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尿含酶量很少,病理情况下尿酶活性增强含量增多,至今已发现的尿酶有40余种。国内应用于诊断肾脏疾病的尿酶约有以下几种:①溶菌酶(Lysozyme,Lys):分子量14,000~15,000道尔顿,属小分子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可从肾小球滤过而被肾小管重吸收,在肾盂肾炎、肾移植急性排异、尿毒症及肾小管病变时常见增高。肾小球肾炎早期一般不增高,故在肾功能正常时,溶菌酶可为肾炎与肾盂肾炎的鉴别提供线索。有些肾外因素如单核细胞白血病可引起血中Lys增高,此时Lys会从肾小球滤过,使尿中含量增高,应注意区分。②N-乙酰-B-氨基葡糖苷酶(NAG):NAG来自肾小管和泌尿道上皮细胞,在休克等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移植急性排异时,尿NAG明显增高,有诊断价值。其次在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增高。③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肾脏的γ-GT主要存在于肾近曲小管上皮刷状缘中。γ-GT升高,主要反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害,如缺氧、中毒、炎症等,在肾移植排异反应的早期亦显著增高。另外,当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受损伤时,血中γ-GT亦可漏入尿中,这种来源于血的γ-GT与来源于肾的γ-GT可用同功酶电泳法鉴别,血γ-GT位于α1位置上,肾γ-GT位于β位置上。④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肾盂肾炎、药物中毒性肾病、肾缺氧、肾急性排异或肾脏肿瘤时均可见活力升高。⑤乳酸脱氢酶(LDH):在尿路感染、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及尿路恶性肿瘤时均可见增高。⑥碱性磷酸酶(AKP):肾小管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AKP,在肾实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情况下,尿AKP活力增强,故在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癌时均可明显增高。
2 分析结果
上述尿酶检查在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尿酶增高的肾外因素,尿中有无使尿酶灭活的因素,以及尿蛋白的多少对酶含量的关系等。由于有很多因子可以干扰酶的含量和酶的测定,使尿酶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此外,能使尿酶升高的肾脏疾病又很多,因此用尿酶作为各种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时,必需结合临床其它指标加以仔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