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穴位 | 臑俞 | ||
---|---|---|---|
汉语拼音 | Naoshu | ||
罗马拼音 | Naoshu | ||
美国英译名 | Nao Locus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SI10 | |
日本 | 10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IG10 | |
富耶氏 | |||
德国 | DÜ10 | ||
英国 | Si10 | ||
美国 | SI10 |
臑俞为经穴名[1](Nàoshù[2]SI1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臑俞是手太阳小肠经、阳维脉、阳蹻脉的交会穴。臑即上臂,俞即腧穴,此穴在臑部,故名臑俞。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肩周炎,上肢瘫痪,臂外展无力,颈项强痛,肩背痛,臂酸无力,肩关节周围炎,肩肿,肩臂酸痛无力,不可举臂,颈项瘰疬,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
10 臑俞穴穴位解剖
臑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筋膜、三角肌、冈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分布着臂后皮神经,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皮肤由腋神经上支(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厚而致密,并发出纤维束连于皮肤。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三角肌筋膜入该肌质内。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该神经起于臂丛的后束, 与旋肱后动脉伴行, 穿四边孔(或间隙),绕肱骨外科颈向后, 在三角肌的深面分为上支和下支。除该肌后部由腋神经下支有肌支支配外,肌肉的其余部分及被盖该肌表面的皮肤均由上支的分支支配和分布。冈下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臑俞穴主治病证
臑俞穴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肩周炎,上肢瘫痪,臂外展无力,颈项强痛,肩背痛,臂酸无力,肩关节周围炎,肩肿,肩臂酸痛无力,不可举臂,颈项瘰疬,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
17 研究进展
17.1 治疗癫痫
17.2 治疗肩周炎
单取本穴用焠刺法治疗肩周炎50例,将20~22号粗针根部用棉线包裹,于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发白后,快速准确刺入并出针,用无菌纱布包敷针孔,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但体虚者慎用。
18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7.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1.
-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8.
-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7.
- ^ [9]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