忌驴、马、猪、狗肉、湿面、蘑菇、桑蛾、芋头、黄头、黄瓜、茄子发病之物。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