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简介
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发育期中,由于受到干扰而导致发育停滞或异常,从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生殖器先天畸形。
3 卵巢
卵巢完全缺如的病例极为罕见。一般遇到的仅是卵巢发育不全。盆腔充气检查时在子宫体两旁仅能见到很小的软组织影,子宫体往往也发育较小。有时甚至看不到卵巢影。
4 子宫
在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中,较为多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类:
4.1 先天性无子宫
是由于两侧副中肾管的尾端,未能延伸到中线,并互相合并所造成。盆腔充气片示盆腔中央无正常的子宫影,但在盆腔的两侧壁却仍能看到粗细均匀的输卵管绕在卵巢的外侧缘。在卵巢的下方,常可见一小团软组织影与输卵管相连,此即为未发育的子宫,亦有称之谓萌芽子宫。
4.2 始基子宫及幼稚型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在融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1]成为始基子宫多无宫腔。子宫发育不全,则为幼稚型子宫。始基子宫多无宫腔。幼稚型子宫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时,除宫体细小外,宫颈往往比宫体为长。
4.3 单角子宫
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完全,另一侧副中肾管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未贯通或未联合所致。子宫腔造影显示宫腔似梭状,其顶端连有一根输卵管,且宫腔位置偏于盆腔一侧。盆腔充气造影可显示另一侧副中肾管的发育情况。
4.4 双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未能融合,但均各自发育良好。子宫造影显示两套单角子宫现象。
4.5 双角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的中段,相当于子宫体的部分未能融合。子宫造影显示一个宫颈管上有两个梭状子宫腔,两个宫腔之间的距离较宽。盆腔充气片示两个宫体。
4.6 鞍状或弧形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相当于子宫底部的融合不全,宫底部呈现一浅的凹陷。
4.7 半隔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合并后,其间隔吸收不全。子宫造影示宫腔底部呈分叉状。盆腔充气片常看到一个较正常略大的宫体。
4.8 全隔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虽然合并,但其间的纵隔全部未吸收,子宫腔造影示两个宫颈管及两个子宫腔,而在盆腔充气片中仅见一个子宫体。
5 阴道
6 阴道纵隔
两侧副中肾管的尾端合并后,其中间的隔未吸收。大多同时伴有两个宫颈和两个宫腔。
7 阴道横隔
两侧副中肾管合并后,其末端与泌尿生殖窦连接处未穿通或穿通不全。此类横隔多位于阴道上段,一般可以通过横隔上的小孔注入造影剂以观察横隔后空腔的情况。
8 检查
女性生殖器先天性的畸形包括外生殖器的发育异常、阴道的发育异常、宫颈以及子宫的发育异常。首先,外生殖器的发育异常,主要为处女膜闭锁,也成无孔处女膜,是在发育过程中阴道末端的泌尿生殖窦组织没有枪化所导致的。另外阴道发育异常可能出现阴道横隔、阴道纵隔以及阴道斜格。子宫发育异常是比较常见的生殖道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大多由于子宫段的副中肾管发育以及融合异常所致,常见的情况是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或者是幼子子宫,另外还有可能出现单角子宫以及残角子宫。子宫发育异常,单角子宫常常没有症状,而残角子宫,如果内膜有功能,但是宫腔与宫角宫腔不通相通的,往往会因为月月经血倒流或者是宫腔积血出现痛经,也可以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查可以建单次的子宫偏小、梭形偏、离中线。残角子宫可能会出现宫腔积血,因此有可能会出现附件区的肿块和压痛。
9 参考资料
治疗女性生殖器先天畸形的穴位
- 下极
分闾(《卫生宝鉴》),河车路(《卫生宝鉴》),朝天岭(《经穴纂要》云出《卫生宝鉴》),上天梯(《卫...
- 命门
亦观察到,艾灸“石门”,未能受孕的雌性大鼠,其生殖器并无明显变化,可能是针刺引起孕激素和雌激素的过...
- 会阴
疗效较好。治疗遗尿:会阴留针加灸,每日1次。治疗先天性腰骶椎裂引起的排尿困难:针刺会阴、秩边等穴对先...
- 海底
疗效较好。治疗遗尿:会阴留针加灸,每日1次。治疗先天性腰骶椎裂引起的排尿困难:针刺会阴、秩边等穴对先...
- 屏翳
疗效较好。治疗遗尿:会阴留针加灸,每日1次。治疗先天性腰骶椎裂引起的排尿困难:针刺会阴、秩边等穴对先...
- 更多治疗女性生殖器先天畸形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