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蓼

目录

1 拼音

mù tiān liǎo

2 英文参考

Actinidia polygama[朗道汉英字典]

3 《中医大辞典》·木天蓼

木天蓼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1]

3.1 来源及产地

猕猴桃科植物木天蓼Actinidia polygama (Sieb. et Zucc.)Miq.的枝叶。分布东北及陕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1]

3.2 性味

辛,温,有小毒[1]

3.3 功能主治

祛风补虚,理气散结。主治血虚风湿痛,腰腿冷痛,癥瘕积聚,风劳虚冷,气痢久不止。[1]

3.4 用法用量

研末服或浸酒服[1]

3.5 运用

果实名葛枣,可治贼风口面㖞斜,腰痛,疝气[1]

3.6 化学成分

叶含猕猴桃碱(Actinidine)、阿根廷蚁素(Iridomyrme-cin)、异阿根廷蚁素、二氢假荆芥内酯(Dihydronepetalactone)、异二氢假荆芥内酯、新假荆芥内酯、木天蓼醇(matatabiol)、木天蓼醚(matatabiether)、β-苯乙醇、3,4-甲基苯甲酸等[1]

3.7 药理作用

猕猴桃碱有镇静、催眠作用[1]。β-苯乙醇对猫科动物行为有特异作用[1]。大剂量β-苯乙醇可松弛平滑肌[1]。β-苯乙醇可使血压轻度下降,并可引起唾液分泌[1]。猕猴桃碱可缩短未孕大鼠性周期的休止期,延长动情期和动情后期,并可使雄性大鼠脑下垂体、睾丸重量增加[1]

4 《*辞典》·木天蓼

4.1 出处

《唐本草》

4.2 拼音名

Mù Tiān Liǎo

4.3 别名

天蓼(《药性论》),藤天蓼(《本草拾遗》),天蓼木(《圣惠方》),含水藤(《中国树木分类学》),葛枣、葛枣猕猴桃(《东北木本植物图志》),马枣子(《东北药植志》)。

4.4 来源

为猕猴桃科植物木天蓼的枝叶。

4.5 原形态

落叶缠绕藤本,高达5米。老枝无毛,有灰白色小皮孔;髓大,白色,实心。叶互生;膜质,上半部或全部变白或黄色;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6~13厘米,宽4~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有毛;叶柄细弱,有时微有刺毛。雌雄异株;花通常单一,稀为3花,腋生,较大,径达2.5厘米,白色而芳香;萼片5,卵状椭圆形;花瓣5,倒卵形;雄花的子房无花柱,雄蕊多数;雌花有梗,独生,雌蕊1,柱头多裂,子房光滑,瓶状。浆果黄色,熟时变橘红色,卵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先端喙状;种子多数,淡褐色。花期6月。果期9~10月。

4.6 生境分布

喜生于深山林缘及山麓、河岸等处灌丛中。分布东北、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

4.7 性味

①《唐本草》:"味辛,温,有小毒。"

②《品汇精要》:"味苦辛,性温,有小毒。"

4.8 功能主治

治大风癞疾,症积,气痢风劳。

《唐本草》:"主症结积聚,风劳虚冷。"

4.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研末或酿酒。

4.10 附方

①治大风疾:天蓼(刮去粗皮,碎锉)四两。以水一斗,煎取一升,去滓,将汁煮糯米为粥,空心食之。如病在膈上即吐出,在中膈即汗出,在膈下即转出,宜避外风。(天蓼粥)

②治白癫风: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上药,锉如大豆粒,用水三斗,入银锅或石锅中,煎至一斗二升,滤去滓,却于慢火上,煎如稀饧,每于食前,用荆芥、薄荷酒调下半匙。(天麻煎)

③治气痢久不止:预采木蓼曝干,用时拇罗为末,食前,粥饮调下一钱。

④补五劳,祛风益气:天蓼木十斤(锉),秫米一硕,细曲十斤(捣碎),黑豆二斗。上以水三硕,先煮天蓼木取汁一硕,去滓,其秫米,黑豆一处净淘,蒸熟放冷,以药汁都拌和令匀,入不津瓮中密封,三七日开,温饮一盏,日再为良。(天蓼木酒)(选方出《圣惠方》)

4.11 备注

本植物的根(木天蓼根)、有虫瘿的果实(木天蓼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4.12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