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鬓

目录

1 拼音

qǔ bìn

2 英文参考

Qūbīn GB7[中国针灸学词典]

qūbì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曲鬓
汉语拼音Qubin
罗马拼音Chupin
美国英译名Tortuous Sideburn
各国代号中国GB7
日本7
法国莫兰特氏VB7
富耶氏
德国G7
英国G7
美国GB7

曲鬓为经穴名[1](qūbìn[2]GB7)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曲发[3]。属足少阳胆经[3][3]。曲鬓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3][3]。曲即弯曲,鬓即鬓发,此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故名曲鬓[3]。曲鬓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如偏头痛,齿痛,颔颊肿,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偏正头痛,口眼㖞斜,头痛,头痛连齿,口噤不开,颌颊肿痛,颈项强急,现代又多用曲鬓穴治疗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颞肌痉挛,牙痛,视网膜出血及其他眼病等。

4 曲鬓穴的别名

曲发(《太平圣惠方》)。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曲鬓,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空。

6 穴名解

曲即弯曲,鬓即鬓发,此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故名曲鬓[3]

7 特异性

曲鬓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3][3]

8 所属部位

侧头[4]

9 曲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4]

曲鬓穴位于头颞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之交点处;或于平齐耳尖之横线与耳屏根直上的交点处取穴[4]

曲鬓穴位于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4]

曲鬓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肌肉)

曲鬓穴在侧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曲鬓穴的取法

曲鬓穴位于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4]

正坐仰靠或侧伏,在耳前上方入鬓发内,约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穴。

正坐侧伏或侧卧位,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约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穴[5]

快速取穴: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作垂直线,与耳尖水平线相交处即是曲鬓穴[6]

11 曲鬓穴穴位解剖

曲鬓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颞肌受下颌神经的前干肌支支配。

11.1 层次解剖

同颔厌[6]。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7]

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肌[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耳后神经面神经分支和下颌神经肌支分布[8]

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8]

12 曲鬓穴的功效与作用

曲鬓穴具有清热止痛,活络通窍的功效。

曲鬓穴有疏经通络的作用[8]

曲鬓穴系胆和膀胱经之会穴,有通关开窍、清热散风之功,主治头痛连齿,颊颔肿,口噤[9]

13 曲鬓穴主治病证

曲鬓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如偏头痛,齿痛,颔颊肿,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偏正头痛,口眼㖞斜,头痛,头痛连齿,口噤不开,颌颊肿痛,颈项强急,现代又多用曲鬓穴治疗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颞肌痉挛,牙痛,视网膜出血及其他眼病等。

曲鬓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如偏头痛,齿痛,颔颊肿,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10]

曲鬓穴主治偏正头痛,齿痛,颔颊肿,口眼㖞斜等[10]

曲鬓穴主治头痛、齿痛、牙关紧闭、暴喑[10]

曲鬓穴主治头面、口齿等疾患:如头痛连齿、口眼㖞斜、口噤不开、颌颊肿痛、暴喑、颈项强急等[10]

现代又多用曲鬓穴治疗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等。[10]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神经麻痹;

2.五官科系统疾病:颞肌痉挛,牙痛,视网膜出血及其他眼病。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10][10]

向后平刺0.5~0.8寸[10][10],局部有胀重感[10]

14.2 灸法

可灸[10][10][10]

艾条灸5~10分钟[10]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曲鬓穴的配伍

曲鬓配太阳、头维,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曲鬓配太阳、头维、风池,治偏头痛[10]

曲鬓配冲阳、颊车,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齿痛。

曲鬓配冲阳、颊车、下关,治齿痛[10]

曲鬓配廉泉、合谷,有清热开窍的作用,主治暴喑。

曲鬓配廉泉、扶突、合谷,治暴喑[10]

16 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曲鬓穴1~3分钟,可治疗头痛、牙痛、颊肿等症[10]

17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口噤,齿龋。

《针灸甲乙经》:颈颔支满,痛引牙齿,口噤不开,急痛不能言,曲鬓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曲鬓,冲阳主齿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

《针灸大成》:主颔颊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颈项不得回顾,脑两角痛为颠风,引目眇。

18 研究进展

18.1 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针刺“百会”透“曲鬓”,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的表达,从而减轻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及白细胞向周围组织的浸润,减少大量炎性递质对脑组织的损伤,避免恶性循环,从而保护脑组织。[10]

18.2 治疗复视

若单眼复视,取患侧曲鬓;若双眼复视,则取两侧曲鬓。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捻转进针,向太阳方向平刺1~1.5寸,平补平泻,留针20~30 min,每隔10 min行针调整针感,每日针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2例患者,均获愈。[10]

18.3 治疗中风偏瘫

针刺百会透曲鬓。结果显示,缓解头痛、头晕症的有效率分别为94%和89%,478例(98%)有不同程度的肌力恢复,总痊愈率达47%。平均动脉压下降17.83 mmHg(收缩压)/3.34 mmHg(舒张压)。血液流变学显示细胞聚集状态明显改善,血液黏度降低。脑血流图(近效应)显示平均波幅增高,流入时间缩短。与头针运动区相比,各项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即刻效应则针刺组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P<>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度、调整脉压,从而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10]

18.4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针刺曲鬓,能明显改善细胞聚集状态,降低血粘度。

18.5 对脑血流图影响

针刺该穴可使脑血流图(近效应)平均波幅增高,流入时间缩短。说明针刺该穴有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19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0.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1.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5. ^ [5]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1.
  6. ^ [6]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2.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9.
  9. ^ [9]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0. ^ [10]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