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针内固定术

目录

1 拼音

luó wén zhēn nèi gù dìng shù

2 英文参考

screw pins fixation

3 手术名称

螺纹针内固定术

4 分类

骨科/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针固定术

5 ICD编码

79.3508

6 概述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多针内固定治疗的报道并不多,近10年来国外的多针内固定主要用于股骨颈骨折,用于粗隆间骨折的仅有Ender针,国内则除Ender针外,主要有4枚经矩斯氏针内固定,3枚螺丝针内固定及双针起重机式内固定等。

Den-Harton的实验对单针类如加压螺钉强调其在股骨颈及头的中心位置,以保持承载时应力平衡,而多针固定则较易克服固定物不在颈中心的平衡问题。胥少汀用经过Singh index检测选择的保存尸体股骨,做成Evans Ⅲ a型粗隆间骨折,对经矩4枚斯氏针,Knowles 4枚针,140°状钢板及鹅头钉(钉板)固定,在力学实验机上测试一次承载及疲劳试验。结果以经矩4枚斯氏针的承载力、抗拉力、抗疲劳能力为最好。其次为Knowles 4枚针,均优于角状钢板及单钉-板。股骨上端骨切片观察表明。在4枚经矩斯氏针,股骨颈靠近股骨矩处骨小梁受压较股外侧皮质处为严重,提示髋负载时股骨头连同内固定针同时在颈内移动,在股骨矩密质骨梁处形成支点,缩短了针负载力臂,承载力较强。而角状钢板及鹅头钉则在股外侧皮质处骨小梁受压破坏严重,说明其力点靠外,负载力臂长,因此,尽管钉-板类内固定物结构本身较多根针为强,但其生物力学负载性能并不优良,内固定钉与股骨头、颈连同一起,反复负载活动,受力点在内固定物的股干外侧皮质转角处,易于发生疲劳性折断(图3.5.3.2.2-0-1)。

经矩4枚斯氏针的下二位针系沿股骨上端压力骨小梁走行,贴近股骨矩,在髋负载时,下位针可以股骨矩为支点,使负载力臂缩短。而与股骨颈长轴平行插入的Knowles针,也是4枚,由于不贴近股骨矩,不能形成短力臂,其支点是在股骨外侧皮质处,故生物力学性能较经矩斯氏针为差。

经矩4枚斯氏针内固定与单钉类比较,在生物力学性能上有3个特点:①经股骨外侧皮质骨、股骨矩与头内压力骨梁3处股骨上端的坚固部位,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系统。②下位针与髋负重力线近于平行,正常髋关节负重力线投影与股骨干轴线成25°,而下位针与股骨干轴线成约30°。在负重时,使骨折端所受剪力小,轴向力大,有益于骨折端嵌插,而增强其稳定性,起到促进骨折愈合作用。③针在股骨头内互相交叉,增加了抗旋转的能力,加强了稳定性,3枚螺丝钉,高度倾斜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同样具有上述生物力学特点,4枚针固定则增加了保险系数。如有1枚针退出,则另3枚针仍可保持其生物力学特点。

戴克戎等1978年报道螺纹针内固定术。螺纹针的制作方法:以m4×0.7圆板牙将4mm直径的扁头不锈钢斯氏针的针身加工成螺纹,另备3根内径4.2cm,长5~7cm的不锈钢套管及金属网格2块。

7 适应症

螺纹针内固定术适用于:

1.对于顺粗隆间骨折,按照Evans分型,本手术适用于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

2.对于Ⅰ型骨折,虽然牵引治疗一般不发生髋内翻,但仍有一些发生,故为减少病人卧床并发症及防止髋内翻,亦可用本手术治疗。

8 禁忌症

逆粗隆间骨折,其骨折线由小粗隆上向外下行斜行,至股外侧皮质,由于此骨折线与插针方向一致,较难固定,故列为本方法的禁忌证。

至于全身情况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本手术方法可适用于大多数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为手术禁忌证。由于本手术系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不必手术切口,失血甚少,因此有轻微或中等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一般均可耐受。

9 术前准备

1.全身准备,入院后即行血、心、肺、肝、肾功能检查,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例需经数日用药控制后方可手术。

2.局部准备,入院后患肢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或皮肤牵引,保持患肢在中旋位及稍外展位,待全身检查完毕后,于伤后3~7d内手术。

3.术前1d常规备皮。

10 麻醉和体位

1.麻醉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以0.25%  Procain做进针点皮内及骨膜浸润麻醉。亦可根据习惯,采用其他麻醉。

2.体位  患者平卧于骨折手术台上,置会阴挡,两下肢足部固定于牵引杆及足托上,于外展20°位牵引,患侧股骨上端后面置小枕,托住股骨上端勿使后掉。

11 手术步骤

1.复位  最好有C形臂电视X线机配合,在透视下进行复位。先行牵引,在透视下恢复长度之后,观察颈干角正常,骨折线完全复位后,将下肢内旋至大粗隆最突出,髌骨外缘朝上,足内旋约40°~50°,股骨颈前倾角近于消失,将肢体固定。

2.于髋关节前方及外侧各放置金属网格一块,摄髋正侧位片(或用X线电视)。如复位不满意应再做调整,复位满意后,在X线片上选取最佳的插针位置。第1针在正位片上进针可选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下12~14cm处的股骨外侧皮质上,使之经过小粗隆附近紧贴股骨内侧皮质,终止于股骨头软骨下0.5cm处。在侧位片上则处于股骨干与股骨头的中心点。将上述各点按网格记数分别在股前及股外侧皮肤上做出标记,去除网格,连接股外侧皮质进针点经近股内侧皮质至股骨头中针尖处绘一直线,为第1针的设计线。

消毒铺巾后,在进针点皮肤处戳1小孔,以套管套在螺纹针前部仅使针尖外露,经戳孔刺入,至股外皮质进针点处,在针与股骨近于垂直的位置捶击针尾,使针尖入骨皮质少许,以防滑动移位,装上手摇钻,边钻边将针倾斜,钻透骨皮质时,在正位上应对准小粗隆部股内侧皮质部。侧位在股骨干及头的中心线,继续钻入,当针经过小粗隆部股骨内侧皮质附近时,可感到阻力增加,此后用一根等长的螺纹针在体外测量,估计至软骨下0.5cm处停止。摄正侧位片,证实针位满意后,再同法钻入第2、3针。从第1针向上每针相隔2cm左右进针,针位满意后,退出套管。

下压针周围软组织,咬除针的外露部分,经戳孔用血管钳或巾钳将深筋膜和皮肤挑起,盖住针尾,盖消毒敷料。

12 术后处理

回病房后,病人下肢置稍外展位,用防外旋鞋,防止下肢外旋10~14d。此期间可以起坐,2周后除去防外旋鞋,下肢可伸屈活动,并根据患者体力情况用双拐下地,患肢轻微触地,少负重。2个月后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以逐渐负重。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