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汤

目录

1 拼音

mài mén dōng tāng

2 英文参考

maimendong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aimendong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麦门冬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十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方为常用方,组成为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1]。具有滋养肺胃,降逆下气的功效[2]。主治肺胃阴伤,津液不足,气火上逆而致的肺痿证,症见咳唾涎沫,气喘短气,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2]。近代也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肺胃阴虚者[2]

4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麦门冬汤

实验研究显示,麦门冬汤能改善气管粘液纤毛运动系统功能,并有镇咳和促进唾液分泌作用[2]。该方剂有一定解痉、止喘、祛痰作用,有一定保肝、抗溃疡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具有保护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具有促进调节作用,有比较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所以对其适应证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上述作用恰恰切中其发病机理[3]。但该方剂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力度不甚大,在治疗上述适应证时应结合现代医学抗生素疗法[3]。虽然各味中药直接抗炎作用不显著,但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6味药中有4味药麦冬、人参、甘草、半夏均对肾上腺皮质有兴奋作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必然会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同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行调节,使之恢复平衡[3]。其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盐皮质激素潴水留钠的作用可能是治疗其“咽喉干燥、脉虚数”的主要机制[3]

4.1 别名

麦冬汤

4.2 处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3]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甘草各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3]

麦门冬70g、半夏10g、人参6g、甘草6g、粳米5g、大枣4枚[4]

4.3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麦门冬汤功能滋养肺胃,降逆下气[4]。主治肺胃阴伤,津液不足,气火上逆而致的肺痿证,症见咳唾涎沫,气喘短气,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4]。近代也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肺胃阴虚者[4]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麦门冬汤具有滋养肺胃,降逆和中,止逆下气,降火利咽,生津救燥,养胃除烦,平逆气之功效。主肺阴不足,咳逆上气,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胃阴不足、气逆呕吐,口渴咽干。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呕逆,喘急。肺胃气壅,风热客搏,咽喉烦闷。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燥痰咳嗽。膈食。及冲气上逆,夹痰血而干肺者。霍乱后,余热未清,神倦不饥,无苔而渴,或火升气逆,干咳无痰。肺虚而有热之痿。

4.4 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4]

水煎,分六服,日三夜一服[4]

上六味药,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4.5 使用注意

肺痿属于虚寒者不能用本方。

4.6 方解

麦门冬汤方中麦门冬清肺胃虚热,并滋肺胃之阴;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补益胃气而滋生津液,培土生金;半夏降逆下气而化痰涎,并可防麦冬滋腻碍胃[4]。各药合用,使阴津复、虚火降、痰涎化而气逆止[4]

肺痿是由肺胃阴虚,痰涎不化所致。其病在肺,其源在胃,以土为金母,胃主津液[4]。胃液不足,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肺金清肃之令不行,虚火灼津而为涎沫[4]。肺虚则气无所主,故短气喘促;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失上承,故咽喉干燥[4]。治宜润肺益胃,降逆下气[4]。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入肺胃两经,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以清虚热,为君药[4]。臣以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中气充盛,则津液自能上归于肺[4]。肺胃气逆,故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辛温之性,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被制,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4]。其中甘草还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以为使[4]。药仅6味,主从有序,润降得宜,生胃阴而润肺燥,下逆气而止浊唾,亦补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4]

4.7 临床运用

麦门冬汤是治疗肺痿的主方[4]。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证治要点[4]

4.7.1 加减法

若阴伤甚者,可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4]。对于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口干呕逆者,亦可用本方加减[4]

4.7.2 麦门冬汤治咳嗽

右脉虚大,色夺形瘦,肌燥疮痍,咳嗽经年,曾经失血,是津亏气馁,由精劳内损,但理胃阴,不必治咳。《金匮要略方论》麦门冬汤去半夏。

4.7.3 麦门冬汤治咳血

咳甚血来,是属动象,阴阳失司,阳乃腾越,阳明络空,随阳气自为升降,拟以柔剂填养胃阴,师《金匮要略方论》法,用麦门冬汤加减治之:麦门冬四钱,黄耆二钱(酒炒),人参一钱,生甘草八分,粳米半盏,大枣三枚,水同煎服。

4.7.4 麦门冬汤治脑膜炎后遗症

某女,十四岁。患脑膜炎,经西医治愈后,经常口吐涎沫不止,吃东西时尤着,且伴有性情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数。给理中丸、苓桂术甘汤治之,效果不显,故用麦门冬汤治之。方药:麦冬12g,党参9g,半夏9g,炙甘草6g,大枣4枚,粳米9g,水煎,分二次服。服三剂后,初见疗效,口吐涎沫有所减少,在上方逐渐加重半夏、麦门冬之药量,半夏加至24g,麦门冬加至60g,每日一剂,连服20余剂,病愈涎止。

4.8 现代适应证

[5]

麦门冬汤可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硅沉着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可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炎症,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4.8.1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两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因常常是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入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也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4.8.2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指直径大于2mm的近端支气管由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其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所致炎症,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释放的弹性酶、胶原酶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和白三烯B4等介导,致使支气管壁层组织,特别是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破坏,削弱了对管壁的支撑;同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阻塞以及肿瘤、异物、感染引起的管腔阻塞导致支气管狭窄或肺不张等,由于失去肺泡弹性组织的缓冲,胸腔负压直接牵拉支气管壁即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先天性软骨缺失症、结缔组织异常、管壁薄弱等先天和遗传因素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某些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可伴有支气管扩张,提示该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弹性组织、软骨、平滑肌有不同程度破坏;早期肺功能正常,晚期出现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肺循环阻力增加,出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发展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反复咯血。

4.8.3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通称为消化性溃疡,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菌药,二者均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在正常黏膜损害防御和修复过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从而发生溃疡,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十二指肠球部、胃角或胃小弯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性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可达浆膜层,血管溃破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引起穿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钝痛、灼痛、胀痛等,尤以空腹时为著;周期性发作,秋冬季为多,发作具有节律性,查体可见上腹部轻压痛。

4.8.4 结核病

结核病已被世界组织于1993年宣布处于全球紧急状态。该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传染的传染病,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通过咳嗽、吐痰、说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吸入的微滴含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多、毒力大时,该菌即会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这部分肺组织即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原发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沿着肺内引流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即形成原发性结核。原发灶继续扩大,可直接或经血流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则发生结核病。人体原发结核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特异性免疫使原发结核钙化、纤维化,结核杆菌大部分被消灭,是其良性过程,但仍有少量的分枝杆菌没被消灭,处于休眠期,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重新生长繁殖而发生结核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盗汗、午后潮热、体重减轻、咯血、胸痛、咳嗽、咳痰等,肺外结核则除全身中毒症状外,还有相应器官组织病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4.8.5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病理分型的一种,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常见有肠上皮化生,该病又可再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表现为萎缩性改变在胃内成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浅表型胃炎发展而来,这类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后者表现萎缩性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这类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幽门螺旋杆菌为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约占发病人群中40%~70%,多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之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病人是目前惟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旋杆菌具有鞭毛,能穿过胃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分泌的黏附素使其贴紧上皮细胞,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以保护细菌周围中性环境;同时通过产NH3作用分泌空泡素A等物质引起胃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了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另外流行病学发现该病与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有关。该病与胃癌发病率呈平行关系。该病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则表现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嗳气等消化道症状。硅沉着肺属尘肺的一种,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一种尘肺。多见于从事含有石英作业的矿山工人。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大致如下:巨噬细胞吞噬了在肺组织滞留的沙尘后,沙尘溶解并聚合成为聚硅酸,聚合硅酸的羟基基团与溶酶体膜上的磷脂或蛋白质形成氢键,使溶酶体膜通透性升高,以致膜破裂并向胞浆内释放许多降解酶,使线粒体受损,并造成巨噬细胞的崩解;矽尘重新游离到肺组织中,并被第二个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周而复始;巨噬细胞每一次崩解都释放出纤维化因子,刺激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硅沉着肺结节的细胞堆积阶段;巨噬细胞死亡后释放出质蛋白和非脂质类物质,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形成典型的硅沉着肺结节;同时脂蛋白物质可成为自身抗原,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进而产生抗体,抗原、抗体沉着于胶原纤维上发生透明性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

4.9 药理作用

[6]

4.9.1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麦冬煎剂及正丁醇粗提物等均有镇静作用,麦冬煎剂对戊巴比妥阈下催眠量有协同作用,能增强其催眠作用,对氯丙嗪的镇静作用也有增强作用,还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麦冬水提物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促使胰岛β细胞恢复。臣药人参及其不同制剂、不同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和脑内参与神经活动的某些生化成分的含量有着密切关系。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尤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人参通过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使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平衡,使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工作效率;人参皂苷能增加缺血再灌注脑血流量,减少钙积累,减轻脑水肿,阻止缺血再灌注的严重抑制,促使再灌注恢复,促进脑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葡萄糖的无氧代谢途径转变为有氧代谢,使大脑合理利用葡萄糖氧化产能;能促进脑内蛋白质RNA、DNA合成,通过影响脑内单胺类物质和乙酰胆碱能系统对中枢起作用,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的合成与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大脑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其中人参皂苷Rg1、Rb1是人参促智的主要成分,人参二醇皂苷和人参三醇皂苷对纹状体Na+-K+-ATP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对Ca2+-ATP酶人参二醇皂苷有激活作用,浓度增高时反而抑制,人参醇皂苷仅为抑制作用;Mg2+-ATP酶可被人参二醇皂苷所兴奋,而被人参三醇皂苷所抑制;人参能促进大脑学习和记忆,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b1;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皂苷Rd能升高肾上腺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进皮质激素分泌;人参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器官成熟和生育功能,其有效成分为人参二醇皂苷和人参三醇皂苷及单体Rb1、Rg1;人参醇提取物能促进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人参总皂苷可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并可促进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释放。甘草总黄酮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可提高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同时甘草FM100具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提高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大枣具有催眠及延长睡眠的作用。佐药半夏同样具有催眠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同时对肾上腺皮质有兴奋作用,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用药后可使血中皮质酮显著升高。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不仅具有镇静作用,能促进大脑功能并保护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而且其中4味药均作用于垂体-肾上腺皮质,从而对内分泌系统起到有力的调节作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可协调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盐皮质激素可潴水留钠,这可能是该方剂“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之机理。

4.9.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麦冬及麦冬多糖能增强免疫功能,显著增加脾脏重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拮抗环磷酰胺及60Co照射所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减少;麦冬多糖可能刺激血中溶血素的产生及廓清能力。臣药人参皂苷能明显激活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其廓清能力,其中Rg1能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血清中IL-2,补体C3、C4的含量;能提高血清中IgG、IgA、lgM水平,提高血清溶血素的浓度,其中人参根多糖具有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作用,人参皂苷可提高NK细胞活性,诱生IFN-γ和IL-2;还能促进T、B淋巴细胞致分裂原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其中人参皂苷Rd、Re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有效成分;还能拮抗各种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甘草及其成分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复杂,其中甘草多糖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功能,对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A合用有协同作用;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甘草次酸纳能升高T淋巴细胞比率;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抑制剂。大枣及大枣多糖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显著提高,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大枣多糖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对血液病L929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和TNF-α、IL-1、NO的分泌功能;大枣中性多糖能促进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且对未活化的脾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大枣粗多糖及酸性多糖也有此作用;大枣乙醇提取物对IgE引起的反应素性抗体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大枣提取液在抗Ⅰ型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大枣粗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从佐药半夏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

4.9.3 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麦冬及其所含麦冬多糖能拮抗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抑制哮喘发生,并且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臣药甘草及所含甘草次酸钠可拮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减少咳嗽次数,具有减少支气管分泌祛痰作用;甘草酸胺能抑制过敏性哮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浸润,通过促进咽及支气管黏膜分泌,使痰容易咳出,呈祛痰镇咳作用;甘草浸膏可覆盖在咽部黏膜上,缓和炎症刺激,达到镇咳作用。佐药半夏煎剂及其所含生物碱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同时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支气管分泌物而具有祛痰作用。姜半夏制剂对实验性硅沉着肺的发展有抑制作用,使肺干重及湿重降低,全肺胶原蛋白量降低,病理改变较轻,预防给药效果最好,发病后给药也有一定疗效,但肺组织中二氧化硅含量无明显改变。

4.9.4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麦冬煎剂能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且依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强;但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肠道平滑肌强直性收缩也具有拮抗作用。臣药甘草所含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再生,从而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自由基及LPO生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对细胞死亡最后阶段的Ca2+内流过程也有抑制作用,并直接抑制磷脂酶A2,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各种蛋白酶释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中AST及ALT;甘草还具有抗溃疡和解痉作用,使胃液量、游离酸度和总酸度均降低;甘草水提取物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生胃酮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同时能促进黏液分泌和延长胃上皮细胞的生存时间;甘草FM100能抑制胃酸分泌,对溃疡具有修复作用;甘草次酸也能抑制胃酸分泌;甘草锌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及基质;FM100及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罂粟碱样特异性的解痉能力。大枣可提高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具有保肝作用。佐药半夏煎剂醇沉液可显著减少胃液量,降低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和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因而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同时半夏还具有中枢性镇吐作用。临床应用该方剂治疗阴虚型胃溃疡确有疗效,尤以止痛效果为著。

4.9.5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麦冬能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输出量,增加冠脉血流量,但大剂量则抑制之;麦冬注射液可改善失血性休克左室功能,并有抗休克作用,能逆转失血性休克心功能的抑制,改善循环,使血压回升,具有量效关系;麦冬注射液能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缺血性损害,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和坏死区域;使梗死后心肌营养性血流明显增加,使缺血、缺氧的心肌较快得到修复。麦冬总苷能作用于心脑细胞Na+、Ca2+通道,减少细胞外Na+、Ca2+内流,进而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减慢传导,有利于单向阻滞变成双向阻滞消除折返激动,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臣药人参及其所含人参皂苷R0、Rb1、Rb2、Rc、Rg1、Rg2、Rg3、Rd等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Rb+R0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人参及人参皂苷、人参三醇皂苷能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促进Na+、Ca2+交换,使Ca2+内流增加,作用与强心苷相似,因此均能增加心肌收缩,减慢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及冠脉血流量;人参及人参皂苷Re、Rg1、Rb1、Rc均能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椎动脉及肺动脉;人参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大剂量使血压下降,小剂量使血压升高,既能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又可使低血压和休克病人血压回升,同时人参还有抗休克作用,有促造血作用,同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甘草提取液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甘草次酸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且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佐药半夏水浸剂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掌叶半夏碱甲对心房肌及乳头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同时又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总之,该方剂能改善心脏、循环、血液流变学功能。

4.9.6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麦冬及所含罗斯考皂苷元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臣药甘草浸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的甘草酊和甘草异耳酮B、甘草查耳酮A等能抑制普通和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甘草多糖对水疱性口炎病毒、Ⅰ型单纯性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较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毒;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虫作用;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除对上述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结核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有抑制作用。7.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麦冬须膏有很强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提高SOD及GSH-Px活力,对脑单胺氧酶(MAO-B)有抑制作用,能提高肝SOD活性;麦冬水煎剂可显著提高红细胞SOD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臣药人参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和IL-6的产生,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炎性水肿,降低炎性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人参提取物可减少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对血红蛋白的氧化,抑制RBC溶血和膜脂质过氧化作用,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和保护红细胞的作用;人参Rb1除可清除氧自由基外,还可降低MDA,显著增加肝细胞匀浆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而清除H2O2。甘草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也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光果甘草定等对肝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胀果香豆素A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较强,光果甘草酮和甘草查耳酮A抑制H2O2溶血作用较强;同时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免疫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大枣及所含大枣多糖可显著提高血中SOD及CAT活力,降低脑、肝匀浆中LPO水平;大枣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活性大小与用量呈正相关,同时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较强。

4.10 各家论述

1.《医门法律》: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未思及必不可得之数,不惟无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2.《千金方衍义》: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麦门冬数倍为君,人参、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皆得以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用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乎此。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绩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

3.《金匮要略心典》:火热挟饮致逆,为上气,为咽喉不利,与表寒挟饮上逆者悬殊矣。故以麦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饮气,人参、甘草之甘以补益中气。盖从外来者,其气多实,故以攻发为急;从内生者,其气多虚,则以补养为主也。

4.《古方选注》: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用人参、麦门冬、甘草、粳米、大枣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气,以化两经之燥,独复一味半夏之辛温,利咽止逆,通达三焦,则上气下气皆得宁谧,彻土绸缪,诚为扼要之法。

5.《血证论》:参、米、甘、枣四味,大建中气,大生津液,胃津上输于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调而气自顺,然未逆未上之火气,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气,又不可任其迟留也,故君麦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气,火气降则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气自降,又并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为对症,以其润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冲气上逆,挟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

4.11 附注

麦冬汤(《兰台轨范》卷五)。

4.12 出处

《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5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方之麦门冬汤

5.1 组成

麦门冬、炙甘草各四分,炙枳实、黄芩、人参各三分,龙骨六分[6]

5.2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服[6]

5.3 功能主治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小儿夏季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6]

6 《类证活人书》卷二十方之麦门冬汤

6.1 组成

麦门冬(去心)三分,石膏、寒水石、炙甘草各半两,桂心三钱半[6]

6.2 制法

上药为粗末[6]

6.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煎服[6]

6.4 功能主治

《类证活人书》卷二十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婴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6]

7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麦门冬汤

7.1 别名

麦冬汤

7.2 组成

麦门冬、生芦根、竹茹、白术各五两,炙甘草、茯苓各二两,橘皮、人参、葳蕤各三两[6]

麦门冬(去心)5两,生芦根5两,竹茹5两,白术5两,甘草(炙)2两,茯苓2两,橘皮3两,人参3两,萎蕤3两。

7.3 功能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上焦伏热,腹满不欲食,食入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热,或食入先吐而后下[6]

主治上焦伏热,腹满不欲食,食入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热,或食入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

7.4 用法用量

每服四大钱,加生姜五片,陈米一撮,水煎,去滓热服[6]

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陈米1撮,煎7分,去滓热服。

7.5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6]

7.6 附注

麦冬汤(《赤水玄珠》卷十六)。

8 《医垒元戎》方之麦门冬汤

8.1 组成

麦门冬一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半合[6]

8.2 制法

前二味为细末[6]

8.3 用法用量

先煎粳米,米熟去米,入药末五钱匕,加大枣二枚、竹叶十五片,水煎,去渣服[6]

8.4 功能主治

《医垒元戎》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劳复,气欲绝者[6]

9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之麦门冬汤

9.1 组成

麦门冬、秦皮、赤茯苓、玉竹各一两半,生大黄、升麻各一两[6]

9.2 制法

上药为末[6]

9.3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加竹叶十片,水煎,去滓,入朴硝末一钱,再煎令沸,空腹服[6]

9.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肝热上攻于目,赤肿痛痒[6]

10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麦门冬汤

10.1 组成

麦门冬十两,蜀椒(去目并合口者,微妙)、炮姜各一两,黄芪、百部、白术、人参、桂心各一两二钱半,远志、附子(炮,去皮脐)、细辛、炙甘草各一两半,炒杏仁半两(一方有槟榔,一方无白术)[6]

10.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更于铁臼内涂酥杵令匀为丸,酸枣大[6]

10.3 用法用量

含化[6]

10.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肺痨,咳逆气喘[6]

11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之麦门冬汤

11.1 方一

11.1.1 组成

麦门冬、茯苓、防风各三钱,人参一钱半[6]

11.1.2 用法用量

加生姜五片、淡竹叶十片,水煎服[6]

11.1.3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妊娠心惊胆怯,烦闷[6]

11.2 方二

11.2.1 组成

麦门冬一升,人参、黄芩、甘草各二两,干地黄三两,阿胶四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五枚[6]

11.2.2 用法用量

水、酒煎,分三次服;或用乌雌鸡一只,煎汁煮药[6]

11.2.3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妊娠六月,胎动不安,往来寒热,腹内胀满,身体肿,惊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6]

12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之麦门冬汤

12.1 组成

麦门冬、黄芪、炒五味子、茯苓、人参、官桂(去粗皮)、当归、远志、川芎各一两,炙甘草七钱半[6]

12.2 制法

上药为粗末[6]

12.3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加生姜半分、大枣二枚,水煎去渣,空腹服[6]

12.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痈疽溃后,脓水不断[6]

13 《证治准绳·幼科》集五方之麦门冬汤

13.1 处方

麦门冬、人参、菊花、赤芍药、赤茯苓、升麻各一钱,甘草五分,石膏三钱[6]

13.2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五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癍疹烦渴,吐泻,及痂后余热[6]

1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6]

13.4 出处

《证治准绳·幼科》卷五

14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麦门冬汤

14.1 别名

千金麦门汤、麦冬汤

14.2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生干地黄1两,半夏(汤洗7遍,焙干)3分,紫苑(去苗土)3分,桔梗(炒)3分,淡竹茹3分,麻黄(去根节)3分,五味子半两,甘草(炙)半两。

14.3 制法

上为粗末。

14.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伤寒后伤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诸病后火热乘肺,咳嗽有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

14.5 用法用量

千金麦门冬汤(《玉机微义》卷十)、麦冬汤(《嵩屋尊生》卷八。

14.6 各家论述

《医钞类编》:麦冬甘微苦寒,清心润肺,泻热除烦,火退金清,痰嗽自止;桑皮甘辛而寒,下气行水,泻肺中火邪,火退气宁,喘满自除;生地泻丙火,清燥金,血热妄行宜凉之;麻黄肺家专药,去荣中寒邪,风中风热;半夏行水润肾,亦能散血,火炎痰升,非此不除;紫苑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桔梗开提气血,载药上浮,入肺泻药,痰塞喘促,宜辛苦开之,竹叶甘寒,能除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五味敛肺,除热宁嗽定喘,火热咳嗽必用之药;甘草入凉剂则泻邪热,火热甚者以此缓之也。

14.7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15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麦门冬汤

15.1 方名

麦门冬汤

15.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2两,甘草(炙,锉)半两。

1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伤寒坏病,经久不愈,潮热不退,身体沉重,昏愦烦闷。

15.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梅1个,小麦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6 《圣济总录》卷三十方之麦门冬汤

16.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荠苨1两,吴蓝1两,甘草(炙,锉)1两,黄苓(去黑心)1两,茅根1两,生干地黄(焙)1两。

16.2 制法

上为粗末。

1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伤寒头疼,手足烦热,吐血不止。

16.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豉10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16.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

17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方之麦门冬汤

17.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半两,地骨皮(洗,焙)1两,黄耆(锉)1两。

17.2 制法

上为粗末。

1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伤寒后不解,或寒或热,四肢瘦弱,饮食不能,胸中烦满虚躁。

17.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

17.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18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方之麦门冬汤

18.1 处方

麦门冬(去心)1两半,升麻1两,知母(锉,焙)1两,甘草(炙,锉)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柴胡(去苗)1两,前胡(去芦头)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栀子(去皮)半两,芦根(锉)半两,乌梅肉(炒)半两,人参3分。

18.2 制法

上为粗末。

1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方之麦门冬汤功在兼补心气。主治肺疟。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桃枝5寸,柳枝5寸(锉),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入石膏末半钱匕,更煎沸,未发前1-2服。

18.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19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麦门冬汤

19.1 方名

麦门冬汤

19.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犀角屑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两,常山(锉)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糯米81粒。

1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疟病,发热烦躁,体黄,小便不利。

19.4 用法用量

以水5盏,煎至3盏,去滓,分为5服,于发时前温服。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麦门冬汤

20.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栝楼仁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20.2 制法

上为粗末。

20.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麦门冬汤主治霍乱吐利不止,渴甚。

2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20.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21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麦门冬汤

21.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龙齿半两,玄参(洗,切)1两,栀子仁1两,茅根1两,木通2两(锉),赤芍药1两。

21.2 制法

上为粗末。

2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心烦躁,口干舌涩。

2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22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方之麦门冬汤

22.1 方名

麦门冬汤

22.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生用)3两,芍药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栀子仁5枚,石膏(碎)3两,犀角(镑屑)1两。

2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脾瘅发黄,口甘烦渴。

22.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朴消半钱匕,食后温服。

2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3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麦门冬汤

23.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锉)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旋覆花1两,玄参1两,白术1两,芍药1两,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升麻1两,当归(切,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胡黄连1分,熟干地黄(焙)1两半,木香半两。

23.2 制法

上为粗末。

2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胃热肠寒,善食数饥,少腹胀痛。

2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甘草1寸,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3.5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24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方之麦门冬汤

24.1 方名

麦门冬汤

24.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2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半两。

2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肺热气满。

2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次,不拘时候。

2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方之麦门冬汤

25.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桔梗(去声头)5两,甘草(炙,锉)3分。

25.2 制法

上为粗末。

2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

25.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青蒿心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不拘时候。

25.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

26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方之麦门冬汤

26.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乌梅(去核取肉,炒)2两。

26.2 制法

上为粗末。

2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

2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26.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27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方之麦门冬汤

27.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黄连(去须)2两,冬瓜(干者)2两。

27.2 制法

上为粗末。

2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饮下小便即利。

2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27.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28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方之麦门冬汤

28.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栝楼实(焙)2两,地骨皮(洗,切)2两,甘草(炙,锉)3两。

28.2 制法

上为粗末。

2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消渴后,热毒结成痈疽。

2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8.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29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麦门冬汤

29.1 方名

麦门冬汤

29.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两,葛根1两,人参1两,前胡(去芦头)1两,犀角(镑)1两,桔梗半两,芦根2两。

2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胸间热痰,不思食。

29.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

29.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拌令匀。

30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方之麦门冬汤

30.1 处方

麦门冬(去心)1两半,乌梅(碎)7枚。

30.2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痢兼渴。

30.3 用法用量

用水2盏,煎取1盏,去滓,空心、晚食前分2次温服。

30.4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31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之麦门冬汤

31.1 方名

麦门冬汤

31.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栝楼根3两。

3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服乳石热闷,脚气发动,气逆不下,饮食无味。

31.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生姜1枣大(拍碎),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1日3次。

3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2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麦门冬汤

32.1 方名

麦门冬汤

32.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芎1分半,郁李仁(去皮,炒令黄,别研)1两半,甘草(炙令赤色)半两。

3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脾劳。时寒时热,唇口干焦,四肢浮肿。

32.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分2次温服。

3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3 《圣济总录》卷九十方之麦门冬汤

33.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裂)半两,甘草(炙,锉)3分,阿胶(炙令燥)3分,人参3分,生干地黄(焙)1两。

33.2 制法

上为粉末。

3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虚劳不足,内伤呕血吐血。

33.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夜卧各1服。

33.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

34 《圣济总录》卷九十方之麦门冬汤

34.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人参半两,黄耆(锉,炒)半两。

34.2 制法

上为粉末。

3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虚劳烦躁,夜不得眠,少气,翕翕微热,口干减食。

3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小麦半合,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4.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

35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方之麦门冬汤

35.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淡竹叶(洗,切)1握,半夏(汤洗7遍,焙)2两,甘草(炙,锉)1两1分。

35.2 制法

上为粗末。

3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虚劳顿热,口干舌燥,欲得饮水。

35.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切碎),大枣2枚(擘破),粳米半合,同煎取1盏,去滓温服。

35.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36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麦门冬汤

36.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

36.2 制法

上为粗末。

3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骨蒸疼烦,翕翕发热,骨节酸痛,口干烦渴。

36.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苦竹叶3片,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空腹、食后各1服。

36.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37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麦门冬汤

37.1 方名

麦门冬汤

37.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赤芍药1两。

3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虚热痰实,三焦痞结,烦闷壮热,大便不通。

37.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生姜1枣大(拍破),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3次。

3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8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麦门冬汤

38.1 处方

生麦门冬(去心)1两半,萎蕤1两半,秦皮(去粗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大黄(生用)1两,升麻1两。

38.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3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肝实热,毒气上熏,目赤痛痒。

3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更煎令沸,空腹温服。

38.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

39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麦门冬汤

39.1 别名

泻肝散、麦门冬散、玄参泻肝散、麦冬汤

39.2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桔梗(锉,炒)1两,玄参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芒消(研)半两。

39.3 制法

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

39.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血灌瞳人,昏涩疼痛。辘轳转关外障。

39.5 用法用量

泻肝散(《世医得效方》卷十六)、麦门冬散(《银海精微》卷下)、玄参泻肝散(《证治准绳·类方》卷七)、麦冬汤(《眼科全书》卷四)。

39.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

40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之麦门冬汤

40.1 方名

麦门冬汤

40.2 别名

木通汤

40.3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两,旋覆花1两,木通(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茯神(去木)1两,大黄(锉,炒)3分。

40.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目睛如针刺疼痛,目系急,碜涩疼痛;倒睫拳挛,多生眵泪。

40.5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6分,去滓,投地黄汁1合,更煎2-3沸,放温,加芒消半钱匕,食后、临卧服。

40.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0.7 附注

木通汤(原书卷一一○)。

41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方之麦门冬汤

41.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旋覆花1两半,木通(锉)1两半,大青1两半,茯神(去木)1两,黄连(去须)1两。

41.2 制法

上为粗末。

4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目内眦成泡,3-5日间生脓汁者。

41.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芒消末半钱匕,更煎2-3沸,食后、临卧温服。

41.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42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方之麦门冬汤

42.1 方名

麦门冬汤

42.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两,栝楼根1两。

4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口舌干燥,心热。

4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3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方之麦门冬汤

43.1 方名

麦门冬汤

43.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犀角(镑)1两半,萎蕤1两半,荠苨1两半,赤芍药1两半,石膏1两半,甘草(炙,锉)1两,红雪1两。

4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热气留聚胃脘,内结成痈。

43.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加竹沥1合,再煎3两沸,温服。

4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4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之麦门冬汤

44.1 方名

麦门冬汤

44.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耆(锉)1两,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前胡(去芦头)3分,黄芩(去黑心)3分,升麻3分,远志(去心)3分,栝楼(去皮)3分,当归半两,小麦1合。

4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发背,乳痈,已服利汤者。

4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1枣大(拍碎),竹叶2-7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4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方之麦门冬汤

45.1 方名

麦门冬汤

45.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2两,豉(炒)1分,人参3分,桑根白皮(锉)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1两。

4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体卒生热疮。

45.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葱白3寸(切),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服,晚再服。

4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6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麦门冬汤

46.1 方名

麦门冬汤

46.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紫苑(去苗土)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紫石英(研)半两。

4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妇人心气虚弱,为风邪所乘,惊悸不定。

4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7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之麦门冬汤

47.1 方名

麦门冬汤

47.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3分,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锉)1分。

4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妊娠恶阻病。心中愤闷,见食呕吐,恶闻食气,肢节烦疼,身体沉重,多卧黄瘦。

4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分(拍破),大枣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4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8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方之麦门冬汤

48.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半夏(生姜自然汁浸1宿,切炒)半两,贝母(炮)半两,青橘皮(去白,焙)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

48.2 制法

上为粗末。

4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方之麦门冬汤功在止烦渴,定咳嗽。主治妊娠痰逆,不思饮食。

4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生姜3片,水1盏,慢火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通口服。

48.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49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之麦门冬汤

49.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

49.2 制法

上为粗末。

4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产后心虚,言语谬误,恍惚不安。

4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9.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

50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方之麦门冬汤

50.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

50.2 制法

上为粗末。

50.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产后烦闷,或血气不快。

5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入竹沥半合,再煎数沸,去滓温服。

50.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51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麦门冬汤

51.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2两,黄芩(去黑心)2两,黄耆(锉)2两,芍药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甘草2两,木通(锉)2两,桑寄生3两,防风(去叉)3两,人参3两。

51.2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5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产后乳结核,及初结作痈。

51.4 用法用量

乳消减,即服天门冬丸。

51.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52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麦门冬汤

52.1 处方

麦门冬(去心,焙)3两,栝楼根知母(焙)1两,人参1两,藜芦(去芦头)1两,龙胆半两,粟米1合。

52.2 制法

上为粗末。

5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小儿风热壅滞,壮热烦渴时呕。

52.4 用法用量

每用3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分3次温服。

52.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53 《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之麦门冬汤

53.1 方名

麦门冬汤

53.2 组成

生麦门各3两(去心),青竹茹3两,茅根5两,甘草1两(炙),生姜5两,人参1两。

53.3 功能主治

《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烦热,呕逆不下食,食则吐出。霍乱逆满,烦躁,眠卧不安。

53.4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如人行6-7里,进1服。不吐利。

53.5 制备方法

上切。

53.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

54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广济方》方之麦门冬汤

54.1 处方

芦根(切)2升,苎根(切)2升,石膏6分(碎),生姜5两,栝楼5两,小麦2升,生麦门冬2升(去心)。

54.2 制法

上切。

54.3 功能主治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广济方》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消渴。

54.4 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取6升,去滓,每服1升,渴即任意饮,未愈再作。

54.5 出处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广济方》

55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小品方》之麦门冬汤

55.1 方名

麦门冬汤

55.2 组成

麦门冬(去心)4分,甘草(炙)4分,枳实(炙)3分,黄苓3分,人参3分,龙骨6分。

55.3 功能主治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小品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少小夏月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小儿夏月伏暑,吐痢过后,胃中虚热,渴唯饮水。

55.4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2升,煮取9合,去滓,分温服。

55.5 附注

《幼幼新书》引《婴孺方》有茯苓三分。

56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方之麦门冬汤

56.1 处方

甘草(炙)2两,黄芩2两,大黄(别浸)2两,麦门冬(去心)2两,芒消2两,栀子30枚。

56.2 制法

上切。

56.3 功能主治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石发,腹胀头痛,眼眶疼,先有癖实不消,或饮消下食内热,或时时心急痛。诸石毒,眼睛疼,寒热时作。

56.4 用法用量

按:《圣济总录》本方用麦门冬(去心,焙)二两,甘草(炙,锉)、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桅子仁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下芒消一钱匕,食后、临卧温服。

56.5 出处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

57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三方之麦门冬汤

57.1 方名

麦门冬汤

57.2 组成

麦门冬(去心)1两,知母1两,泽泻1两,甘草(炙)1两,粳米5合,竹叶(切)1升,小麦2升。

57.3 功能主治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乳石发,两鼻生疮热痒,内亦热,兼头痛。

57.4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半,煮竹叶、小麦,取9升去之,纳诸药,煮取4升,去滓分服,日3夜1。

57.5 制备方法

上切。

58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四方之麦门冬汤

58.1 方名

麦门冬汤

58.2 组成

生麦门冬(去心)3两,萎蕤3两,石膏(碎)3两,生地黄汁7合,葱白1握(和须),干葛4两,豉心3合。

58.3 功能主治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乳石发,热冲头面,兼口干嗽。

58.4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58.5 制备方法

上切。

59 《严氏济生方》卷三方之麦门冬汤

59.1 别名

九君子汤、麦冬汤

59.2 处方

麦门冬(去心)1两,橘皮(去白)1两,半夏(汤泡7次)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小麦半合。

59.3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霍乱已愈,烦热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59.4 用法用量

九君子汤(《医学入门》卷七)、麦冬汤(《何氏济生论》卷三)。

59.5 出处

《严氏济生方》卷三

60 《严氏济生方》卷七方之麦门冬汤

60.1 方名

麦门冬汤

60.2 别名

竹叶汤、麦冬汤

60.3 组成

麦冬(去心)1两,防风1两,茯苓(去皮)1两,人参半两。

60.4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七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子烦。

60.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淡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0.6 附注

竹叶汤(《普济方》卷三三八)、麦冬汤(《丹台玉案》卷五)。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麦门冬散”。

61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麦门冬汤

61.1 处方

麦门冬(去心)橘皮(去白)半夏(汤泡七次)白茯苓(去白)白术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小麦10克

61.2 制法

上药哎咀。

61.3 功能主治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麦门冬汤具有健脾化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霍乱愈后,烦热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61.4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生姜5片,乌梅少许,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1.5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6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方之麦门冬汤

62.1 方名

麦门冬汤

62.2 别名

麦冬汤

62.3 组成

麦门冬1两,京枣20枚,竹叶(切)1升,甘草2两。

62.4 功能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劳复,气欲绝。劳复发热。

62.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粳米1升令熟,去米纳药,煎取3升,分3次服。不能服者,绵滴汤口中。

62.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劳复气欲绝,胃虚火乘肺也,方用麦冬滋肺,竹叶清心,甘草和中,京枣以培脾气之耗也。

62.7 附注

麦冬汤(《疫疹一得》卷下)。

63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之麦门冬汤

63.1 方名

麦门冬汤

63.2 组成

麦门冬4两,白术4两,甘草1两,牡蛎3两,芍药3两,阿胶3两,大枣20枚。

63.3 功能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下血虚极。

6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2次服。

63.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下血虚极不用参、耆,而用牡蛎以固下焦之虚脱,并用白术以培中气之内陷,胶、芍养血,麦门冬滋津,甘草、大枣、白术之匡佐耳。

64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八方之麦门冬汤

64.1 方名

麦门冬汤

64.2 组成

麦门冬半两(去心),土瓜根1两,小麦1合,黄芩半两。

64.3 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八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消渴烦躁,不得眠卧。

64.4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竹叶2-7片,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64.5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

6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方之麦门冬汤

65.1 处方

黄连半两(去须)1两,麦门1两(去心)。

65.2 制法

上为散。

65.3 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心脾壅热,烦渴口干。

65.4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丸剂,名“麦冬丸”(见《济阳纲目》)。

65.5 出处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66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麦门冬汤

66.1 方名

麦门冬汤

66.2 组成

麦门冬(去心)3钱,干葛3钱,人参(去芦)2钱,赤芍药2钱,升麻2钱,赤茯苓(去皮)2钱,甘草2钱,石膏末5钱。

66.3 功能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斑疹热毒,头痛烦闷,狂渴妄语。麻疹内外热盛,色紫黑者。

66.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

66.5 各家论述

《痘科类编释意》:麦门、人参、甘草、干葛生津润烦,升麻清外热,石膏清内热,赤芍、赤茯苓又能利湿热,此清邪热解烦顿之剂也。

67 《医学正传》卷二方之麦门冬汤

67.1 方名

麦门冬汤

67.2 组成

麦门冬(去心)7分,桑白皮(蜜炒)7分,生地黄7分,紫菀茸5分,桔梗5分,淡竹叶5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贝母6分,天门冬7分。

67.3 功能主治

《医学正传》卷二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诸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喘急,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上焦热甚而声瘖者。

67.4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

67.5 制备方法

上细切,作1服。

67.6 各家论述

《证因方论集要》:天冬、麦冬能清肺热,桑皮、紫菀能泻肺火,生地、贝母能润肺燥,五味能收肺气,淡竹叶功专清心,甘、桔除热利膈,火清而闭开矣。

67.7 附注

方中贝母、天门冬用量原缺,据《景岳全书》补。

68 《卫生总微》卷十四方之麦门冬汤

68.1 方名

麦门冬汤

68.2 组成

麦门冬(去心)1两,紫苑(去芦)3分,甘草2钱半,桂枝半两。

68.3 功能主治

《卫生总微》卷十四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初生儿10日至50日,卒得謦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息。

68.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以绵蘸滴儿口中,昼夜4-5遍。仍节乳哺。

6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9 《扶寿精方》之麦门冬汤

69.1 方名

麦门冬汤

69.2 组成

黄芩、黄连。

69.3 功能主治

《扶寿精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咳嗽。

69.4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2盏,熬熟。外用生麦门冬3两,去心捣烂,取自然汁半盏;将柏叶1大把,茅根1大把,捣汁拌前药,共服1碗。又将麦门冬、柏叶、茅根滓,与前药滓共用水3碗煎,倾出滓,将瓦罐装此药,时时温服。

70 《内科摘要》卷下方之麦门冬汤

70.1 处方

麦门冬(去心)2钱,防风2钱,白茯苓2钱,人参1钱。

70.2 功能主治

《内科摘要》卷下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火热乘肺,咳唾有血。

70.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70.4 出处

《内科摘要》卷下

71 《慈幼新书》卷首方之麦门冬汤

71.1 处方

麦冬、黄芩、茯苓、淡竹叶。

71.2 功能主治

《慈幼新书》卷首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妊娠子烦,心常惊悸。

71.3 出处

《慈幼新书》卷首

72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麦门冬汤

72.1 处方

人参2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去皮)3钱,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麦门冬3钱(去心),甘草8分,小茴香8分,乌梅2钱。

72.2 制法

上锉。

72.3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霍乱已愈,烦热多渴,小便不利。

72.4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72.5 出处

《寿世保元》卷三

73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麦门冬汤

73.1 方名

麦门冬汤

73.2 组成

麦冬3钱(去心),人参1钱半,生地5钱,阿胶3钱(糯粉炒),条芩1钱半(酒炒),白芍1钱半(酒炒),地骨皮3钱,甘草8分,大枣3枚。

73.3 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怀妊六月,脉大滑疾者。

73.4 用法用量

水1斗,煮药取3升,纳清酒1升,并胶烊尽,煎取1升,温服。

73.5 运用

脾虚,加白术。

73.6 各家论述

阴阳凝结,胎渐长成,宜清热补阴以培养其母气,麦门冬清心肺以滋津液,人参扶元气以固胎元,生地滋阴壮水以资冲任,阿胶补阴益血以宁胎息,条芩清热安胎,白芍敛阴和血,地骨清肌退热,生草泻火缓中,大枣以益脾元也。肝虚亦用鸡汁煮药,并佐以清酒,而母气无伤,胎元无不日安日长矣。

74 《简明医彀》卷三方之麦门冬汤

74.1 方名

麦门冬汤

74.2 组成

麦冬1钱,天门冬1钱,远志1钱,当归1钱,白芍药1钱,生地黄1钱,人参1钱,黄耆1钱,牡丹皮1钱,阿胶1钱,藕节1钱,炙草1钱。

74.3 功能主治

《简明医彀》卷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74.4 用法用量

上作1服。用水2钟,加生姜1片,煎1钟,不拘时服。

75 《瘴疟指南》卷下方之麦门冬汤

75.1 方名

麦门冬汤

75.2 组成

麦冬(去心)、人参、白术、陈皮、川芎、半夏、当归、肉桂、乌梅、大附子、甘草、茯苓(去皮)。

75.3 功能主治

《瘴疟指南》卷下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哑瘴。神清目开,大小便如常,惟全不能出声,身热。

75.4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水煎,温调黑神散服。

75.5 各家论述

哑瘴若神昏直视,不知人事,痰响者属痰;神昏不知人事,不痰响,能饮食,惟不能出声,此邪热涌沸其血,上塞心肺之窍,故不能言也。是方用六君子缓火邪以补脾救元气;门冬解心肺之热;乌梅生津,以收外泄阳气;归、芎行散上窍之血;血得热则行,故用桂、附之热以行之,且能引上焦之阳下入阴分;再调黑神散以驱逐其血,血散则心肺之窍开,而声音出矣。

76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麦门冬汤

76.1 方名

麦门冬汤

76.2 别名

麦冬汤

76.3 组成

当归、芍药、麦门冬、生地黄。

76.4 功能主治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痘疹。便实燥渴,津液不足,血枯不荣。

76.5 附注

麦冬汤(《麻科活人》卷四)。

77 《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方之麦门冬汤

77.1 方名

麦门冬汤

77.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1分,知母1分,蒲黄1分,黄芩(去黑心)1分,木通(锉)1分,升麻1分,大黄(锉,炒)3分。

77.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小肠实热,脉气盛实,小便下血。

7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7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8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方之麦门冬汤

78.1 处方

麦门冬(去心)2两,升麻3两,葛根3两,丁香1两半,零陵香1两,藿香1两。

78.2 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方之麦门冬汤主治痈肿始觉,其肿五色,并为发背,痛欲死,肿上加灸不愈,腹内虚闷。

78.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3服,1日令尽。

78.4 出处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

79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医方妙选》方之麦门冬汤

79.1 处方

麦门冬(去心)1两,款冬花1两,人参(去芦头)1两,紫菀(洗,焙干)1两,桂心半两,甘草(炙)1分。

79.2 制法

上为细末。

79.3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医方妙选》方之麦门冬汤主治伤寒末除,咳嗽喘急。

79.4 用法用量

入杏仁20粒,麸炒,去皮尖,细研拌匀,每服1钱,水1钟,加生姜3片,煎至5分,去滓,令时时温服之。

79.5 出处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医方妙选》

80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方之麦门冬汤

80.1 处方

麦门冬(去心)、香白芷、半夏(汤洗去滑)、竹叶、甘草(炙)、钟乳粉、桑白皮、紫苑(取茸)、人参各等分。

80.2 制法

上锉散。

80.3 功能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痰壅,溢干耳聋,泄泻,胸胁满痛,连肩背两臂膊疼,息高。

80.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4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80.5 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81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严氏济生方》方之麦门冬汤

81.1 处方

麦门冬(去心)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人参1两,黄芩1两,生地黄(洗)1两,茯神(去木)1两,石膏(煅)1两,甘草(炙)半两。

81.2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严氏济生方》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脉实极。气衰血焦发落,好怒。唇口赤甚,言语不快,色不泽,饮食不为肌肤。

81.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1.4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严氏济生方》

82 《脉因证治》卷上方之麦门冬汤

82.1 处方

半夏、竹茹、陈皮、茯苓、麦门冬参。

82.2 功能主治

《脉因证治》卷上方之麦门冬汤主治大病后虚烦,则热不解,不得卧。

82.3 出处

《脉因证治》卷上

83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引万氏方之麦门冬汤

83.1 处方

麦门冬1钱,葛根(去皮)1钱,升麻(去须)4分,赤芍药(酒炒)6分,茯苓6分,炙甘草4分,石膏(煅)1钱半。

83.2 功能主治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引万氏方之麦门冬汤主治表邪内热,咳嗽甚者。麻疹咳嗽。

8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83.4 出处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引万氏方

8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74.
  3. ^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12.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8.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8-509.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9-51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