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利湿指用具有利湿作用的穴位,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针灸临床上常分为: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暑利湿及清热利湿等[1]。
适用于水湿壅盛所致的癃闭、淋浊、水肿等证。有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湿利湿,清热利湿,温肾利水等法。
4 参考资料
有利湿作用的穴位
- 胞门
胁疼痛。《针灸大成》:主奔豚,气上下引腰脊痛,泄利不止,目赤痛内眦始,妇人月事不调。经外奇穴名·胞...
- 三焦窬
病的重要腧穴。小肠俞与小肠相应,而为之俞,有清热利湿作用。治膀胱淋漓遗尿、小腹胀满,心烦、血痢、五痔...
- 小肠俞
病的重要腧穴。小肠俞与小肠相应,而为之俞,有清热利湿作用。治膀胱淋漓遗尿、小腹胀满,心烦、血痢、五痔...
- 八辽窬
病的重要腧穴。小肠俞与小肠相应,而为之俞,有清热利湿作用。治膀胱淋漓遗尿、小腹胀满,心烦、血痢、五痔...
- 丘墟
作用:丘墟穴具有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的功效。丘墟穴有清湿热、通经脉、利关节的作用。足少阳之...
- 更多有利湿作用的穴位
有利湿作用的方剂
- 猪苓汤
与清热养阴并进,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使水湿去,邪热清,阴津复,诸症自解。本方与五苓散同为利...
- 茵陈蒿汤
郁蒸于肌肤,故而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治宜清热利湿,逐瘀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以其善能清热利湿...
- 当归拈痛汤
(酒洗)15g、羌活15g。具有清热利湿,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医学启源》卷下...
- 三仁汤
6g、厚朴各6g。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通利湿浊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证,为治疗湿温...
- 甘露解毒丹
蔻仁4g、薄荷4g、射干4g。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湿温时疫。该方剂具有强大而广谱的抗病...
- 更多有利湿作用的方剂
有利湿作用的中成药
- 甘露消毒丹
功能主治:《医效秘传》卷一方之甘露消毒丹功能化浊利湿,清热解毒。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并重,症见...
- 六一散
主治:《伤寒直格》方之六一散具有清暑利湿之功效。主治因暑热夹湿所致的暑湿证:1.暑湿证。症见身热烦...
- 结石通片
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D)。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镇痛止血。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
- 龙胆泻肝丸
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用法...
- 四妙丸
6天。(6)急慢性肾炎:本方主要用于小儿急性肾炎湿热留阻。四妙丸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135例,治愈...
- 更多有利湿作用的中成药
利湿相关药物
- 小儿利湿止泻颗粒
湿止泻颗粒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利湿健脾止泻。用于湿邪困脾所致的小儿泄泻。【用法用量...
- 清热凉茶
本品为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湿消滞。用于感冒发热,口舌臭苦,大便秘结。【用法与...
- 万应茶
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用于外感风寒,食积腹痛,呕吐泄泻,胸满腹胀。【...
- 玉叶解毒糖浆
药药品。【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清暑利湿,生津利咽。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咽炎,发热头痛,...
- 清暑益气丸
类别】本品为中暑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头晕身热,四肢倦怠,...
- 更多利湿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利湿
- 《辨证录》:[卷之七]五瘅门(十则)
脾胃以生肺乎,此治肺疸必宜宣扬夫肺气也。方用扬肺利湿汤∶桔梗(三钱)天花粉(二钱)白术(五钱)茯苓(...
- 《本草问答》:[卷下]卷下二
水火兼能治之也。茯苓、扁豆、苡仁,其味皆淡,是为利湿正药,湿甚则土困,故利湿即能健脾。莲米、芡实,微...
- 《辨证录》:[卷之十一妇人科]带门(五则)
其是湿而非湿,则湿尽化为血矣,所以治血可也,何必利湿哉。此方纯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独奇。倘一利...
- 《本草新编》:[卷之三(角集)]龙胆草
。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胆,其余治目、止痢、退热、却肿,皆推展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
- 《辨证录》:[卷之二]腰痛门(六则)
气未通,风湿入于肾而不得出故也。法宜先利其腰脐之气,以祛风利湿,而后大补其肾中之水火,则腰轻而可以俯...
- 更多古籍中的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