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散

目录

1 拼音

mǔ lì sǎn

2 英文参考

muli powd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牡蛎散同名方剂约有五十六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芪30g、麻黄根30g、煅牡蛎30g、小麦30g,具有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效。主治自汗、盗汗。本方是治疗卫外不固,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证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病后、手术后、产后身体虚弱,肺结核等所致的自汗、盗汗属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者。

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之牡蛎散

临床用牡蛎散治疗产后、术后、病后自汗、盗汗28例,治愈20/28例,有效6/28例,说明该方剂确实对该适应证有一定疗效。其机制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细胞功能及代谢的功能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和增强作用,临床可以大胆应用。对产后、术后、病后、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

4.1 别名

麦煎汤(《医学正传》卷五引东垣方)、麦煎散(《卫生宝鉴》卷五)、黄耆散(《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德生堂方》)、牡蛎饮(《不知医必要》卷一)

4.2 处方

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2]

黄芪30g、麻黄根30g、煅牡蛎30g、小麦30g[3]

黄芪30g、麻黄根9g、牡蛎(煅)30g[4]

4.3 制法

上三味为粗散。

上为粗散[4]

4.4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之牡蛎散具有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效。主治自汗、盗汗。症见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常自汗出,夜卧更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虚劳不足,心悸遗精,舌淡,脉细弱。[4]

4.5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一日二次,不拘时候[4]

作汤剂,按原方比例酌减用量,水煎服。[4]

上3味为粗散,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每日服2次。不拘时候。[4]

4.6 方解

阳气虚不能卫外固密,则表虚而阴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夜属阴,汗出过多,心阴不足,阳不潜藏,虚热内生,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亦使心气耗伤,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益气固表;敛阴止汗。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甘平,功专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人心经,养心气,退虚热,为使药。合而成方,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使气阴得复,自汗可止。[4]

自汗者,为表气虚卫外不固;盗汗者,为阴虚而阳不潜藏。牡蛎散中,用黄芪补气固表,善治表虚自汗;牡蛎敛阴潜阳,能固涩敛汗;更配以麻黄根功专止汗。诸药相合,使表气得补,阴气敛藏,故而该方既能治自汗,又能治盗汗。[4]

4.7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卫外不固,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证的常用方。临床上以汗出,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4]

2.加减法:若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等以加强益气之功;若阴伤甚者,加生地、白芍、龙眼肉等以益阴养心。[4]汗出属阳虚者,可加附子以温阳;属气虚者,可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属阴虚者,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自汗应重用黄芪以固表,盗汗可再加稽豆衣、糯稻根以止汗,疗效更佳。[4]

3.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禁用本方;亡阳汗出,大汗淋漓者,亦应禁用。[4]

4.8 现代适应证

[4]

适应证:常用于病后、手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属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者。

4.8.1 病后、手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

病后、手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出汗原因有三:一是外围气温过高,达到31℃时一般人即可出汗,此乃温度升高致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所致。二是饮食如食辛辣食品使额部、鼻尖也可出汗,机理不清。三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多。人体汗腺均属交感神经支配,其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大病、手术及分娩使人体受到重大组织创伤,人体各器官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受到创伤或抑制有待修复,这对大脑是一种不良刺激,即使术后、病后、产后这种刺激也不能立即消除,病人仍处在精神紧张中,时时会暴发情绪激动,同时受损伤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恢复或留有某些后遗症对病人也是不良刺激。如此则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全身汗腺分泌即增加,临床上即为自汗或盗汗。更重要的是病人疾病中饮食减少,热卡及电解质供给不足以及创伤修复等消耗,大部分存在蛋白质、钙、镁、磷、钾、钠等低下,以及病后贫血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是引起多汗的原因。

4.9 药理作用

[5]

4.9.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君药牡蛎含80%~90%的碳酸钙、硫酸钙及磷酸钙,并含镁、铝、硅、氧化铁及有机质,同时含有钛、锰、钡、铜、锌、钾、磷、铬、镍等多种微量元素。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被破坏,煎煮后主要以Ca2+形式存在。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可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和惊厥;低镁血症时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肌肉痉挛并引起意识障碍,Ca2+、Mg2+低下均可引起自汗、多汗,牡蛎的作用机制就是补充了机体大量的Ca2+和Mg2+,其镇静作用也正在于此,因此可使汗液分泌减少;铁是儿茶酚胺的限速酶,缺铁时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可导致多汗,牡蛎还含有氧化铁,这不仅有利于贫血的治疗,同时也可抑制汗液分泌。臣药黄芪不仅扩张血管还可以改善和促进微循环,特别是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黄芪在直接扩张血管的同时还能调节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和羟脯氨酸等;黄芪煎剂有镇静、镇痛作用,从而使患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并抑制了自汗和多汗。佐药麻黄根所含麻黄新碱可阻断神经节而发挥降压作用,麻黄所含麻黄宁、氢溴酸麻黄新碱A、盐酸阿魏酸组胺等均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血压升高常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麻黄根的这些降压作用必然对交感神经活动进行抑制,而麻黄根生物碱部分能抑制微热或烟碱所致的发汗。使药小麦专治心神不安、烦躁失眠,并有止渴、敛汗作用,这对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因素引起的多汗有治疗作用,但其确切治疗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4.9.2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功能的影响

君药牡蛎煎剂含有大量的Ca2+,当低血Ca2+时对心肌细胞Na+内流屏障作用减小,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升高,但由于膜内外Ca2+的浓度差减小,Ca2+内流减慢致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不应期也延长,牡蛎可补充Ca2+,故有利于此种情况的消除;Ca2+还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还有利于凝血因子的生成,故有促凝作用。低镁血症可对心血管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首先,低Mg2+血症可使Na+-K+泵失灵,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Mg2+对Na+阻断作用减弱使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Mg2+低常伴K+低可加重上述两种情况,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也可导致病人烦躁不安而自汗。其次,Mg2+低时可使具有血管活性的内皮素、儿茶酚胺产生增加,扩张血管的前列环素产生减少,使血压升高,外围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自汗;Mg2+是许多酶系必需的辅助因子,严重Mg2+降低可使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和冠状血管痉挛,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牡蛎含有大量的Mg2+,因而可以改善上述情况。臣药黄芪煎剂能抑制磷酸二酯酶(PDE)活性,从而升高cAMP量,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钙通道蛋白酶磷酸化,导致内流增加;同时细胞内cAMP的增高也促进肌浆网释放Ca2+,导致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增强,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中毒和疲劳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可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同时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当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可使血压稍上升而且保持稳定;黄芪还有抗高血压、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受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凝作用,黄芪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PGI2和NO水平,降低TXA2/PGI2比例,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黄芪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利于病后、产后、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同时也抑制了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可治疗多汗。麻黄根素能升高血压,麻黄根碱甲和麻黄根碱乙能降压,因而麻黄根对血压呈双相作用。

4.9.3 对细胞功能及代谢的影响

细胞外Ca2+是重要的第一信使,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细胞内Ca2+增加,细胞内Ca2+作为第二信使,如肌肉收缩的兴奋-收缩偶联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刺激-分泌偶联因子、体温中枢调定点的主要调控介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与钙敏感受体共同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Ca2+是许多酶的激活剂,还能抑制1α-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低Mg2+血症可导致应激性增高;其机制是:①使Mg2+竞争性抑制Ca2+进入轴突减弱,乙酰胆碱释放增多;②使Mg2+抑制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减弱;③减弱了Mg2+对神经和骨骼肌的应激性抑制作用;④导致能量代谢障碍;⑤使Mg2+阻滞中枢兴奋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作用减弱。同时Mg2+还可引起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是:①Mg2+缺失时Na+-K+泵失灵,心肌兴奋性升高;②Mg2+低时对Na+阻断作用减弱,使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③Mg2+可以诱发低K+,进一步加重上述两个过程。Mg2+低时还可引起血压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其基本机制是Mg2+低使离子泵失灵,细胞内Na+减少、Ca2+增加、K+减少,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内皮素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增强,酶生成障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等代谢障碍。由此可见牡蛎中大量的Mg2+及Ca2+对上述细胞功能及代谢是多么重要。锰是多种酶系的重要组织要素,DNA、RNA聚合酶激活需要锰离子参加,并参与甲状腺素合成酶的激活,胰腺β细胞发育依赖锰,故而锰是体内不可缺少的代谢元素,否则会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癌肿等多种疾病。铬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协助胰岛素发挥作用,对蛋白质合成、脂质代谢、糖代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锌与体内59种酶的活性相关,缺锌48小时即可引起核酸及蛋白合成障碍;同时锌可以消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拮抗有害元素铅及镉对细胞膜的损伤;锌可促进创伤愈合,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趋化力和杀菌功能,增强SOD活力,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加速生长发育。臣药黄芪可对细胞代谢及其调节发挥巨大作用,其富含微量元素硒,故而能增强细胞的生命力和抵抗力,硒是组成GSH-Px的重要成分,在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核酸、蛋白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克山病、大关节病的发病率;黄芪能使细胞生长旺盛的生存时间增长,并能延长人胎肺二倍体细胞的自然衰老过程,从衰老寿命原之61代延长至88~96代,使腹腔吞噬细胞生长长达250天,能升高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能使红细胞内SOD活性显著升高,能抗自由基和抗脂质氧化作用,因而具有抗衰老作用;黄芪皂苷甲能显著促进机体核酸蛋白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黄芪多糖则能使RNA合成加速而分解降低;黄芪煎剂还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合成及肝细胞RNA合成,可显著提高血

cAMP而降低cGMP,从而对环核苷酸系统进行调节而影响机体的广泛机能;黄芪及黄芪多糖可促进血清及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对血糖有双相调节作用,既能对抗高血糖,使之显著降低,又能对抗低血糖,使之升高。黄芪的这些作用对病后、术后、产后组织器官的恢复、修复起着重大作用。

4.9.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牡蛎及臣药黄芪中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锌,锌可以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其趋向性及杀菌功能,而且通过SOD保持吞噬细胞内自由基的水平,而发挥抗菌作用;同时锌还可促进脾脏、胸腺及淋巴器官的发育,增强免疫功能。臣药黄芪煎剂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小鼠血清溶菌素抗体的生成能力;黄芪多糖( APS)可使胸腺及脾内T细胞数增加,对脾脏T、B细胞的前体细胞有促进作用,增加IgG、IgM、IgA、IgE;黄芪注射液能显著增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黄芪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TFN-γ,提高NK细胞活性。

4.9.5 其他

本方剂重用黄芪达30g,能促进造血功能,保肝及对胃肠道功能、肾功能发挥积极作用,必定对病后、术后、产后病人的机体发挥疗效,从而减少出汗。

4.10 各家论述

[5]

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药也。陈来章曰:汗为心之液,心有火则汗不止,牡蛎、浮小麦之咸凉,去烦热而止汗,阳为阴之卫,阳气虚则卫不固,黄耆、麻黄根之甘温,走肌表而固卫。

2.《成方便读》:黄耆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也。

4.11 歌诀

牡蛎散中小麦芪,麻黄根入研末细;自汗盗汗出不止,固表敛汗此方宜。[5]

4.12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5 《医心方》卷七引《效验方》之牡蛎散

5.1 处方

牡蛎22.5克 干姜22.5克

5.2 制法

上二味,捣筛为细扮。

5.3 功能主治

《医心方》卷七引《效验方》之牡蛎散主治男子阴下痒湿。及水癞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可忍者。

5.4 用法用量

扑患处,日用二次。

5.5 出处

《医心方》卷七引《效验方》

6 《普济方》卷三○一方之牡蛎散

6.1 处方

枯白矾120克 黄丹(炒)60克 牡蛎粉60克

6.2 制法

上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一方之牡蛎散治阴囊两旁生疮,阴湿水出,奇痒难忍,或两腋、手足心湿汗。

6.4 用法用量

遇夜睡时,手捏药于痒处痛擦之,不一时又擦之。三四次后顿减。次夜再擦,虽大减又擦。后日自然平复。如腋汗者顿擦即可。脚汗先擦大减,又擦后装药于靴,或鞋底上、脚板上涂药,或缠脚襄之亦可。

6.5 出处

《普济方》卷三○一

7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牡蛎散

7.1 方名

牡蛎散

7.2 组成

牡蛎粉。

7.3 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牡蛎散主治外肾肿大,茎物通明。

7.4 用法用量

先以津唾涂肿处,次用掺敷。

7.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7.6 出处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

8 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牡蛎散

8.1 方名

牡蛎散

8.2 组成

左顾牡蛎10分,石膏5分。

8.3 主治

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牡蛎散主治大病愈后,小劳便大衄,口耳鼻俱出血。

8.4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1日3-4次,酒调下;亦可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6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石膏牡蛎丸”(见《杂病源流犀烛》)。

8.7 出处

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

9 《普济方》卷三九○方之牡蛎散

9.1 方名

牡蛎散

9.2 别名

黄耆散

9.3 组成

牡蛎(煅)2两,黄耆1两,干地黄(生者)1两,麻黄根1两(一方无麻黄根)。

9.4 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方之牡蛎散主治小儿盗汗。或小儿病后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愈甚,久而不止,羸清枯瘦,短气烦倦;或因病后血少虚弱,消瘦潮热烦渴,腠理不密,盗汗不止。

9.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钱,水半盏,小麦20粒,煎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6 出处

《普济方》卷三九○

10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方之牡蛎散

10.1 方名

牡蛎散

10.2 组成

牡蛎粉1两,麻黄根1两,杜仲1两(去粗皮,微炙,锉),黄耆2两(锉),白茯苓、败蒲扇灰1两。

10.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方之牡蛎散主治虚劳盗汗。

10.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6 附注

方中茯苓,用量原缺。

10.7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11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园端效方》之牡蛎散

11.1 方名

牡蛎散

11.2 组成

牡蛎(烧)半两,蛇床子半两,川乌半两,良姜半两,菟丝子半两。

11.3 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园端效方》之牡蛎散主治男女阴汗,湿冷痒疾。

11.4 用法用量

用药3钱,白面1钱,酒、醋热调匀,渫洗浴之,或涂外肾,帛包尤妙。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6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园端效方》

12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方之牡蛎散

12.1 方名

牡蛎散

12.2 组成

醋牡蛎1两,枯矾2钱,硫黄2钱,雄黄1钱,苦参2钱,蛇床子2钱。

12.3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方之牡蛎散主治阴囊湿痒,搔之则汁水流珠。

12.4 用法用量

先用苍术、椒盐水煎汤洗过后,用此药掺上。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6 出处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

13 方出《医方类聚》卷一五九引《卫生十全方》,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二方之牡蛎散

13.1 方名

牡蛎散

13.2 组成

牡蛎(大而白者,火煅通赤,别研极细)2两,白术1两,黄耆(略炙)1两,防风(不用叉尾者)1两。

13.3 主治

方出《医方类聚》卷一五九引《卫生十全方》,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二方之牡蛎散主治气虚,夜多盗汗。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1日2-3次,温酒调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3.6 出处

方出《医方类聚》卷一五九引《卫生十全方》,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二

14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方之牡蛎散

14.1 方名

牡蛎散

14.2 组成

牡蛎粉半两,车前子半两,桂心半两,黄芩半两。

14.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方之牡蛎散主治妇人伤中尿血。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日3-4次。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4.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

15 《世医得效方》卷十九方之牡蛎散

15.1 方名

牡蛎散

15.2 组成

牡蛎1块(用破草生包缚,入火内煅令通红,去火候冷取出研)。

15.3 功效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九方之牡蛎散功在收敛疮口。主治臁疮。

15.4 用法用量

上随用时旋入枯飞过白矾少许拌和,敷疮口上。

15.5 出处

《世医得效方》卷十九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方之牡蛎散

16.1 方名

牡蛎散

16.2 组成

牡蛎、白矾(枯)各等分。

16.3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方之牡蛎散主治遗尿。

16.4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6.6 出处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

17 《世医得效方》卷七方之牡蛎散

17.1 方名

牡蛎散

17.2 组成

牡蛎末。

17.3 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七方之牡蛎散主治不渴而小便失利。

17.4 用法用量

取患人小便煎服。

17.5 附注

方中牡蛎末,用量原缺。

17.6 出处

《世医得效方》卷七

18 《御药院方》卷八方之牡蛎散

18.1 方名

牡蛎散

18.2 组成

牡蛎1两(钳锅内盛,用盐泥固济,木炭火烧昼夜),定粉半两(研)。

18.3 主治

《御药院方》卷八方之牡蛎散主治虚汗不止,玄府不闭。

18.4 用法用量

用绵裹之。搽于患处。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8.6 出处

《御药院方》卷八

19 《仁斋直指方论》卷九方之牡蛎散

19.1 方名

牡蛎散

19.2 组成

左顾牡蛎(米泔浸洗,煅透)1两,麻黄根1两,黄耆(蜜炙)1两,白术半两,甘草(炙)1分。

19.3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九主治诸虚体常自汗,惊惕不宁。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小麦100余粒同煎服。

19.5 制备方法

上锉。

19.6 出处

《仁斋直指方论》卷九

20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方之牡蛎散

20.1 方名

牡蛎散

20.2 组成

牡蛎。

20.3 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方之牡蛎散主治破伤风,口噤、强直。

20.4 用法用量

粉敷疮口,仍以末2钱,煎甘草汤调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6 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

21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方之牡蛎散

21.1 方名

牡蛎散

21.2 组成

牡蛎1两(以湿纸裹后却以泥更裹候干,用大火烧通赤),白矾3两(烧令汁尽),黄丹3两,腻粉1两,雄黄1两(细研),雌黄半两(细研),麝香2钱(细研),麒麟竭1两。

21.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方之牡蛎散主治坠车落马伤损,筋骨疼痛,皮肉破裂,出血不止。

21.4 用法用量

如有坠损及骨折筋断,用生油稠调涂之;如已成疮,干敷之。立效。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仍于烈日中摊晒半日,后入瓷瓶子中盛。

21.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22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方之牡蛎散

22.1 方名

牡蛎散

22.2 组成

牡蛎(取脑头厚处生用)。

22.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主治乳痈初发,肿痛结硬,欲成脓者;甲疽胬肉裹甲,脓血疼痛不愈。

22.4 用法用量

每用2钱匕,日3次,研淀花,冷酒调下。如痈盛已溃者,以药末敷之,仍更服药。

2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22.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23 《痈疽验方》方之牡蛎散

23.1 方名

牡蛎散

23.2 组成

当归(酒拌)1钱半,甘草节1钱半,滑石(煅)1钱半、牡蛎2钱,大黄3钱,木鳖子5个(杵,非有大热者,此味木可用,当去之,亦不必用)。

23.3 功效主治

《痈疽验方》方之牡蛎散功在咸寒导滞。主治血疝。

23.4 用法用量

水2钟,煎1钟,露1宿,五更顿服,冬月火温服。无论已未溃,脓血俱从大便出。

23.5 用药禁忌

若劳倦虚弱之人,不甚焮痛,大小便无热闭者,不宜轻用。

23.6 出处

《痈疽验方》

24 《经效产宝》方之牡蛎散

24.1 方名

牡蛎散

24.2 组成

牡蛎2钱,人参2钱,黄耆(生)2钱,当归3钱,熟地3钱,麻黄根(麻黄发汗,根止汗,宜用根)1钱,小麦麸皮(炒黄)2钱。

24.3 主治

《经效产宝》方之牡蛎散主治妇人产后,阴虚盗汗,睡中汗出,觉则止者。

2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生化汤调服。

2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4.6 出处

《经效产宝》

25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方之牡蛎散

25.1 方名

牡蛎散

25.2 组成

牡蛎(烧)1两,白茯苓(去黑皮,锉)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芍药半两,龙骨(烧)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

2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方之牡蛎散主治伤寒后羸劣,虚汗不止。

2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服。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5.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26 《仙拈集》卷二方之牡蛎散

26.1 方名

牡蛎散

26.2 组成

牡蛎(煅)、小麦面(炒黄)。

26.3 主治

《仙拈集》卷二方之牡蛎散主治诸汗。

26.4 用法用量

猪胆汁调服。

26.5 制备方法

研末。

26.6 出处

《仙拈集》卷二

27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之牡蛎散

27.1 方名

牡蛎散

27.2 组成

牡蛎粉3分,龙骨3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黄耆半两(锉),鸡肠草半两,白茯苓半两,桑螵蛸3分(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27.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之牡蛎散主治小儿遗尿,体瘦心烦,不欲食。

2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2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7.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28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牡蛎散

28.1 方名

牡蛎散

28.2 组成

牡蛎(煅,研)1两,连翘(瓦上炒,捣)1两。

28.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牡蛎散主治五种瘰疬。

28.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临卧无灰酒调下。愈后更服1两,永不发。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28.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29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牡蛎散

29.1 方名

牡蛎散

29.2 组成

牡蛎1两(烧为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麻黄半两(去根节),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9.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牡蛎散主治小儿湿温伤寒,四肢或时壮热,或时厥冷,汗多自出(如珠子者生,如油者死),头额热疼,面色赤黑,声多干叫,寸口脉浮洪大,关尺脉沉实,息数不匀。

29.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9.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30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牡蛎散

30.1 方名

牡蛎散

30.2 组成

牡蛎半两,胆矾半两。

30.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牡蛎散主治紫癜风。

30.4 用法用量

酽醋调摩患处。

30.5 制备方法

上生用为散。

30.6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八

31 《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牡蛎散

31.1 方名

牡蛎散

31.2 组成

牡蛎3两(煅),人参1两半,当归3两,五味1两半,熟地5两,川芎1两,艾叶1两(炒炭),地榆3两(炒炭),龙骨3两(煅),续断3两(炒炭)。

31.3 主治

《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牡蛎散主治恶露淋漓不断,脉软涩者。

3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煎,去滓温服。

3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1.6 各家论述

产后经血已虚,经气失守,不能统摄其血,故恶露淋漓不断焉。熟地补阴滋血以资经脉;人参补气扶元以固漏下,当归养血归经,艾灰温经止血,川芎行血海以升阳,续断续经脉以止血,五味收耗散之气,牡蛎涩经气之脱,白龙骨涩虚滑,地榆灰止漏血。为散米饮煎,使血气内充,则经脉完固,而血无妄行之患,何致恶露淋漓经久不断乎?

31.7 出处

《医略六书》卷三十

32 《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引《古今录验》方之牡蛎散

32.1 方名

牡蛎散

32.2 组成

牡蛎2分熬,石膏1分。

32.3 功效主治

《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引《古今录验》方之牡蛎散功在止痛。主治金疮。

32.4 用法用量

以粉末敷疮上。

3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2.6 出处

《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引《古今录验》

33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方之牡蛎散

33.1 方名

牡蛎散

33.2 组成

牡蛎1两半,龙骨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赤石脂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乌贼鱼骨(去甲)1两半,黄耆(锉)1两半,芍药(炒)2两,阿胶(炒燥)2两,熟干地黄(焙)2两,牛角腮灰2两,干姜(炮裂)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白术1两1分,人参1两1分,桑耳(炙)1两1分,桂(去粗皮)1两,艾叶(炒)1两,芎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33.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方之牡蛎散主治带下兼经水过多,或暴下片血,不限年月远近。

3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1日2次,米饮调服。

3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3.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34 《太平圣惠方》卷四方之牡蛎散

34.1 方名

牡蛎散

34.2 组成

牡蛎粉1两,寒水石1两,铅霜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如面),甘草末半分(生用),故扇灰半分。

34.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方之牡蛎散主治心热,汗出不止。

34.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3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4.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四

35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牡蛎散

35.1 方名

牡蛎散

35.2 组成

牡蛎1两半(烧为粉),知母1两半,犀角屑1两,前胡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虎头骨1两半(涂酥炙令黄),鳖甲2两(涂酥炙令黄,去裙襕)。

35.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牡蛎散主治热劳百节烦疼,渐渐羸瘦,不能饮食,日晚或恶寒,兼盗汗。

35.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5.6 用药禁忌

忌生果、苋莱。

35.7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

36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牡蛎散

36.1 方名

牡蛎散

36.2 组成

牡蛎1两(烧为粉),龙骨1两半,黄连1两(去须,微炒),乌梅肉3分(微炒)。

36.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牡蛎散主治伤寒壮热,下痢烦渴。

3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3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36.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37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方之牡蛎散

37.1 方名

牡蛎散

37.2 组成

牡蛎1斤半(炭火烧红,细研水飞过,取1斤),铅粉(洛阳者,炒黑细研)半斤,当归(切、焙、取末)半两,硼砂(研)1两半,乳香(研)1两半。

37.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方之牡蛎散主治打扑伤损疼痛。

37.4 用法用量

上研匀,先用醋煮小黄米粥,摊纸上,用药末3钱匕,匀掺粥上,裹贴患处,次用药末2钱匕,浓煎苏枋木汁1盏调下,不拘时候服。

37.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38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牡蛎散

38.1 方名

牡蛎散

38.2 组成

牡蛎(烧为粉)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鹿茸(涂酥微炙去毛)1两,龙骨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38.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牡蛎散主治伤寒后虚损,心多忪悸,夜梦泄精。

3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3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8.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39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方之牡蛎散

39.1 方名

牡蛎散

39.2 组成

牡蛎(烧为粉)1两,车前子1两,桂心1两,黄芩1两,熟干地黄1两,白龙骨(烧令赤)1两。

39.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方之牡蛎散主治劳损伤中尿血。

3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3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39.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40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引《初虞世方》,名见《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方之牡蛎散

40.1 方名

牡蛎散

40.2 组成

牡蛎不限多少(盐泥固济,炭3斤,煅令火尽,冷取)2两,干姜1两(炮)。

40.3 主治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引《初虞世方》,名见《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方之牡蛎散主治水(疒颓)偏大,上下不定,疼痛。

40.4 用法用量

用冷水调稀糊得所,涂病处。小便大利即愈。

4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0.6 出处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引《初虞世方》,名见《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

41 《备急千金药方》卷十方之牡蛎散

41.1 方名

牡蛎散

41.2 组成

牡蛎3两,白术3两,防风3两。

41.3 功效主治

《备急千金药方》卷十方之牡蛎散功在止汗。主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

41.4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1日2次,酒调下。

4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41.6 附注

止汗之验,无出于此方,一切泄汗服之,三日皆愈,神验。

42 方出《备急千金药方》卷四,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牡蛎散

42.1 方名

牡蛎散

42.2 组成

龟甲3两,牡蛎3两。

42.3 主治

方出《备急千金药方》卷四,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牡蛎散主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产后恶露不绝。

42.4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日3次,酒调下。

4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42.6 出处

方出《备急千金药方》卷四,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43 《太平圣惠方》卷十二方之牡蛎散

43.1 方名

牡蛎散

43.2 组成

牡蛎1两(烧为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熟干地黄1两,白术1两,白芍药半两,龙骨1两,黄耆2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

43.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二方之牡蛎散主治伤寒,汗出不解。

43.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3.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十二

44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牡蛎散

44.1 方名

牡蛎散

44.2 组成

牡蛎1两(烧为粉),龙骨1两,乌梅肉半两,白头翁半两,女萎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当归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44.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牡蛎散主治白脓痢,昼夜无数。

44.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4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44.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45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方之牡蛎散

45.1 方名

牡蛎散

45.2 组成

牡蛎(黄泥固济,煅取白为度)3两,甘草(炙,锉)1两。

4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方之牡蛎散主治瘰疬;小儿口疮。

4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日3次,空心,点腊茶清调下。并用好皂荚1挺,去皮,分作两截,一截使米醋半盏刷炙,以醋干为度,一截焙干;乌头2枚,内1枚炮,1枚生;炒糯米30粒,同为末,再用醋半盏,暖动和匀成膏贴之。

4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5.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46 《杏苑》卷三方之牡蛎散

46.1 方名

牡蛎散

46.2 组成

牡蛎粉6钱,白术1两,防风2两。

46.3 主治

《杏苑》卷三方之牡蛎散主治酒过中风,卫虚畏寒,头面多汗,口干善渴,不能劳事,喘息者。

46.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薄荷、荆芥煎酒调下;茶调亦得。

4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6.6 出处

《杏苑》卷三

47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方之牡蛎散

47.1 方名

牡蛎散

47.2 组成

牡蛎(煅,研)半两,伏龙肝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矾(煅,研)半两。

47.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方之牡蛎散主治牙疼连牙关急,口眼相引,木舌肿强不能转。

47.4 用法用量

每用1钱,于患处涂贴,吐津。

4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以酒和如泥。

47.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48 《鸡峰普济方》卷十六方之牡蛎散

48.1 方名

牡蛎散

48.2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半两,牡蛎半两,白术半两。

48.3 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十六方之牡蛎散主治小便白浊。

48.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1日2-3次,空心米饮调下。

4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8.6 出处

《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49 《幼幼新书》卷二十方之牡蛎散

49.1 方名

牡蛎散

49.2 组成

牡蛎2两,麻黄根1两,赤石脂1两,糯米1两,龙脑1钱。

49.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方之牡蛎散主治盗汗。

49.4 用法用量

日夜扑有汗处。

4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绵包。

49.6 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

50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录验方》之牡蛎散

50.1 方名

牡蛎散

50.2 组成

牡蛎2两,干姜2两,麻黄根2两。

50.3 主治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录验方》之牡蛎散主治产后虚劳,汗出不止。

50.4 用法用量

杂白粉粉身,不过3-4次便止。

5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0.6 出处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录验方》

51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牡蛎散

51.1 方名

牡蛎散

51.2 组成

牡蛎(熬)3分,常山(锉)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桂(去粗皮)3分。

51.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牡蛎散主治疟痢。

5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

5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51.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52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牡蛎散

52.1 方名

牡蛎散

52.2 组成

左顾牡蛎(文片色白正者)2两。

52.3 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牡蛎散主治肺气盛,不得卧而喘,脉满大。

52.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浓煎鲫鱼汤(鲫鱼重4两者1个,去鳞肚,浓煎,煎时不许动)调下,不拘时候。

52.5 制备方法

先杵为粗末,以干锅子盛,火烧通赤,放冷,研为细末。

52.6 出处

《全生指迷方》卷四

53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方之牡蛎散

53.1 方名

牡蛎散

53.2 组成

白羊肺1具(切片),牡蛎2两(烧为粉),胡燕窠中草(烧灰)1两。

53.3 功效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方之牡蛎散功在润肺。主治消渴。

53.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以新汲水调下。

5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53.6 附注

方中白羊肺,《普济方》作“白羊肝”。

53.7 出处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

54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之牡蛎散

54.1 方名

牡蛎散

54.2 组成

牡蛎1两(烧为粉),熟干地黄1两,龙骨1两,蒲黄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干姜1两(炮裂,锉)。

54.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之牡蛎散主治妇人白崩不止,面色黄瘦,脐下冷痛。

54.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艾叶汤调下。

5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54.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55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牡蛎散

55.1 方名

牡蛎散

55.2 组成

牡蛎粉1两,龙骨1两,黄耆1两(锉),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芎半两,熟干地黄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55.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牡蛎散主治产后体虚汗出,心烦,食少乏力,四肢羸弱。

55.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55.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56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方之牡蛎散

56.1 方名

牡蛎散

56.2 别名

粉汗方

56.3 组成

牡蛎粉3分,麻黄根2两。

56.4 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方之牡蛎散主治风虚多汗。

56.5 用法用量

用扑身上,汗即自止。

5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56.7 附注

粉汗方(《圣济总录》卷三十一)。《圣济总录》粉汗方,用牡蛎半斤(烧研如粉)、麻黄根一两(捣罗为末),寝寐中于有汗处敷之。

56.8 出处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

57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之牡蛎散

57.1 方名

牡蛎散

57.2 组成

牡蛎1分(烧为粉),伏龙肝1分(细研),甘草3分(炙为赤,锉),苍术1分(锉,炒熟),麝香3分(细研)。

57.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之牡蛎散主治小儿(??)啼,或吐泻,腹胀胸满。

57.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研陈米泔澄清,煎竹茹汤调服。

57.5 制备方法

上于木臼内捣细罗为散。

57.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58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牡蛎散

58.1 方名

牡蛎散

58.2 组成

牡蛎粉1两,麻黄根1两,赤石脂1两。

58.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牡蛎散主治小儿盗汗不止。

58.4 用法用量

入米粉2合,拌令匀。每日及夜间常扑之。

5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58.6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59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方之牡蛎散

59.1 方名

牡蛎散

59.2 组成

牡蛎、川芎、茯苓、龙骨、续断、甘草、当归、艾叶、人参、地榆、五味。

59.3 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方之牡蛎散产后月余,经水不止者。

59.4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59.5 出处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60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08.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06.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06-30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