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

目录

1 拼音

màn xìng bí yán

2 英文参考

chronic rhiniti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西医·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表现为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不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1]。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药物性鼻炎[1]

慢性单纯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表现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肿胀。若发展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称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3.1 慢性鼻炎的病因

3.1.1 局部病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成慢性鼻炎。

2.由于邻近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畸形,致鼻发生通气不畅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

3.鼻腔用药不当或过量过久形成药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常见于久用滴鼻净之后。

3.1.2 全身病因

1.长期慢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长期便秘、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致鼻粘膜长期或屡发性充血或瘀血。

2.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或C。

3.烟酒过度可影响鼻粘膜血管舒缩而发生障碍。

4.长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扩张而产生似鼻炎的症状。

3.1.3 环境因素

在有水泥、烟草、煤尘、面粉或化学物质等环境中的工作者,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刺激与损害,可造成慢性鼻炎。温湿度急剧变化的环境,如炼钢、冷冻、烘熔等车间工人,也较易发生此病。

3.2 慢性鼻炎的诊断

3.2.1 慢性单纯性鼻炎

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多伴透明的黏液性鼻涕[1]。查体可见鼻黏膜肿胀,下鼻甲肿大,鼻甲柔软,富有弹性,对血管收缩剂敏感[1]。鼻腔内有较黏稠的黏性分泌物,多聚集于鼻腔底部、下鼻道或总鼻道[1]

3.2.2 慢性肥厚性鼻炎

持续性鼻塞,鼻涕难以擤出,可引起头疼、头昏、失眠及精神萎靡等[1]。查体见鼻黏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下鼻甲黏膜肥厚,下鼻甲表面呈结节状或桑葚状[1]。麻黄碱收缩欠佳。下鼻甲触之硬实感[1]

3.2.3 萎缩性鼻炎

鼻腔干燥感、易出血,重者鼻腔内有臭味[1]。检查鼻腔黏膜干燥萎缩,以下甲萎缩为甚,鼻腔宽大,重者附着干痂[1]

3.2.4 药物性鼻炎

由于局部或全身长期应用减充血剂引起[1]。多为双侧鼻塞,可有黏液或黏脓性涕,可有嗅觉减退、头疼、头晕等症状。查体见鼻黏膜充血,下鼻甲增大,表面光滑,麻黄碱收缩效果欠佳[1]

3.3 慢性鼻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消炎消肿,通气引流和尽量维护鼻粘膜的生理功能,同时要注意对病因的处理。

3.3.1 慢性单纯性鼻炎

减充血剂:1%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3天以内[1]。可以应用苍耳子等中药治疗[1]

3.3.2 慢性肥厚性鼻炎

以手术、微波、激光、等离子消融等方法减少肥厚下甲体积以改善鼻腔通气[1]。可局部进行下甲硬化剂注射,鱼肝油酸钠注射液:下甲注射,成人每次1~2ml。如双侧均作硬化及注射者,则每周1次,两侧交替进行;仅单侧注射者,7~10天1次。每侧3次为一疗程,间隔2周后可作第2个疗程,可共行2~3个疗程[1]

3.3.3 萎缩性鼻炎

(1)口服维生素B2,5~10mg,一日3次[1]

(2)口服维生素C,0.05~0.1g,一日3次[1]

(3)鼻腔冲洗:温热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

3.3.4 药物性鼻炎

停用麻黄碱类药物[1]

4 中医·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为病症名,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2]。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2]。属祖国医学“鼻窒”范畴[2]。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多因急性鼻炎治疗不当或反复发作所致;慢性肥厚性鼻炎则常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成;萎缩性鼻炎则与内分泌、环境(如粉尘,化学气体刺激)及鼻腔特异性细菌感染有关[2]

性鼻炎主要是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失治而造成[3]。此外,慢性扁桃体炎、鼻中隔弯曲、鼻窦炎及邻近组织病灶的反复感染,有害气体、粉尘、花粉等长期刺激,皆可引发本病[3]。主要症状有:突发型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咽喉干燥,伴有头痛、头晕等[3]

4.1 慢性鼻炎的诊断

①前两者以鼻塞为主,后者则是以鼻腔和鼻咽有干燥感,并附味臭的痂皮为主[3]

②鼻腔检查可确诊[3]

4.2 慢性鼻炎的针灸治疗

用0.25%盐酸普鲁卡因2毫升,皮试阴性后,取双侧迎香或合谷穴,两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侧穴内注药1毫升[3]

4.3 慢性鼻炎的推拿治疗

4.3.1 方一

4.3.1.1 症状

多见于发病初期或长期鼻炎因外感而急性发作,鼻塞,涕多白黏清稀或微黄,伴头痛,咳嗽,咳痰,喷嚏不断、鼻痒,舌淡,苔薄白,脉浮缓。

4.3.1.2 选穴

睛明、印堂、攒竹、太阳、地仓、迎香、风池、风府、肩井、大椎、肺俞、风门

4.3.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医者运用推摩法自迎香穴顺鼻两侧由下而上,经睛明穴、印堂穴、攒竹穴、太阳穴、地仓穴至迎香穴,反复多次,同时配合按揉迎香穴和太阳穴,以头面部感到温热为度。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揉风池穴、风府穴,以酸胀为度;接着用拿法自风池沿颈椎两侧治疗5分钟;再拿两侧肩井,按揉大椎、肺俞、风门各2分钟,以酸胀为度。

4.3.2 方二

以下方法对鼻塞、多涕有效[4]

①用食指指腹顺时针揉百会1分钟。

②用双手食指同时按压迎香1分钟。

③用食指指腹按压印堂1分钟,力度要轻。

④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推擦两侧鼻翼100次。

4.4 医案

某男,26岁。鼻塞、头痛1周。鼻音重,嗅觉失灵。既往有鼻炎史4年佘,曾服用消炎、滴鼻净等药物,疗效短,易复发。查体未见其他明显异常。诊断:慢性鼻炎。治疗:宜疏风宣肺、通利鼻窍。以上法治疗1次后,患者感到头痛减轻,鼻塞解除,呼吸通畅,治疗20次后症状消失。1年后随访未复发。[4]

4.5 慢性鼻炎患者日常保健

(1)加强劳动防护,避免或减少接触有害气体、粉尘。

(2)患急性鼻炎时,应注意休息,积极治疗。平时注意加强体质锻炼。

5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3-29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3.
  3. ^ [3]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