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丸

目录

1 拼音

píng wèi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Pingwei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1905-95

2.3 处方

苍术(炒) 160g 厚朴(制) 100g 陈皮 20g 甘草(炙) 20g

2.4 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大枣 4g、生姜 3g煎汁,以汁 泛丸,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淡。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2.7 功能与主治

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用于脾胃湿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 心呕吐,吞酸嗳气。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2次;饭前服用。

2.9 规格

每19粒重 1g

2.10 贮藏

密闭,防潮。

3 平胃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平胃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用于脾胃湿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

3.9 规格

每19粒重1克

3.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饭前服用。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大便水泻不止,脘腹作痛,或发烧。

4.孕妇、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4.1 组成

半夏曲(焙)1两,肉豆蔻(去皮)2枚,槟榔(锉)2枚,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沉香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麝香半钱(研)。

4.2 功效

进食消痰。

4.3 主治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

4.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生姜汤嚼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枣肉与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阴干。

5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5.1 组成

白豆蔻(去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大麦糵(炒黄)1两,干姜(炮)3分,甘草(炙)半两。

5.2 主治

伤寒后胃气不和,不能食,纵食不消。

5.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生姜、大枣汤送下,日2次。

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千金》卷十五

6.1 组成

杏仁50枚,丹参3两,苦参2两,葶苈2两,玄参2两,芎藭1两,桂心1两。

6.2 主治

身重不得食,食无味,心下虚满,时时欲下,喜卧者;腹内结强,不可按抑,饮食不化。

6.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酒送下。以知为度。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脾与胃以膜相连,脾虚合用温补,反用苦寒平胃,宁不碍脾气之益困乎?只缘中气不能健运,宿食积聚于胃而蕴热,是不得不用苦寒以散食积之火。丹参、苦参、元参、葶苈,《本经》皆治腹中寒热积聚,杏仁下气开结,芎藭理血中气,桂心辛温散结,以激发诸苦寒之性。

6.6 附注

原书治上证,先针胃脘大仓,后服本方。

7 《千金翼》卷十九引崔文行方

7.1 组成

菖蒲2两,大黄2两,葶苈(熬)小草2两,芍药2两,当归2两,桂心2两,干姜2两,茯苓2两,麦门冬(去心)2两,芎藭2两,细辛2两,甘草2两半(炙)。

7.2 功效

消谷,平胃气,令人能食。

7.3 主治

五劳七伤。

7.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腹以酒送下,日2次。

7.5 加减

小儿亦患冷者,减大黄,倍干姜;小便利者,生用葶苈。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千金》卷十五引崔文行方

8.1 组成

大黄2两,小草1两,甘草1两,芍药1两,芎藭1两,葶苈1两,杏仁50枚。

8.2 功效

调胃。

8.3 主治

丈夫、小儿食实不消,胃气不调,或温壮热结,大小便不利者。

8.4 用法用量

1岁儿每服2丸,饮送下,日3次。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9.1 组成

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干姜(炮裂)半两,麦糵(炒)1两。

9.2 主治

虚劳胃气不调,不能食,冷即腹胀泄利。

9.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日3次。

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御药院方》卷四

10.1 组成

半夏曲(焙)1两,沉香1两,肉豆蔻(去皮)2个,槟榔(锉)2个,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麝香半钱(别研)。

10.2 功效

进食消痰。

10.3 主治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生姜汤嚼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枣肉与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阴干。

11 《鸡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

11.1 组成

白术4两,厚朴3两,人参1两,陈皮2两半。

11.2 功效

和脾胃,进饮食。

11.3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白汤米饮嚼下,不拘时候。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蒸枣为丸,如樱桃大。

12 《保命集》卷中

12.1 别名

白术和胃丸、和中丸

12.2 组成

厚朴1两,白术1两2钱,陈皮8钱(去白),木香1钱,生半夏(汤洗)1两,槟榔2钱半,枳实5分,甘草3钱(炙)。

12.3 功效

和中,消痰去湿,厚肠胃,进饮食。

12.4 主治

病久胃气虚弱,厌厌不能食,脏腑或秘或溏。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生姜汤或温水送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12.7 附注

白术和胃丸(《内外伤辨》卷十)、和中丸(《脾胃论》卷下)。

13 《魏氏家藏方》卷二引章运使浩方

13.1 组成

平胃散4两,半夏(姜制,为末)4两。

13.2 功效

正胃消痰。

13.3 主治

痰饮。

13.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熟水亦得。

13.5 制备方法

上和调,用好枣100枚,灯草1小把,水1大碗同煮,候枣烂,去灯心,枣子去皮核,取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同寿录》卷一

14.1 组成

陈皮9两,厚朴9两,枳壳5两,山楂肉5两,甘草2两5钱,苍术9两。

14.2 主治

头痛发热恶寒,伤食恶心,泄泻,疟疾。

14.3 用法用量

每服3钱,老年及孕妇只服3分。头痛发热发寒,用葱白2根,陈茶2分,生姜3片,煎汤送下;伤食恶心,生姜1片,煎汤送下,泻初起,泽泻3分,生姜1片,煎汤下;疟疾,加青皮2分,砂仁7个,柴胡3分,同煎汤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滴为丸。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