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brimstone[朗道汉英字典]
sulfur grund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ulfur[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Sulfur(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ulfu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拉丁名
Sulfur(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sulfur(《中医药学名词(2004)》)
9 产地
硫黄产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广东、台湾等地。
13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50ml,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热使溶解,并挥去乙醇(直至无气泡、无醇嗅)。
加水40ml,于瓶颈插入一小漏斗,微沸10分钟,冷却,小心滴加过氧化氢试液5ml ,摇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至室温,用水冲洗漏斗及瓶内壁,加入甲基橙指示液2 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
每1ml 的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相当于8.015mg 的S。
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
15 硫黄的功能与主治
硫黄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硫黄治命门火衰,阳痿,腰酸膝冷,肾虚喘促,虚寒腹痛,泻痢,便秘:研末服,1.5~3g;或入丸剂。
应与豆腐同煮后用。
22 硫黄药品说明书
22.1 适应症
有杀菌(包括真菌)及杀疥虫的作用。本身并无此作用,与皮肤接触后变为硫化氢与五硫磺酸后显效。硫磺对皮肤有溶解角质作用。治疗脂溢性皮肤病、疥及牛皮癣等。
22.2 用量用法
23 硫黄的药典标准
23.1 品名
LIuhuang
SULFUR
23.2 来源
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23.3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23.4 鉴别
23.5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50ml,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热使溶解,并挥去乙醇(直至无气泡、无醇臭)。加水40ml,于瓶颈插入一小漏斗,微沸10分钟,冷却,小心滴加过氧化氢试液5ml,摇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至室温,用水冲洗漏斗及瓶内壁,加入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相当于8.015mg的硫(S)。
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
23.6 硫黄饮片
23.6.1 炮制
23.6.1.1 硫黄
除去杂质,敲成碎块。
23.6.1.1.1 鉴别、含量测定
同药材。
23.6.1.2 制硫黄
取净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
每100kg硫黄,用豆腐200kg。
23.6.2 性味与归经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23.6.3 功能与主治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23.6.4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23.6.5 注意
23.6.6 贮藏
置干燥处,防火。
23.7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