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汤

目录

1 拼音

qīng zhōng tāng

2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清中汤

2.1 处方

菖蒲(家生者,刮去皮、须,切作片,米泔浸三日,压去苦水)500克 生姜150克(不去皮,细切)白盐120克(与菖蒲同腌一宿,焙干)白术60克 甘草60克(炙)

2.2 制法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腹痛,恶心。

2.4 用法用量

每服3克,开水冲服。

2.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3 《医学心悟》卷三:清中汤

3.1 处方

香附 陈皮各4.5克 黑山栀 金铃子 延胡索各2.4克 甘草(炙)1.5克 川黄连(姜汁炒)3克

3.2 功能主治

治热厥胃痛,或作或止,舌燥唇焦,溺赤便闭,喜冷畏热,脉洪大有力。

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4 《普济方》卷一八三引《十便良方》

4.1 方名

清中汤

4.2 组成

菖蒲(家生者,刮去皮须,切片,米汁浸3伏时,漉去苦水,称)8两,生姜5两(不去皮,片子),白术3两,甘草2两,白盐4两(炒,与菖蒲、生姜同淹1宿,焙干),麻黄(去根节)2两,细辛(去节叶)1两,五味子(微炒)2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焙干)2两(1方用干姜1两)。

4.3 主治

上气虚壅,精神倦怠,头目不爽。

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1片,大枣3枚(去皮),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5 《医略六书》卷三十

5.1 方名

清中汤

5.2 组成

黄连1钱半,茅术1钱半(炒),黄柏1钱半,于术1钱半(炒),黄芩1钱半,泽泻1钱半,神曲3钱,木香1钱半,葛根1钱半。

5.3 主治

膏粱积热痢,脉缓数者。

5.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温服。

5.5 各家论述

产后素享膏梁,纵恣口腹,故热积肠胃,腹痛而下痢黄白焉。黄连清心脾之火,黄芩清肺肠之火,黄柏清肾膀之火,茅术燥肠胃之湿,泽泻通利膀胱,神曲消化积滞,于术壮胃健脾,木香醒脾开胃,葛根分解阳明之湿热也。水煎,温服,使积热消化,则脾气内强而胃气亦化,积滞无不一空,何腹痛不退,下痢不痊乎?

6 《中藏经·附录》卷七

6.1 方名

清中汤

6.2 组成

陈皮2两,甘草1两(蜜炙焦黄脆可折),干姜半两(湿纸裹煨)。

6.3 主治

暑气中暍。

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煎至8分,温冷服。汤点、水调皆可。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7.1 方名

清中汤

7.2 组成

黄连1钱半,青黛3钱,花粉3钱,池菊3钱(去蒂),会白1钱半,甘草1钱半,元参1钱半,薄荷1钱半(泡),钩藤5钱(迟入)。

7.3 主治

孕妇心膈热痛,脉数者。

7.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温服。

7.5 各家论述

胎热气逆,肝火炽盛,故上侵心胞,而疼痛至急,谓之子痛。黄连清心包伏火,青黛清肝胆郁火,花粉清胃火以润燥,元参清肾火以益阴;池菊清郁热兼益金水之源,薄荷散郁火兼舒结伏之热,新会白和中启胃,生甘草泻火暖中,纯钩藤平上逆之邪以舒经脉也。水煎,温服,使热化气平,则心包宁静,而胎得所养,何心痛急暴之不瘳乎。

8 《传信适用方》卷四

8.1 方名

清中汤

8.2 组成

大菖蒲(刮去皮,称)1斤(切片子,入盐4两,和匀,入生姜),人参1两(去芦),生姜(不去皮,细切)(以上同淹,夏1宿,冬3宿,取出,晒干黄),桔梗4两(去芦),甘草2两(微炙)。

8.3 功效

去暑毒疫气。

8.4 用法用量

热汤送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准绳·类方》卷四引《医学统旨》

9.1 方名

清中汤

9.2 组成

黄连2钱,山栀(炒)2钱,陈皮1钱半,茯苓1钱半,半夏1钱(姜汤泡7次),草豆蔻仁(捣碎)7分,甘草(炙)7分。

9.3 主治

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

9.4 用法用量

上以水2钟,加生姜3片,煎至8分,食前服。

10 《古今医彻》卷一

10.1 方名

清中汤

10.2 组成

山栀(炒)1钱,半夏1钱,黄连7分,茯苓1钱,广皮1钱,炙甘草3分。

10.3 主治

呕酸黄水,烦躁吐蛔,脉数者。

10.4 用法用量

上加竹茹1钱,川椒10粒,生姜1片,水煎服。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