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喘逆

目录

1 拼音

nèi shāng chuǎn nì

2 英文参考

dyspnea with internal injur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内伤喘逆为病证名[1]。指气喘由内伤脏腑气血所致者[1]。见《症因脉治·喘症论》。包括内火喘逆、痰饮喘逆、食积喘逆、气虚喘逆、阴虚喘逆、伤损喘逆等[1]

4 内火喘逆

内火喘逆为病证名[2]。指阴虚火旺犯肺所致的气喘[2]。《症因脉治·喘症论》:“内火喘逆之因:内而欲心妄动,外而起居如惊,五志厥阳之火,时动于中,煎熬真阴,精竭血燥,内火刑金,肺气焦满而喘逆作矣。”症见喘逆自汗,五心烦热,口燥唇焦,得食稍减,少顷复发,时作时止,面赤便秘等[2]。治宜审察火动之原,随证施治[2]。如肾虚肝旺,宜养阴制火,用门冬饮子、家秘肝肾丸;肝火上冲,宜柴胡清肝散;心火上炎,宜导赤各半汤;脾胃之火上冲,宜清胃汤;肺火煎熬,宜石膏泻白散等方[2]

5 痰饮喘逆

痰饮喘逆为病证名[3]。《症因脉治·喘症论》:“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弱不能四布,水积肠间,成痰成饮,上干肺家。”症见时咳时呕,卧下喘逆,面色虚白,肠中漉漉有声,甚则喘息倚肩[3]。脉多弦滑,如弦紧则为寒饮、弦数为痰热[3]。治疗可选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甘遂半夏汤、二陈汤等[3]。兼表症者用小青龙汤,大便闭者,宜导痰汤加大黄,甚者滚痰丸、十枣汤等均可用[3]

6 食积喘逆

食积喘逆为病证名[4]。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食喘[4]。食喘指因饮食不节引起的气喘,故又名食积喘逆[5]。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症因脉治》卷二:“食积喘逆之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厚味,日积于中,太阴填塞,不能运化,下降浊恶之气,反上于清道,则喘呕不免矣。”症见胸满,胃痛腹痛,恶食饱闷,大便或结或溏,上气喘逆,喘呕暖气等[5]。治宜消导为主,方如保和丸、资生丸,枳术丸等均可选用[5]。寒积宜下者,用煮黄丸;热积用承气汤消导攻下[5]

7 气虚喘逆

气虚喘逆为病证名[6]。见《症因脉治·喘症论》。即气虚喘[6]。又名气虚喘逆[7]。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7]。《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言语轻微,久久渐见气不接续,喝喝喘急等[7]。《景岳全书》卷十九:“气虚之喘十居七八,但察其外无风邪,内无实热而喘者,即皆虚喘之证。若脾肺气虚者,不过在中上二焦,化源未亏,其病犹浅,若肝肾气虚,则病出下焦而本末俱病,其病则深。”《医学纲目·喘》:“若久病气虚而发喘者,宜阿胶、人参、五味补之。”如脾肺气虚,上焦微热微渴而作喘者,宜生脉散,如气虚而无热者,用独参汤;若火燥肺金,上焦热甚,烦渴多汗,宜人参白虎汤[7]。又如人参平肺散、参橘煎、四君子汤、参冬饮、理中汤等均可随证选用[7]

8 阴虚喘逆

阴虚喘逆为病证名[8]。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阴血或阴精不足而阳失依附上奔的气喘[8]

9 伤损喘逆

伤损喘逆为病证名[9]。《症因脉治·喘症论》:“伤损喘逆之因,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症见喝喝喘急,张口抬胸,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或吐紫血[9]。脉或促或结,大小不均,如至数不清,按之散乱者,多属危候[9]。治宜理气调逆,和血祛瘀,如四磨汤合四物汤[9]。伤损肺窍久不愈者,用白芨散等方[9]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3.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2.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8.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2.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