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

目录

1 拼音

qiū xū

2 英文参考

Qiūxū GB40[中国针灸学词典]

qiūxū[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40[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40[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丘墟
汉语拼音Qiuxu
罗马拼音Chiuhsu
美国英译名Great Cemetery
各国代号中国GB40
日本40
法国莫兰特氏VB40
富耶氏VB40
德国G40
英国G40
美国GB40

丘墟为经穴名(Qiūxū GB40)[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1][2]。丘墟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2][2][3]。丘即土丘,墟指山下之地,此穴在外踝前下方,外踝突起如丘,故名丘墟[3]。丘墟穴主治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颈项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气,现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胸膜炎,胆囊炎,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肠疝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胸胁满痛,颈项强,腋下肿,胆绞痛,腋下淋巴结炎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胆出于窍阴……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

5 穴名解

丘即土丘,墟指山下之地,此穴在外踝前下方,外踝突起如丘,故名丘墟[3]

丘之大者为墟。虚,加土作墟。丘、墟古字通。因踝凸起如丘如墟,穴在高大如丘外踝基底方之空软处,踝前跗肉漫凸如墟,穴在二者之间,故名“丘墟”。[4]

6 特异性

丘墟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4][4][4]

7 所属部位

足跗[5]

8 丘墟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足少阳胆经的原穴[5]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伸足取之[5]

丘墟穴位于足背外侧,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5]

一说“去临泣一寸”(《针灸甲乙经》) 。

丘墟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丘墟穴在足跗部的位置

丘墟穴在足跗部的位置(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丘墟穴在足跗部的位置

丘墟穴在足跗部的位置(肌肉)

丘墟穴在足跗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 丘墟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侧卧位,在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伸足取之[5]

仰卧或垂足,在足外踝的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脚掌用力背伸,足背可见明显趾长伸肌腱,其外侧、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丘墟穴[7]

10 丘墟穴穴位解剖

丘墟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趾短伸肌。皮肤由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足背深筋膜较薄弱,两筋膜之间有丰富的足背静脉网,分别汇入小隐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深进骰骨表面的趾短伸肌。外踝前动脉在踝关节附近发自胫前动脉,该血管向外在趾长伸肌腱的下方至外踝,与跗外侧动脉和腓动脉的穿支吻合。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距跟外侧韧带→跗骨窦[7]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伸肌下支持带)→趾短伸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分支)和腓浅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外踝前动脉分布[8]

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外踝前动脉分支通过[8]

11 丘墟穴的功效与作用

丘墟穴具有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的功效。

丘墟穴有清湿热、通经脉、利关节的作用[8]

足少阳之脉“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故丘墟穴可主治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穴当外踝部,故主治外踝肿痛。[9]

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故可疗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疟疾[9]

丘墟穴系胆经之原穴,有扶正祛邪、疏肝健脾之功[9]

12 丘墟穴主治病证

丘墟穴主治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颈项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气,现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胸膜炎,胆囊炎,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肠疝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胸胁满痛,颈项强,腋下肿,胆绞痛,腋下淋巴结炎等。

丘墟穴主治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等[9]

丘墟穴主治颈项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疟疾[9]

丘墟穴主治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气;疟疾[9]

现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胸膜炎、胆囊炎、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肠疝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9]

丘墟穴主治胸胁满痛,颈项强,腋下肿,下肢痿痹,疟疾,脚气,足跟痛;以及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9]

1.运动系统疾病: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腓肠肌痉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3.其它:胆囊炎,胆绞痛,腋下淋巴结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0.8寸[9][9],局部有酸痛感[9]

直刺0.5~1寸[9]

13.2 灸法

可灸[9][9]

艾条灸5~10分钟[9]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丘墟穴的配伍

丘墟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丘墟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

丘墟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丘墟配风池、睛明、太阳、太冲,治目赤肿痛[9]

丘墟配昆仑、申脉、解溪、太溪、足临泣,治踝关节肿痛[9]

丘墟配阳陵泉、外关、日月、期门、肝俞、胆俞,治胆囊炎、胆石症[9]

15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腹按压丘墟穴,每天早上按揉200次,对目赤肿痛、颈项痛、胸胁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疟振寒,腋下肿,丘墟主之。寒热颈肿,丘墟主之。大疝腹坚,丘墟主之。胸满善太息,胸中膨膨然,丘墟主之。痿厥寒,足腕不收,躄坐不能起,髀枢脚痛,丘墟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脚急肿痛,战摔不能久立,跗筋脚挛。

《针灸大成》:主胸胁满痛不得息,久疟振寒,腋下肿,痿厥坐不能起,髀枢中痛,目生翳膜,腿胻酸,转筋,卒疝,小腹坚,寒热颈肿,腰胯痛,太息。

《类经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酸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玉龙歌》: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

《胜玉歌》: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

17 研究进展

17.1 提高痛阈

针刺丘墟等穴,可显著提高头面与腰部的皮肤痛阈[9]

17.2 治疗偏头痛

取两侧丘墟,直刺15~20 mm,用捻转和提插手法找到明显得气的感觉,然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频率100 Hz,再将强度旋钮由零位逐渐调高至患者能够耐受的强度为止,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如果患者感到强度减弱,可适当调节强度,至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严格按照疗程治疗,即使无痛时也要 治疗。结果表明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9]

17.3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主穴取丘墟。配穴:血瘀型加膈俞;痰浊型加丰隆或肺俞;气滞型加阳陵泉;阴虚型加太溪、三阴交;阳虚型加大椎、关元;气虚型加气海、足三里。主穴选用2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丘墟1~1.5寸,并施捻转泻法2 min,每隔10 min行针一次,留针40 min,以针感循经上传为佳。配穴选用1~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平刺或直刺0.5~1.2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 min。背俞穴得气后,刮针柄1 min,不留针。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12次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定疗效。共治疗50例,显效35例,有效11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9]

17.4 治疗踝关节扭伤

①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取丘墟,常规消毒后,进针1寸左右,行泻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同时配红外线照射。共治疗52例,痊愈4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②若踝关节扭伤肿胀不明显,用5 mL无菌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 mL与当归注射液2 mL混合。腧穴局部常规消毒后,进针1.5寸左右,轻轻旋转针头,待有酸、麻、胀、痛等针感时,回抽无血后注入1.5 mL即可。对于肿胀明显者,除腧穴注射外,需在肿胀处加局部注射,用药量一般为1.5 mL。隔日注射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00例,经治疗1个疗程,治愈92例,好转8例,全部有效。其中1次治愈62例,2~3次治愈30例,有效率为100%。[9]

17.5 治疗胸胁痛

取患侧丘墟,嘱患者仰卧位,用1.5寸毫针,直刺人0.5~0.8寸,行泻法;留针30 min,每5 min左右行针一次。待患者的酸、麻、沉、重、胀感向膝关节方向上行时,嘱患者适当忍住疼痛,做咳嗽、深呼吸和仰卧起坐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用丘墟治疗急性胸胁屏伤,病情轻者一般治疗1次即可治愈,个别需2~3次。治疗24例患者全部有效,总有效率为100%。[9]

17.6 治疗胆绞痛

患者左侧卧位,取右侧丘墟,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进针0.5寸,得气后施以快速提插捻转强刺激5~10 min,待绞痛消失或明显缓解后,再留针30 min,并根据疼痛缓解情况随时行针,直至疼痛消失为止。共治30例,针刺后,绞痛在5 min内消失者9例,15 min以内消失者16例,15~30 min内消失者4例,至30 min仅缓解者1例(因合并胰腺炎,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治愈29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9]

17.7 对胆囊的影响

针刺丘墟穴可使胆汁分泌显著增加,针刺治疗胆石症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9]

现代研究报道针刺带胆瘘的狗曲泉、丘墟、侠溪穴组,可使胆汁分泌显著增加。临床研究表明,针刺丘墟穴可使胆囊收缩,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明显加强,对|曼性胆囊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9]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9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7.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31-332.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6.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31-33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