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府

目录

1 拼音

qì fǔ

2 英文参考

Jīngmén GB25[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气府为经穴别名,即京门[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京门
汉语拼音Jingmen
罗马拼音Chingmen
美国英译名Capital Gate
各国代号中国GB25
日本25
法国莫兰特氏VB25
富耶氏VB25
德国G25
英国G25
美国GB25

京门为经穴名(Jīngmén GB25)[2]。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3]。属足少阳胆经[3]。京门是肾的募穴[3]。京同“原”,门即门户,此穴为肾募,肾主一身之原气,此为原气募集之处,故名京门[3]。京门穴主治腰,肾等疾患:如腰脊痛,项背寒,肩胛内廉痛,胁肋痛,腹胀,小便不利,溺黄,小腹痛,洞泄下痢,水肿,腰痛,胁痛,泄泻,肠鸣,呕吐,现代又多用京门穴治疗肾炎,肠疝痛,肋间神经痛,尿石病,肠炎,腰背肌劳损,腹痛等。

4 京门穴的别名

气府、气俞(《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脉经》:肾俞在背第十四椎,募在京门。

6 穴名解

京同“原”,门即门户,此穴为肾募,肾主一身之原气,此为原气募集之处,故名京门[3]

京,与丘同义,高大之土阜。门,人所出入之处为门。穴在第12肋骨前端,第11肋骨下缘,俗称蜷窝,以其蜷卧成凹也。其处四周隆起,所在犹如胸廓大丘之门,可用以止恐定惊。京门为肾之募穴,为肾气募集出入之大门。[4]

7 特异性

京门是肾的募穴[4]

8 所属部位

[5]

9 气府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京门穴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肾的募穴[6]

京门穴位于上腹部,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际。侧卧取穴[6]

京门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6]

另说“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循经考穴编》):“脐上五分,旁开九寸半”(《类经图翼》)。

京门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京门穴在腰部的位置

京门穴在腰部的位置

京门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京门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10 气府穴的取法

侧卧位,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京门穴位于上腹部,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际。侧卧取穴[6]

侧卧位,于侧腹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7]

11 气府穴穴位解剖

京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肋间神经。皮肤由第11、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的侧支的前支重叠分布。腹肌是腹壁的重要组成部。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最浅层,肌束由后上方向前下斜行;深层的腹肌由后下方向上方斜行;腹横肌则由后向前横行。因此,腹肌能保持腹腔内一定的压力(腹压),以维持腹腔内器官的正常位置。穴位腹腔内对应器官,有升(右)降(左)结肠、小肠、乙状结肠等。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7]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1、第1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1、第12肋间神经和动脉分布[8]

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8]

12 气府穴的功效与作用

京门穴具有健脾通淋,温阳益肾的功效。

京门穴有和胃温肾、化气利水的作用[8]

京门穴为肾之募穴,肾主水,且腰为肾之府,故主小便不利、水肿、腰痛[9]

京门穴在胁下,近于腹部,故可调理肠腑而主腹胀、泄泻、肠鸣[9]

京门穴为肾募,具有利尿通淋、补肾温阳之功效[9]

京门穴穴属肾募,肾主水,该穴主治水道不利,为水道之门户,有滋肾壮阳、通利下焦之功[9]

13 气府穴主治病证

京门穴主治腰,肾等疾患:如腰脊痛,项背寒,肩胛内廉痛,胁肋痛,腹胀,小便不利,溺黄,小腹痛,洞泄下痢,水肿,腰痛,胁痛,泄泻,肠鸣,呕吐,现代又多用京门穴治疗肾炎,肠疝痛,肋间神经痛,尿石病,肠炎,腰背肌劳损,腹痛等。

京门穴主治腰、肾等疾患:如腰脊痛、项背寒、肩胛内廉痛、胁肋痛、腹胀、小便不利、溺黄、小腹痛、洞泄下痢等[9]

京门穴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腰痛、胁痛、腹胀、泄泻[9]

京门穴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腰痛;胁痛;腹胀,泄泻,肠鸣,呕吐[9]

现代又多用京门穴治疗肾炎、肠疝痛、肋间神经痛等[9]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疝痛、尿石病、肠炎、肋间神经痛、腰背肌劳损等[9]

京门穴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腰痛;以及肾炎等[9]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疝痛,尿石病;

2.其它:肋间神经痛,腰背肌劳损,肠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9][9][9]

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9]

注意:京门深部有重要脏器,不可直刺或深刺[9]

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9]

14.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9]

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15 气府穴的配伍

京门配肾俞、三阴交,有补肾壮腰的作用,主治肾虚腰痛。

京门配天枢,中脘,支沟,有宽肠通腑气的作用,主治腹胀。

京门配命门、肾俞、志室、委中、三阴交,治肾虚腰痛[9]

京门配天枢、中脘、三阴交、足三里,治腹胀[9]

京门配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治水肿[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可久立仰俯,京门及行间主之。

《针灸甲乙经》:瘗,脊强反折,京门主之。寒热,腹胀膜,怏怏然不得息,京门主之。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体痛引骨,京门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京门、照海,主尿黄,水道不通。

《针灸大成》:主肠鸣,小肠痛,肩背寒,痉,肩胛内廉痛,腰痛不得俯仰久立,寒热腹胀,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黄,小腹急肿,肠鸣洞泄,髀枢引痛。

《类经图翼》:主治肠鸣洞泄,水道不利,少腹急痛,寒热膜胀,肩背腰髀引痛,不得俯仰久立。

17 气府穴研究进展

17.1 抑制肾脏的泌尿作用

针刺京门穴有抑制肾脏的泌尿作用,针后3小时的排尿量较正常组减少14.1%~14.4%。

17.2 治疗尿路结石

针药结合治疗尿路结石。针刺主穴取肾俞(双侧)、京门、关元、中极,配穴取阴陵泉、三阴交。用捻转强刺激手法进针,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四金排石汤”:金钱草30 g,郁金15 g,海金沙10 g,鸡内金10 g,车前子30 g,木通10 g,石苇15 g,萹蓄10 g,瞿麦10 g,甘草6g。加减“四金排石汤”:膀胱湿热重者,加滑石30 g,栀子10 g;血尿严重者,加小蓟30 g、地榆12 g;病久肾虚者,加熟地黄30 g、知母10 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 g、茯苓15 g。上方水煎2次,取汁400 mL,每日1剂,早、晚各1次温服,7d为一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共治疗68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9]

17.3 治疗泌尿系结石

先用孕酮腧穴注射,取三阴交和照海,每次选取1穴(双侧),腧穴常规消毒,取2 mL无菌注射器,抽取孕酮1 mL (20 mg),刺人腧穴得气后回抽无血,每侧腧穴各注入药液0.5 mL。三阴交和照海交替进行。孕酮腧穴注射完毕5 min后,开始针刺治疗。主穴取肾俞、京门、膀胱俞、阴陵泉。实证加太冲、中极、三焦俞、太溪;虚证加关元、交信、足三里、气海。嘱患者屈膝侧卧位,患侧在上,腧穴常规消毒后,取3寸毫针,由肾俞向京门透刺,要求针感向会阴部放射;膀胱俞、阴陵泉直刺1~1.5寸;余穴用1.5寸毫针直刺。实证用泻法,行强刺激,留针20 min;虚证用补法,行中度刺激,留针30~6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18例,痊愈91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6%。[9]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2.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15-316.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2.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15-31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