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邪

目录

1 拼音

nuè xié

2 英文参考

malarial pathoge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疟邪是指能引起疟疾的邪气[1] 。

疟疾为病名,俗称打摆子,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2][3]  。系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3]。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3]。《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3]。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3]。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3]

疟疾的诊断要点:①有蚊季节曾在流行区旅居。②周期性的寒颤——高热——大汗发作,间日或3日1次,发作间歇期无症状。③可作血象、血涂片及免疫学检查[3]

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3]。病情控制后,注意预防复发[3]。针灸治疗:以大椎、间使、陶道、后溪等穴为主。应在发作前1~2小时内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3]。亦可单针疟门穴,针刺时间及手法同上[3]。注意对恶性疟疾和有并发症的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3]

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7.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