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abrotanum[朗道汉英字典]
Artemisia apiacea Hce.[朗道汉英字典]
herba artemisiae chinghao[朗道汉英字典]
southernwood[朗道汉英字典]
abrotani her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rtemisiae annuae,her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rtemisiae apiaceae,her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weet wormwood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Artemisiae Annu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weet wormwood herb[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5 拉丁名
Herba Artemisiae Annu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sweet wormwood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9 原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有臭气。茎直立,具纵条纹,上部分枝。基部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长4.5~7cm,2~3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宽约0.3mm,先端尖锐,表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无毛或略具细微软毛,有柄;上部叶渐小,无柄。头状花序多数,球形,直径约2mm,具细软短梗,排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花管状,雌花长约0.5mm,两性花长约1mm,黄色;花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圆钝;柱头2裂,裂片先端呈画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0.6mm。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林缘、荒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花盛开进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13 青蒿的功效与主治
青蒿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黄疸:煎服,4.5~9g(鲜品30~60g)。
14 青蒿的化学成分
含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并含挥发油,油中主为蒿酮(artemisia ketone)、异青蒿酮、枯敬醛(cuminal)、1,8-桉油精、丁香烯等。
青蒿全草含挥发油,内含蒿属酮、樟脑、丁香烯、桉叶素、蒎烯、莰烯等,并含东莨菪素,东莨菪苷。青蒿还含芸香苷、绿原酸、胆碱、鞣质等。
15 青蒿的药理作用
青蒿素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可代替氯喹以抑制各型疟原虫裂殖体的繁殖而中止发作,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用法简便等优点,唯复发率较高。
青蒿素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作用,可能是促进Ts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16 青蒿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Qinghao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16.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16.3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16.4 鉴别
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正己烷30ml使溶解,用20%乙腈溶液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腈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蒿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乙醚(4: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柴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H 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无水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9%。
16.7 青蒿饮片
16.7.1 炮制
16.7.2 性味与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16.7.4 用法与用量
6~12g,后下。
16.7.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