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lizhong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inseng Decoction for Regulation the Middl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理中汤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28首。其中《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方为常用方,组成为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4 《伤寒论》方之理中汤
4.1 别名
人参汤(《金匮要略方论》卷上)、治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
4.2 处方
4.3 制法
上药切碎。
4.4 功能主治
理中汤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4.5 用法用量
上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4.6 备注
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
4.7 出处
10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方之理中汤
10.1 处方
槟榔(锉)、赤茯苓(去黑皮)、木通(锉)、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半夏(用生姜捣碎,焙)、沉香各等分。
10.2 制法
上为粗末。
10.3 功能主治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10.5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12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2.1 处方
人参 白术(去芦)干姜(炒)各3克 官桂 甘草(炙)各1.5克 陈皮 藿香 茯苓(去皮)良姜各2.1克 乌梅1个
12.2 制法
上药锉为一剂。
12.3 功能主治
12.4 用法用量
呕吐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耆,去藿香、官桂;饱闷,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
12.5 出处
《万病回春》卷三
13 《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之理中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砂仁、炒干姜、苏子、厚朴(姜汁炒)、官桂、陈皮、炙甘草各一钱,沉香(水磨)、木香(水磨)各五分。
砂仁1钱,干姜(炒)1钱,苏子1钱,厚朴(姜汁炒)1钱,官桂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沉香5分,木香5分(水磨入)。
13.3 功效与主治
治寒喘。
13.4 用法用量
13.5 加减法
若脉细手足冷,加附子。
13.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3.7 附注
本方方名,《医部全录》引作“九味理中汤”。
14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4.1 处方
人参、茯苓、白术、炒干姜、陈皮、藿香、丁香、姜半夏、炒砂仁、官桂各二分。
人参2分,茯苓(去皮)2分,白术(去芦)2分,干姜(炒)2分,陈皮2分,藿香2分,丁香2分,半夏(姜汁炒)2分,砂仁(炒)2分,官桂2分。
14.2 功能主治
14.3 用法用量
14.4 加减法
若寒极,手足冷,脉微,吐不出者,去官桂、加附子;烦躁加朱砂、炒米。
14.5 出处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
15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5.1 处方
人参 白术(去芦)干姜(炒)各3克 官桂 甘草(炙)各1.5克 陈皮 藿香 茯苓(去皮)良姜各2.1克 乌梅1个
15.2 制法
上锉1剂。
15.3 功能主治
寒泻症。
15.4 用法用量
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去良姜、官桂;腹痛,加厚朴、砂仁、木香,去人参;呕哕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耆,去藿香、官桂;饱闷,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
15.5 出处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
19 《活人方》卷三方之理中汤
19.1 处方
白术3钱,人参1钱5分,黄耆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泽泻1钱,炮姜5分,肉桂5分,砂仁7分,甘草2分。
19.2 功能主治
三阴自利。
19.3 用法用量
水煎,早空心、午前服。
19.4 出处
《活人方》卷三
20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理中汤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用法用量
20.5 各家论述
胎寒气逆,上犯心包,故心气冷疼,食卒不下焉。白术健脾土以安胎,炮姜暖中气以逐冷,炙草缓中益胃以除痛也。水煎,温服,使土暖气温,则冷气自化而胎得所安,何有心气冷痛、食卒不下之患哉。
26 《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理中汤
26.1 方名
26.2 组成
白术3钱,炮姜1钱半,炙草6分,人参6分,砂糖3钱(炒灰)。
26.3 主治
产后腹痛,脉沉细涩者。
26.4 用法用量
26.5 各家论述
产后脾亏冷滞,中气有伤而不能运化,故腹中疼痛,迷闷不已焉。白术健脾土之虚,炮姜逐中宫之冷,人参益痛伤之气,炙草缓痛伤之脾,砂糖灰去瘀血而新血自生,以缓虚寒之腹痛也。水煎,温服,使脾健气强,则寒滞自化,而胃脘阳和焕发,安有腹痛之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