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多逊
卢多逊 五代北宋间官吏。曾官至集贤校理、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其学问渊博,涉猎颇广,于开宝年间任翰林学士,奉敕与尚药奉御刘翰等纂修《新评定本草》,即后世所称之《开宝本草》。作者:
-
李昉
李昉 五代北宋间医家(925-966年)。字明远,尝于五代之后晋,后汉、后周任官至翰林学士。曾奉敕与卢多逊、王佑、扈蒙等多人编《开宝重定本草》二十一卷,未见传世。作者:
-
《开宝新详定本草》
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故又命刘翰、马志重新较订,命李昉、王祐等审较,改名《开宝重定本草》,
-
《开宝新详定本草》
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故又命刘翰、马志重新较订,命李昉、王祐等审较,改名《开宝重定本草》,
-
《证类本草》:[卷第一]补注所引书传
王、吴复圭、王光、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详校诸本,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颇有刊正别名及增益品目,马志为之注解,仍命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刊定,凡二十卷。御制序,镂板于国子监。)《开宝重定本草》∶(开宝七年,诏以新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又命刘翰、马志等重详定,颇有增损,仍命翰林
-
《证类本草》:[卷第一]林枢密重广本草图经序
何可须臾离也。世所传,曰《神农氏本草》三卷,梁·陶隐居离以为七,唐·苏恭、李绩之徒,又附益为二十卷,别图药形以为经,其书略备矣。开宝中,太祖皇帝命卢多逊等,考验得失,增药尤多,号为《开宝本草》。仁宗皇帝嘉初,又使掌禹锡、林亿、苏颂、张洞为之补注,因唐图经别为绘画,复增药至千有余种。于是收拾遗逸,订
-
《本草品汇精要》:序例
本乎神农仲景伤寒论作出诸汤液至梁陶隐居始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唐显庆中命苏恭李世绩等摭其差谬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谓之唐本草宋开宝中诏刘翰马志卢多逊李王扈蒙等又取医家尝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种刊定而附益之谓之宋本先附蜀孟厥后宋之嘉二年复命掌禹锡等参究诸家本草再加校正补注而成名曰政和经史证类本草世传
-
《本草乘雅半偈》: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
状,更核于陶、苏诸家,即增补金樱子,为世要药,特录之。宋太祖开宝六载,命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等,取唐、蜀本草,及拾遗诸书,而校之。马志注解,学士卢多逊等刊正。七年复诏志等,重定。学士李助等,看详此书,凡两经订。今取凡三十一种。宋仁宗嘉二年,诏光禄卿直秘阁掌禹锡、尚书祠部郎中秘阁校理林亿等,重修本
-
《证类本草》:[卷第一]嘉补注总叙
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国朝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尝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李肪、王、扈蒙等,重为刊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镂板摹行。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保升等,以唐本图经,参比为书,稍
-
《中国医籍考》:[卷十]本草(二)
煦张素王从蕴吴复圭王光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详校诸本。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颇有刊正别名及增益品。自马志为之注解。仍命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刊定。凡二十卷。御制序镂板于国子监。〔李氏()开宝重定本草〕(旧脱重定二字。今据证类本草。掌禹锡说订补。)宋志二十卷目一卷佚序曰。三坟之书。神农
-
《本草纲目》:[序例上]历代诸家本草
∶宋太祖开宝六年,命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等九人,取唐、蜀本草详校,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刊正别名,增药一百三十三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刊正。七年复诏志等重定,学士李等看详。凡神农者白字,名医所传者墨字别之。并目录共二十一卷。序曰∶三坟之书,神农预其一;百药既辨,本草存其录。旧经
-
第二章 药学发展简史
,附以食医诸方及及四时调养脏腑之法。书凡十卷,无甚新义开宝本草(开宝详定本草)宋开宝67年(973~974)刘翰(尚药奉御)、马志(道士)等九人。卢多逊(翰林学士)等刊正,复重定,李(学士)等看详取唐蜀本草详校,仍取陈藏器拾遗诸相参,刊正别名,增药133种,新旧药合983种,并目录共21卷。开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