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穴位 | 前谷 | ||
---|---|---|---|
汉语拼音 | Qiangu | ||
罗马拼音 | Chienku | ||
美国英译名 | Front Valley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SI2 | |
日本 | 2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IG2 | |
富耶氏 | |||
德国 | DÜ2 | ||
英国 | Si2 | ||
美国 | SI2 |
前谷为经穴名(Qiángǔ SI2)[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前谷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五行属水。前为后之对,谷指山谷,第五掌指关节高突如山,前缘凹陷如谷,穴当其处,故名前谷。主治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呜,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汁分泌不足,产后无乳,乳腺炎,痄腮,耳聋,耳鸣,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热病无汗,头痛项强,头项强急,目赤,鼻塞,咽痛,手心发热,手指麻痒,手指麻木,指痛不能握拳,掌指关节红肿,肘臂腕中痛,前臂神经痛,肘挛,喉痹,吐血,小便赤难,癫痫等。
6 穴名解
前为后之对,谷指山谷,第五掌指关节高突如山,前缘凹陷如谷,穴当其处,故名前谷。
前为方位之义,乃后之反;泉出通川为谷,又肉之小会为谷。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之前,又因孔穴所在之处骨肉相会,凹陷如谷,属手太阳小肠之荥水穴,《针灸甲乙经》有:“前谷者,水也。”故以为名。[2]
7 所属部位
指[3]
8 前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4][5]。
前谷位于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6]。
前谷穴的位置
10 穴位解剖
前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背腱膜、指骨骨膜。有来自尺动、静脉的指背动、静脉。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和指掌固有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上述二神经之间,可达指背筋膜增厚的纤维韧带,其深方既是小指近节指骨外侧部骨膜。动脉血液直接由掌浅弓内侧发出的小指尺掌侧动及其分支供应。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主治病症
前谷穴主治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呜,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汁分泌不足,产后无乳,乳腺炎,痄腮,耳聋,耳鸣,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热病无汗,头痛项强,头项强急,目赤,鼻塞,咽痛,手心发热,手指麻痒,手指麻木,指痛不能握拳,掌指关节红肿,肘臂腕中痛,前臂神经痛,肘挛,喉痹,吐血,小便赤难,癫痫等。
前谷穴主治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呜、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少。
前谷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
前谷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耳聋,耳鸣,目赤,鼻塞,咽痛,痄腮,产后无乳,手指麻木等。
前谷穴主治 癫狂,痫证;耳鸣,耳聋,目翳,目痛,鼻塞,鼻衄,喉痹;头项强急,痄腮,肘臂腕中痛,肘挛,指痛不能握拳,掌指关节红肿,手心发热,手指麻痒;吐血,小便赤难,疟疾,热病汗不出。
14 配伍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咳而胸满,前谷主之。劳瘅小便难,前谷主之。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淫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热病汗不出,狂互引癫疾,前谷主之。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鼻不利,前谷主之。
1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1.
-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9.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3.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2-213.
-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