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氯

目录

1 拼音

qī lǜ

2 英文参考

Heptachlor

Velsicol 104

3 国标编号

61876

4 CAS号

76-44-8

5 中文名称

七氯

6 英文名称

Heptachlor;Velsicol 104

7 别名

七氯-四氢-甲撑茚;1,4,5,6,7,8,8-七氯-3a,4,7,7a-四氢-4,7-甲撑茚;七氯化茚

8 分子式

C10H5Cl7

9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具有樟脑气味的无色晶体,挥发性较大;工业品七氯为软蜡状固体,含七氯约72%,熔点46~74℃

10 分子量

373.35

11 蒸汽压

40mPa(25℃)

12 熔点

95~96℃

13 沸点

135~145℃/133~200Pa

14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乙醇、醚类、芳烃

15 密度

1.57~1.59(20/4℃)

16 稳定性

对光、湿氯、酸、碱氧化剂均很稳定

17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18 主要用途

非内吸性触杀、胃毒性杀虫剂,有一定熏蒸作用,常加工成乳剂与可湿性粉剂使用

19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七氯的工人可有皮肤轻度搔痒及发药、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脉搏稍慢、血压微下降等。

20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七氯与氯丹类似,进入机体后很快转化为毒性较大的环氯化物并贮于脂肪中,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等。

急性毒性:LD50 4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7.5~10ppm×2年,出现肝脏轻微的实质性退行性病变。

七氯在土壤中是持久的和相对稳定的。然而它可通过下述途径从土壤中减少,即,缓慢地蒸发、氧化成七氯环氧化物(一种具有类似毒性,更持久的难降解产物)、被光合作用转换成光-七氯、或者被土壤菌转换成低毒性的代谢物。七氯通过这些不同途径减少的速度取决于气候、土壤类型及管理工作(在未开发的土壤中保持时间最长)。大多数的七氯残留物存在于土壤表层土中,而且很容易连同灰尘颗粒随风扩散。尽管没有由于七氯而引起大面积水体污染的报告,但已在各种水体的鱼类中发现了七氯残留物。七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吸附在水生态环境中沉积物上的七氯也不稳定。已经证实七氯对水生生物是有毒的,但是七氯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随物种改变而有差异。对海生脊椎动物尤为如此,海生脊椎动物的急性半致死浓度值跨越了3个数量级。海生甲壳纲类动物对七氯特别敏感,浓度为0.03μg/l时即可致死。处于生长期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类都对七氯敏感,所谓的安全浓度分别是0.1和0.01μg/l。七氯对各种野生生物的毒性评价只能依靠外推法,即从研究准猎鸟类和畜养种类的结果中得出。对这些动物来说,毒性是可变的,半致死剂量的范围从6~531mg/kg。

通常将七氯归于神经中毒类。动物吸收七氯是相当快的。七氯在动物体中被迅速地代谢成七氯环氧化物,而它在体内脂肪中可存在很长时间。七氯环氧化物在组织中相对含量随接触时间延长而增加。这种代谢物的毒性数据很少,但其迹象与七氯相似。经过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后,从水体进入到水生物体的生物浓缩系数为200~37000倍。七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及它能富集在体内脂肪的特点使它严重的毒害了环境。

本品也可由皮肤迅速吸收中毒。对乳剂产品还需注意其易燃特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21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果蔬类农药残留量的简速检验 薄层色谱法——(姜增武;李宗盈),《营养学报》,1984,6,No1,55-56(中文)。《分析化学文摘》,1985.1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气相色谱法(粮食、鱼、肉)《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国家商检局编

23 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卫生标准0.01mg/m3
前苏联(1978)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01mg/m3(一次量)

0.0002mg/m3(日平均量)

前苏联(1978)地面水中最高容许浓度0.05mg/L
联合国规划署(1974)保护水生生物淡水中农药的最大允许浓度0.01μg/L 
嗅觉阈浓度0.02ppm

24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5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建议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6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彻底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