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丹

目录

1 拼音

qī bǎo dān

2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宝丹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作水丸即为七宝丹,又名截疟七宝饮,七宝饮。组成为常山、姜厚朴、陈皮、青皮、甘草、槟榔、草果仁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酒煎,疟发前二小时服。功能燥湿劫痰截疟。治疟数发不止,体壮痰湿盛,舌苔白腻,脉弦滑浮大者。方中常山、草果、槟榔祛痰截疟;厚朴、青皮、陈皮、甘草健脾燥湿,理气和中[1]

3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方之七宝丹

3.1 处方

附子(炮)当归 陈橘皮 干姜各30克 吴茱萸 厚朴(姜汁炙)南椒各15克 硫磺30克

3.2 制法

上药七味,细锉,以慢火焙,捣罗为末,与硫磺末拌匀,煎米醋和作两剂,再以白面250克,和令得宜,亦分作两剂。用面裹药,如烧饼法,再用文武火煨至面熟为度。去面捣细,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方之七宝丹治老人一切泻痢,经服诸药不效。以及宿食不消或沉寒宿冷所致气滞腹痛。

3.4 用法用量

治诸般泻痢,每服20丸,空腹日午以米汤送下;如治气痛及宿食不消,以姜、盐汤送下20丸。

4 《幼幼新书》卷九引《万全方》之七宝丹

4.1 组成

牛黄(研)1钱,真珠(末,研)1钱,铅霜1钱,腻粉2钱,朱砂(研入,留1半为衣)2钱,白附子1分,天麻1分,蝎尾(炒)1分,巴豆11粒(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水银3钱(入黑铅少许,火上熔,结砂子入)。

4.2 功效

《幼幼新书》卷九引《万全方》之七宝丹具有化痰镇心之功效。

4.3 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

4.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荆芥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研匀,煮枣肉研为丸,如粟米大,以朱砂为衣。

5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吴氏家传》之七宝丹

5.1 组成

青皮(去瓤)1两,干姜(麸炒)1两,木香(面裹,炮赤)1两,巴豆(净肉,米醋一碗煮干,水洗去油)1两,肉豆蔻(生)1两,槟榔1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1两,硇砂半两(汤澄,慢火熬如煎盐,纸盖,收飞者)。

5.2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吴氏家传》之七宝丹治小儿蛔疳;及饮食所伤,呕吐泄泻,腹痛腹胀,霍乱痢疾,急慢惊风。

5.3 用法用量

空心服1至3丸,欲消食,食后服;酒食伤,诸般积,胸膈不快,或腹痛,姜汤送下;中酒,葱、姜汤送下;心痛,炒姜汤送下;妇人血气,当归酒送下;泻肚,陈米饮送下;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干姜汤送下;脾泄泻,煨姜1块细嚼,汤咽;心腹胀满,浑身倦怠,温酒送下;转筋霍乱,紫苏、藿香汤送下;中毒药,五倍子、雄黄汤送下;大小便不通,桐木根汤送下;吐逆,檀香汤送下;膈上食毒虚痰,姜、蜜酒送下;头风,腊茶清送下;小儿急慢惊风,金银薄荷汤送下;疳蛔,石榴汤送下。

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6 《济阳纲目》卷一○一之七宝丹

6.1 组成

珍珠1钱,珊瑚1钱,辰砂1钱,片脑1钱,蕤仁(去壳)1钱,麝香5分,炉甘石1两。

6.2 主治

《济阳纲目》卷一○一之七宝丹治目外障。

6.3 用法用量

点眼。

6.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7 《活人心统》卷下之七宝丹

7.1 组成

乳香1钱5分,雄黄1钱,硼砂1钱,绿豆49粒,乌豆49粒,乌梅13枚。

7.2 主治

《活人心统》卷下之七宝丹治噎食。七情感伤,气郁于中,变成呕吐或噎食不通,大便秘结,粪如羊屎者。

7.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细嚼吞下,用蒸水饮之。如再发,再服1丸。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乌梅肉捣为丸,如弹子大,以雄黄为衣。

8 《普济方》卷十八之七宝丹

8.1 组成

琥珀1两,当归(酒浸)1两,川芎1两,没药(研)1两,木香(不焙)半两,乳香(研)半两,血竭(研)半两,辰砂(研)半两,麝香1钱(别研,旋入)。

8.2 功效

《普济方》卷十八之七宝丹具有大镇心肾,生精养血,安神定志之功效。

8.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空心、日午、临卧各1服。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 《普济方》卷一一六之七宝丹

9.1 组成

大风子5斤(去壳),南木香4两,沉香4两,当归5钱,防风5钱。

9.2 主治

《普济方》卷一一六之七宝丹治三十六种风,大风为最,眉毛脱落,鼻梁崩倒,四肢顽麻,遍身生瘰,不问远年近日者。

9.3 用法用量

阴干服之。

9.4 制备方法

上先将大风子肉碾烂为泥,别药为末和合,用陈米饮为丸;又将木香、沉香、白芷、苍耳研细末为衣,如梧桐子大。

10 《永乐大典》卷九八一引《小儿保生要方》之七宝丹

10.1 组成

人参半两,紫河车1分,白茯苓1分,龙齿1分,甘草(炙)1分,麝香1钱(研)。

10.2 主治

《永乐大典》卷九八一引《小儿保生要方》之七宝丹治小儿惊悸。

10.3 用法用量

上每服半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1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11 《鸡峰》卷十七之七宝丹

11.1 组成

猬皮1个,皂角刺1两,猪牙皂角1两,附子1两,榼藤子1个,硫黄1分,白矾1分。

11.2 主治

《鸡峰》卷十七之七宝丹治五痔。

11.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下。如有疮者,用朱砂1小豆大同研3丸,水调涂疮上。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同寿录》卷一之七宝丹

12.1 组成

好朱砂1两,好沉香1两,好琥珀1两,赤石脂1两,真西牛黄3钱,真狗宝3钱,好麝香3钱。

12.2 主治

《同寿录》卷一之七宝丹治各种翻胃痰多;各种胃气疼痛;忧思郁结以致痛及迷心,恶心呕吐,痰厥。

12.3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服7粒,约重1分,滚水下。

1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红枣煮烂,去皮核为丸,如绿豆大。

13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之七宝丹

13.1 组成

何首乌8两(赤、白鲜者,用竹刀刮去皮,切作片,米泔水浸1宿,用黑豆5升浸软,1层豆1层药,密盖炊熟,9蒸9晒),天门冬3两(酒浸,去心,晒干,捣末),麦门冬3两(酒浸1宿,去心,晒干,捣末),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5两(去粗皮,切片,酒洗,晒干,捣末),川牛膝3两(去芦,酒浸1宿,晒干,捣末),当归2两(酒洗),枸杞子3两(甘州者佳,去枝梗,晒干,捣末),菟丝子(酒浸1宿,洗去沙泥,捣,并晒干)2两,山茱萸(去核)3两,黄柏5两(去皮,盐、酒浸1宿,炒褐色),五味子1两(去枝梗,北者佳),怀山药2两5钱,怀生地3两(酒浸1宿,捣膏),怀熟地5两(酒浸1宿,捣膏)。

13.2 功效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之七宝丹具有固元种子之功效。

13.3 用法用量

每服60丸,空心盐汤送下;或酒亦可。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疡科捷径》卷上之七宝丹

14.1 组成

珠粉4分,琥珀2钱,甘黄1钱,辰砂5分,犀黄3分,冰片3分,滴乳石3钱。

14.2 主治

《疡科捷径》卷上之七宝丹治胎元火毒。

14.3 用法用量

用药3分,加入白飞面5分,土茯苓汤送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5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之七宝丹

15.1 组成

老烟膏31g,生地榆(先研细末)31g,寒水石31g,淡秋石31g,血余炭31g,胡黄连(先研细末)31g,血竭31g。

15.2 主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之七宝丹治下肢溃疡。

15.3 用法用量

撒于疮面;或麻油调敷。

1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6 《良方合壁》卷下之七宝丹

16.1 组成

牛黄1分,陶丹3钱,铜绿3钱,陈石灰1两。

16.2 主治

《良方合壁》卷下之七宝丹治搭手,发背。

16.3 用法用量

对患处1面用针戳成小眼,以线系挂患处。

1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鸡子清、香油调匀,再用坏黑油伞上黑纸缝成口袋,纳药于中,用线缝遍。

17 《盘珠集》卷下之七宝丹

17.1 组成

人参、炙甘草、当归、白芍(炒)、川芎、紫苏、生姜、大腹皮(醋炒)2-3分、葱白。

17.2 主治

《盘珠集》卷下之七宝丹治妊娠伤胎,腹中急痛,血从口出。

18 《惠直堂方》卷四之七宝丹

18.1 组成

胆南星5钱,麝香2分5厘,天竺黄3钱,山药3钱,钩藤3钱,羌活3钱,全蝎1钱,琥珀3分,珊瑚3分,牛黄2分。

18.2 主治

《惠直堂方》卷四之七宝丹治小儿急慢惊风。

18.3 用法用量

急慢惊风,薄荷汤送下;感冒风寒发热,姜、葱汤送下;内伤饮食生冷,清茶送下;心腹痛,霍乱吐泻,淡姜汤送下;伏暑伤热,积聚身热,清汤送下;大小便闭,灯心汤送下;泄泻,米饮送下;夜啼,灯草、薄荷汤送下,量年纪大小,1丸半丸,不拘时服。

1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金箔为衣。

19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之七宝丹

19.1 组成

牛膝8两(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7次蒸至第9次,晒干),何首乌(赤白)1斤,茯苓(赤白)1斤,破故纸4两,菟丝子半斤,当归身半斤,枸杞子半斤。

19.2 功效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之七宝丹具有益元,延年益寿之功效。

19.3 用法用量

日进3丸,早晨空心酒送下,午后姜汤送下,临卧盐汤送下。

1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20 《养老奉亲》之七宝丹

20.1 组成

附子(炮)1两,当归1两,陈橘皮1两,干姜1两,吴茱萸半两,厚朴(以姜汁炙)半两,南椒半两,舶上硫黄1两。

20.2 主治

《养老奉亲》之七宝丹治老人久患泻痢。

20.3 用法用量

如患诸般泄痢,以米汤下20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气痛及宿食不消,以姜汤下20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气痛及宿冷并无忌。

20.4 制备方法

上前7味锉细,用慢火焙过,捣罗为末,与硫黄末同拌匀1处,煎米醋和作2剂,却以白面半斤,和令得所,亦分作两剂,用裹药如烧饼法,用文武火煨,令面熟为度,去却面,于臼中捣300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2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