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痘

目录

1 拼音

lì kè cì tǐ dòu

2 英文参考

Kew Gardens spotted fever

rickettsiae pox

rickettsial pox

rickettsialpox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立克次氏体痘,立克次体痘疹热,Kew Gardens spotted fever

5 疾病代码

ICD:A79.1

6 疾病分类

感染科

7 疾病概述

立克次体痘(rickettsial pox)是由小株立克次体(Rickettsia akari)所致的水痘样自限性感染病。本病在城市发生较多,一户多例亦常见,其发病与小家鼠数量有关。全年都可发生,5~7 月较多。性别与年龄和发病率无明显相关。

患者突然起病,发热伴有畏寒、寒战、大汗淋漓、头痛、食欲缺乏和畏光。体温38~40℃,通常持续一周。患者在发热期间有头痛、倦怠、肌肉疼痛,然后体温渐退。热程第2~4 天,躯干、四肢以至黏膜有稀疏、散在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腹部,罕见于手掌和足底。

8 疾病描述

立克次体痘(rickettsial pox)是由小株立克次体(Rickettsia akari)所致的水痘样自限性感染病。传播媒介主要为革螨(gamasides)中的血红异皮螨(Alloder-manyssus sanguineus)。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背痛和全身性丘疹、水疱为特征。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前苏联地区。近年来我国也有发现。

9 症状体征

潜伏期10~21 天。人被叮咬后,叮咬部位无痛也不被注意,1 周后至10 天患处出现炎症反应,由于局部细胞水肿、增大、变硬而形成1~1.5cm 的红斑,随后局部皮肤逐步分离形成水疱,最后坏死变成溃疡。溃疡基底部通常为黑色,边缘绕以红斑。再经3~7 天,患者突然起病,发热伴有畏寒、寒战、大汗淋漓、头痛、食欲缺乏和畏光。体温38~40℃,通常持续一周。患者在发热期间有头痛、倦怠、肌肉疼痛,然后体温渐退。热程第2~4 天,躯干、四肢以至黏膜有稀疏、散在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腹部,罕见于手掌和足底。由斑丘疹而变成疱疹。水疱比较硬实,周围有红晕,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脱落后不留瘢痕。皮疹约持续1 周,不侵犯内脏。

10 疾病病因

小株立克次体属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群,其形态与其他斑点热立克次体相同,培养特性亦颇相似。此种病原体能使雄豚鼠产生睾丸鞘膜炎致阴囊红肿。小株立克次体有特异的颗粒性补体结合原。其可溶性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体有部分交叉反应。

11 病理生理

本病由血红异皮螨叮咬后,病菌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然后形成小蛛立克次体血症,造成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

12 诊断检查

诊断:临床表现与水痘相似。立克次体的水疱发生在丘疹之上,整批同时发生而不像水痘此起彼伏,数量较水痘少,发疹前在螨咬处有初疮。发病可见任何年龄。根据这些特点可与水痘区别而作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可做补体结合试验,但须注意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原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也可用豚鼠或小家鼠分离病毒。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诊断。外-斐反应为阴性。白细胞计数常常减少。

实验室检查: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诊断。外-斐反应为阴性。白细胞计数常常减少。

13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水痘、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斑点热相鉴别。

14 治疗方案

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经过,即使不用药物,预后也很好。药物治疗可参照其他立克次体病。四环素、多西环素可缩短热程并促进痊愈。痊愈后无复发。

15 并发症

无并发症。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经过,即使不用药物,预后也很好。

预防:主要作好灭鼠和杀螨工作。

17 流行病学

自1946 年有本病的描述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主要贮存宿主是小家鼠。血红异皮螨是主要的传播媒介(鼠类体外寄生虫)。小株立克次体在鼠-革螨-鼠的循环中传递。血红异皮螨的成虫可多次吸血,当其离开鼠体(如鼠死亡等)或找不到鼠为宿主时可侵犯人,使人受立克次体痘感染。本病在城市发生较多,一户多例亦常见,其发病与小家鼠数量有关。全年都可发生,5~7 月较多。性别与年龄和发病率无明显相关。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