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

目录

1 拼音

luò shí téng

2 英文参考

lignum et folium trachelospermi[朗道汉英字典]

caulis trachelospermi[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rachelospermi caul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starjasm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starjasmine ste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ulis Trachelosperm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starjasmine stem[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络石藤

络石藤为中药名,出《本草拾遗》。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的干燥带叶藤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aulis Trachelosper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starjasmine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红对叶肾、白花藤、爬山虎。

爬山虎、吸壁藤、沿壁藤、石龙藤[2]

7 来源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2]

8 原植物形态

常绿攀援藤本,有白色乳汗茎红褐色,有气根,幼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尖,钝圆或微凹,下面疏生短柔毛;叶柄短,有毛。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向历覆盖,花冠喉部有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5裂;心皮2,离生。骨突果圆柱状。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于山野、荒地,常攀援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有栽培。

9 产地

络石藤主产江苏、安徽、湖北、山东[2]

10 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至次年春季采割,晒干。

11 生药性状

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开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暗绿色或深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12 性味归经

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入肝、肾经[2]

13 络石藤的功效与主治

络石藤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

络石藤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2]

络石藤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咽塞,产后恶露不行:煎服,6~12g[2]

络石藤治外伤出血,痈肿,跌打损伤:鲜叶捣敷[2]

14 络石藤的化学成分

络石藤茎含牛蒡甙(arctiin)、络石甙 (tracheloside)、去甲基络石甙 (nortracheloside)及穗罗汉松树脂酚甙 (matairesinoside)等。

络石藤含牛蒡苷(Arctiin)、络石苷(Tracheloside)、降络石苷、罗汉松树脂酚苷、橡胶肌醇(Dambonitol)等[2]

15 络石藤的药理作用

络石藤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及伤寒杆菌[2]

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大量可使动物腹泻、惊厥乃至呼吸衰竭[2]

16 络石藤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络石藤

Luoshiteng

TRACHLOSPERMI CAULIS ET FOLIUM

16.2 来源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16.3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cm,宽0.7~3.5cm;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16.4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棕红色数列木栓细胞;表面可见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具壁疣。木栓层内侧为石细胞环带,木栓层与石细胞环带之间有草酸钙方晶分布。皮层狭窄。韧皮部薄,外层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均由木化细胞组成,导管多单个散在。木质部内方尚有形成层和内生韧皮部。髓部木化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髓部常破裂。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络石藤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络石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醋酸(8: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11.0%(附录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5%(附录Ⅸ K))。

16.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络石藤峰计算应不低于45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5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6.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5%。

16.7 络石藤饮片

16.7.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红褐色,可见点状皮孔。切面黄白色,中空。叶全缘,略反卷;革质。气微,味微苦。

16.7.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0%。

16.7.3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6.7.4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16.7.5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跌扑损伤。

16.7.6 用法与用量

6~12g

16.7.7 贮藏

置干燥处。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