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概述
留针(retention of needle)是指进针后将针体留在人身体内[1]。针刺入穴位后,根据病情的需要和刺法的特点将针留置适当的时间再予出针[2][3]。《黄帝内经素问·针解》:“刺实须其虚者,留针。”意即治疗实邪疾患,可用留针的方法。留针期间可施行各种手法操作,并可加用温针、电针等[3]。
4 留针的目的
5 留针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等,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2]。若不得气时,亦可静以久留,以待气至[2]。《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即通过留针以候气[2]。
留针时间长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15分钟左右,长者可达几小时乃至数天,如耳针、皮内针等[3]。毫针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便改变体位,以防发生弯针等意外[3]。需长时留针的患者,具体方法可参阅皮内针疗法、耳针疗法条[3]。
6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8.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9.
古籍中的留针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一]终始第九
外者。先调其内。从外之内者。先治其外。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
- 《针灸大成》:[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多少,酌量取之,略待少许,见气尽乃出针;如未尽,留针在门,然后出针。经曰∶有见如入,有见如出,此之谓...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三刺
虚也。浅刺者,恶其泄气,所以不深也。以养其脉者,留针养其所取之经也。按其者,按针伤之处,疾关其门,使...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足少阳胆经
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
- 《刺灸心法要诀》:[卷一九针原始歌]行针次第手法歌
为随也。指法得宜,则正气自复,而邪气自退矣。十、留针歌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荣卫纵横散...
- 更多古籍中的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