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anorex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纳呆为症状名[1]。指不思饮食,食量减少的表现[2]。患者食欲不振,无饥饿感,或饥不欲食。常见于伤食、脾失健运、胃阴虚等病证。
伤食,一名食伤,指饮食损伤脾胃,食物不能消化所致的病证[3]。症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脉滑。见《丹溪心法·伤食》。其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因势利导或吐或下或消或补,其中以健脾消导之法最为常用。方如保和丸、平胃散之类。伤食有伤谷、伤面、伤肉、伤鱼鳖、伤蟹、伤蛋、伤生冷果菜、伤酒、伤茶、宿食、食滞、五味过食等。
脾失健运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4]。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水泛成痰成饮,产生其他痰证或饮证。治以健脾为主。
胃阴虚又称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5]。见《类证治裁·脾胃》。多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症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益胃。《温病条辨·中焦篇》:“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注:此阴指胃阴而言)。”《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麦冬、川斛、桑叶、茯神、蔗浆”等药均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