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蓼

目录

1 拼音

máo liǎo

2 英文参考

hairy knotweed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毛蓼

毛蓼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贵州民间草药》记载的金线草之别名[1]

3.1 别名

毛蓼、山蓼、野蓼、一串红、人字草[2]

3.2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 (Thunb.) Robertyet Vautier或短毛金线草A.neofiliforme (Nakai)Hara的全草[2]。分布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2]

3.3 性味

辛,苦,凉,有小毒[2]

3.4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散瘀止痛[2]

①治咳血,吐血,便血,血崩,经期腹痛,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2]

②治胃痛,痢疾,腹痛吐泻[2]

3.5 用法用量

煎服:9~30g[2]

3.6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2]

3.7 运用

块根名海根,又名铁箍散、蓼子七、铁拳头[2]。治痈疽肿毒,蛇、犬咬伤,煎服并外敷[2]

4 《*辞典》·毛蓼

4.1 出处

《本草拾遗》

4.2 拼音名

Máo Liǎo

4.3 别名

四季青(《植物名实图考》),水辣蓼(《广西药植名录》)。

4.4 来源

为蓼科植物毛蓼的全草或根。

4.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被稀疏短柔毛或近秃净。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两面疏生短柔毛,尤以边缘和中脉上为甚;托叶鞘筒状,长1.5~2厘米,膜质,密生长柔毛,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睫毛长过托叶鞘或等长;叶柄长约1画米,密生柔毛。穗状花序,长3~10厘米,顶生或腋生,稍分枝;总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鞘状,膜质;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雄蕊5~8。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有光泽。花期秋季。

4.6 生境分布

生于水旁、田边、路边湿地及林下。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7 性味

《纲目》:"辛,温,有毒。"

4.8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②《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散毒,治皮肤病。"

4.9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