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汤

目录

1 拼音

liù yù tāng

2 概述

六郁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六郁汤

下六方,春季加川芎;夏季加苦参;秋、冬二季加吴茱萸[1]

3.1 方一

3.1.1 组成

香附(童便浸)、苍术(米泔浸)、川芎[1]

3.1.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1.3 功能主治

主治气郁,胸胁痛,脉沉涩[1]

3.2 方二

3.2.1 组成

白芷、苍术、川芎、茯苓[1]

3.2.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2.3 功能主治

主治湿郁,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1]

3.3 方三

3.3.1 组成

海浮石、香附、天南星(姜制)、瓜蒌(一方无南星、瓜蒌,有苍术、川芎、栀子)[1]

3.3.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3.3 功能主治

主治痰郁,动则气喘,寸口脉沉滑者[1]

3.4 方四

3.4.1 组成

炒栀子、青黛、香附、苍术、川芎[1]

3.4.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4.3 功能主治

主治热郁,瞀闷,小便赤,脉沉数[1]

3.5 方五

3.5.1 组成

桃仁(去皮)、红花、青黛、川芎、香附[1]

3.5.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5.3 功能主治

主治血郁,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1]

3.6 方六

3.6.1 组成

苍术、香附、山楂、炒神曲、针砂(醋炒,研细)[1]

3.6.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6.3 功能主治

主治食郁,嗳腐,腹胀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1]

4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六郁汤

4.1 组成

陈皮、半夏、川芎、苍术各一钱,赤茯苓、栀子仁各七分,香附二钱,砂仁、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1]

4.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4.3 功能主治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六郁汤主治气、血、痰、食、热、湿六郁[1]

5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六郁汤

5.1 组成

香附、苍术、神曲、栀子、连翘、陈皮、川芎、赤茯苓、贝母、苏叶、枳壳各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三片[1]

香附(童便浸,炒)1钱,苍术(米泔浸,炒)1钱,神曲(炒)1钱,山栀仁(炒黑)1钱,连翘1钱,陈皮1钱,抚芎1钱,贝母(去心)1钱,枳壳(炒)1钱,白茯苓1钱,苏梗1钱,甘草5分。

5.2 功效主治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六郁汤主治郁证[1]

5.3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5.4 运用

有痰,加南星、半夏;有热,加柴胡、黄芩;血郁,加桃仁泥、红花;湿郁,加白术、羌活;气郁,加木香、槟榔;食郁,加山楂、砂仁。

6 《医学正传》卷二方之六郁汤

6.1 处方

陈皮,(去白)3克 半夏(汤泡七次)苍术(米泔浸)抚芎各3克 赤茯苓 栀子(炒)各2.1克 香附6克 甘草(炙)1.5克 砂仁(研细)1.5克

6.2 功能主治

《医学正传》卷二方之六郁汤主治诸郁。

6.3 用法用量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6.4 运用

如气郁,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湿郁,加白术,倍苍术;如热郁,加黄连,倍栀子;如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角;如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蘖面。

6.5 摘录

《医学正传》卷二

7 《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之六郁汤

7.1 组成

陈皮(去白)1钱,半夏(汤泡7次)1钱,苍术(米泔浸)1钱,抚芎1钱,赤茯苓7分,栀子(炒)7分,香附2钱,甘草(炙)5分,砂仁(研细)5分。

7.2 功效主治

《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之六郁汤功在解诸郁。主治郁证。

7.3 用法用量

上切细,作1服,加生姜3片,水2盏,煎至1盏,温服。

7.4 运用

如气郁,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湿郁,加白术,倍苍术;如热郁,加黄连,倍栀子;如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荚;如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蘖面。

8 《医学集成》卷一方之六郁汤

8.1 处方

香附、苍术、川芎、炒栀、神曲、半夏。

8.2 功能主治

《医学集成》卷一方之六郁汤主治气闭耳聋。

8.3 摘录

《医学集成》卷一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