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nǎo kōng
2 英文参考
Nǎokōng GB19[中国针灸学词典]
nǎokō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1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1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脑空 | ||
汉语拼音 | Naokong | ||
罗马拼音 | Naokung | ||
美国英译名 | Empty Brain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GB19 | |
日本 | 19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B19 | |
富耶氏 | |||
德国 | G19 | ||
英国 | G19 | ||
美国 | GB19 |
脑空为经穴名(Nǎokōng GB19)[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颞颥(《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1]。脑空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脑即脑髓,空即空窍,此穴在枕骨外侧,内通脑窍,善治脑病,故名脑空[1]。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痫证,惊悸,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耳鸣,感冒,精神病,鼻炎,肩颈部肌痉挛等。
4 脑空穴的别名
颞颥(《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脑空,一名颞颥,在承灵后一寸五分,挟玉枕骨下陷者中。
6 穴名解
脑即脑髓,空即空窍,此穴在枕骨外侧,内通脑窍,善治脑病,故名脑空[1]。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后头[3]
9 脑空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脑空穴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4]。
脑空穴位于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GB20)直上。俯伏取穴[1]。
脑空穴位于后头部,风池穴直上,与枕骨粗隆上缘相平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针灸集成》等)[2]。
脑空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脑空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脑空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脑空穴在后头部的位置(肌肉)
10 脑空穴的取法
正坐或俯伏,在风池穴直上,与脑户穴(督脉)相平处取穴。
脑空穴位于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GB20)直上。俯伏取穴[1]。
快速取穴:在后脑勺摸到隆起的最高骨,上缘外约3横指凹陷处即是脑空穴[6]。
11 脑空穴穴位解剖
脑空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骨膜(枕骨)。有枕动、静脉分支。皮肤由颈神经后支枕大神经分布。枕额肌的后部,称为枕肌,该肌起于上项线的外侧半和乳突的上面,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参看目窗、正营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1]。
皮肤→皮下组织→枕肌[7]。
11.2 穴区神经、血管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2]。
12 脑空穴的功效与作用
脑空穴具有醒脑宁神,散风清热的功效。
脑空穴系胆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作用。俗云:胃常空,则病少;脑常空,则智多。吾人运用脑力,必先消除杂念,使脑海澄清,意念乃得专一。[8]
13 脑空穴主治病证
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痫证,惊悸,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耳鸣,感冒,精神病,鼻炎,肩颈部肌痉挛等。
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等[1]。
脑空穴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7]。
脑空穴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惊悸[5]。
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等[1]。
脑空穴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心悸,耳鸣,癫痫等[2]。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鼻炎,鼻衄;
4.其它:心悸,肩颈部肌痉挛。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脑空穴的配伍
16 特效按摩
用双手拇指指腹揉按脑空穴,每次不少于30下,对头痛、耳聋等症有明显疗效[6]。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身热,引两颔急,脑空主之。脑风目瞑,头痛,风眩目痛,脑空主之。鼻管疽,发为立厉,脑空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目瞑心悸,发即为癫,风引目眇,劳疾羸瘦,体热,颈项强,不得回顾。
《类经图翼》:主治脑风头痛不可忍,项强不得顾,目瞑鼻衄耳聋。
18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6.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5.
- ^ [3]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9-310.
- ^ [6]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7]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1.
- ^ [8]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古籍中的脑空
- 《经穴汇解》:[卷之一]头面部第一
络却。玉枕。又次。两旁谓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也。按。中行。凡七穴。行五则余强间脑户二穴。未闻...
- 《医学纲目》:[卷之八·阴阳脏腑部]穴法下
穴,在正营后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可灸三壮。脑空二穴,在承灵后一寸五分,夹玉枕旁枕骨下陷中,足少...
- 《灵枢经脉翼》:[卷下]足少阳胆经歌
宛宛中侧卧张口取足阳明会一名上关某针颔厌在曲周下脑空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悬颅在曲周上脑空中悬厘在曲...
- 《金针秘传》:[六、十二经孔穴图及歌括](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
见浮白,窍阴完骨本神连,阳白临泣目窗近,正营承灵脑空焉,风池肩井兮渊液,辄筋日月京门联,带脉五枢而下...
- 《经络汇编》:[脏腑联系分合详说]又分寸歌
客主人名上关同,耳前起骨开口空。颔厌悬颅之二穴,脑空上廉曲角下(脑空即颞。颔厌、悬颅二穴,在曲角之下...
- 更多古籍中的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