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草

目录

1 拼音

mǎng cǎo

2 莽草中毒

莽草又名芒草、石桂、红桂、春草、鼠莽、毒八角、也茴香、莽草子、东毒茴,次大料、假茴香、大毒茴等。本品为木兰科,八角茴香属植物。莽草的叶、果实含挥发油,种子和果实含有毒成分。具有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1]

2.1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猫中毒致死量为0.2mg/kg,狗服用3g即可死亡。人生吃5~8个莽草子可发生中毒。本药外用,不可内服。其毒性作用,对大脑和脊髓先兴奋而后麻痹。中毒原因多是误将莽草子当做八角、茴香食用而中毒。[1]

2.2 临床表现

多在误食后1h左右出现症状,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呈喷射状,并可带血)、流涎、口渴、腹痛、腹泻(有的呈血样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出汗、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四肢抽搐、惊厥、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尿闭、血压下降、昏迷,主要死于呼吸衰竭。[1]

2.3 治疗

莽草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

1.误食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可用0.5%药用炭混悬液洗胃,再灌入胃内2%碳酸氢钠溶液50~100ml。

2.补液,给予5%葡萄糖盐水静滴,促进毒物排泄,并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3.给予阿托品皮下注射0.5~1mg,可缓解腹痛等症状。

4.出现抽搐、惊厥时,可给予地西泮、水合氯醛等镇静药物。

5.吸氧,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等,维持呼吸功能。

6.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3 《*辞典》:莽草

3.1 出处

《本经》

3.2 拼音名

Mǎnɡ Cǎo

3.3 别名

芒草(《山海经》),葞、春草(《尔雅》),菵草(陶弘景),石桂、红桂(《梦溪笔谈》),鼠莽(《纲目》)。

3.4 来源

为本兰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

3.5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莽草),采得后,便取叶细锉。又生甘草、水蓼二味,并细锉之,用生稀绢袋盛毒木叶于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日,去诸药二件,取出,晒干用之。"

3.6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雷公、桐君,苦,有毒。"

③《本草求原》:"甘,温,有毒。"

3.7 功能主治

祛风、消肿。治头风,痈肿,皮肤麻痹,瘰疬,乳痈,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

①《本经》:"主头风,痈肿,乳肿(一作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

②《别录》:"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近目。"

③《药性论》:"能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

④《唐本草》:"治难产。"

⑤《日华子本草》:"治皮肤麻痹,并浓煎汤淋。风虫牙痛,喉痹,亦浓煎叶,含后净漱口。"

3.8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含漱。不可内服。

3.9 附方

①治头风久痛:莽草煎汤沐之,勿令入目。(《圣惠方》)

②治痈未溃:莽草末,和鸡子白,涂纸令厚,贴上,燥复易,得痛自瘥,(《补缺肘后方》)

③治产后乳痈,初得令消:赤小豆、莽草。上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经效产宝》)

④治毒肿:莽草、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熁,干即更易上。(《药性论》)

⑤治瘰疬,发肿而坚,结成核:莽草一两。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涂于帛上贴之,一日二易。(《圣惠方》)

⑥治诸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并治疥癣杂疮: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三两。四物切,以水和苦酒一升,溃一宿,猪脂四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耳鼻病,可以绵裹塞之。(《补缺肘后方》莽草膏)

⑦治风齿疼,颊肿:莽草五两,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漱吐之,一日尽。(《补缺肘后方》)

⑧治牙齿蚛孔,疼痛不可忍,兼有虫:莽草搀罗为末,以绵裹纳蚛孔中,或于痛处咬之,低头吐津,勿咽之,其疼痛便定。(《圣惠方》)

⑨治小儿风痫,掣疭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又治大人赋风:莽草、雷丸各一鸡子黄大。化猪脂一斤,煎七沸,去滓摩痛处,勿近目及阴,日凡三四次。(《外台》)

⑩治狗咬昏闷:浸椒水,调莽草末敷之。(《便民图纂》)

3.10 各家论述

①《本草述》:"莽草与金牙石,在颤振、谵妄二证胥投之,此愚所谓于气血精微之用,的有相须者也,第难与金牙石例论,为其有毒耳。时珍之说甚明,不得尝试,外治则无不可也。"

②《本经逢原》:"莽草大毒,善杀鱼、鼠,其性可知。《本经》治疝瘕结气,荡涤在内之宿积也;疗痈肿头风,搜逐在外之邪毒也。但性最猛烈,服之令人瞑眩。《千金方》每与茵芋同为搜风涤恶之峻剂,近世罕能用之,惟毒鱼之外,仅以浴顽痹湿风及煎漱虫牙,然沐时勿令入眼。"

3.11 摘录

《*辞典》

4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6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