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经穴名·廉泉
穴位 | 廉泉 | ||
---|---|---|---|
汉语拼音 | Lianquan | ||
罗马拼音 | Lienchuan | ||
美国英译名 | Screen Spring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CV23 | |
日本 | 23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VC23 | |
富耶氏 | |||
德国 | KG23 | ||
英国 | Cv23 | ||
美国 | Co23 |
廉泉为经穴名(Liánquán CV23,RN23)。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别名本池(《针灸甲乙经》),舌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属任脉。廉泉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2]。廉泉指舌下两条经脉,此穴在喉结上缘,靠近廉泉脉,故名廉泉。廉泉穴主要用于口舌、咽喉疾患等: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咽食困难,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舌纵流涎,吞咽困难,口燥舌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梅核气,中风失语,咳嗽,气喘,食不化,瘿气,舌下肿,哑,舌炎,现代又用廉泉穴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等。
4.1 廉泉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廉,有清义。廉为边,为隅。泉,乃水之源也。廉泉,水名。本穴在喉结上方边缘,内应舌根,以舌搅动口内,津液若泉水源源不断,可以生津润燥,有如涌溢之泉源。《黄帝内经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张注:“玉英谓唇内之龈交穴。”故名之。舌下孔窍名曰海泉,人之口津出此。本穴在结喉上缘,凹陷处,内通舌之下海泉。刺本穴,口可生津,故喻之以溓。溓,为潮水最胜之词。我国旧习以中秋节后数日,为溓水之期,期间海潮最大,简称溓水。[3]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颈[4]
4.6 廉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廉泉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5]。
廉泉穴位于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正坐,微仰头取穴。
另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颈下结喉上四寸中央”(《针灸聚英》)。
廉泉穴在颈部的位置
廉泉穴在颈部的位置
4.7 廉泉穴的取法
廉泉穴位于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正坐,微仰头取穴。
正坐仰靠位,于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下缘与甲状软骨切迹之间取穴[6]。
快速取穴:仰坐,从下巴沿颈前正中线向下推,喉结上方可触及舌骨体,上缘中点处即是廉泉穴[7]。
4.8 廉泉穴穴位解剖
廉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骨肌、 舌骨肌、舌肌。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胸骨舌骨肌之间→左右甲状舌骨肌之间→甲状舌骨膜。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舌下神经、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
布有颈皮神经的分支、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的分支;并有颈前静脉通过。
4.9 廉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廉泉穴在舌根近于咽喉部,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任脉行咽喉,阴维脉上达咽喉与舌根,故可清利咽喉、通调舌络而治疗上证[9]。
廉泉穴系任脉与阴维脉之会穴,有清热化痰、通利咽膈之功。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暴喑,吞咽困难。《针灸甲乙经》有:“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先哲有言:“气道滋之以津,食道济之以泽。”源源为津,沛然曰泽。养生家以口喻海,舌下有穴曰海泉。下颚舌前凹处,喻为天池,又名华池。喻舌为赤龙,以舌搅口中,可以生津液,俗名赤龙搅海。本穴内通喉咽,上达颚池,以舌搅口,可以生津润燥。与手少阳经之液门有同功焉。本穴为阴维脉与任脉之会穴,故其功用偏于阴也。天池之水,源源若泉,经过咽喉,降沥胸腹,内调藏府,外泽肌腠。犹地泉之水,渗透上滋也。《针灸大成》谓本穴治咳嗽、上气、呕沫、难言、舌下肿、舌根缩急、舌涎出、口疮、不食诸症。均取其功用在舌与水也,故名廉泉。曾有某老医,治重舌,灸本穴四五壮,则小舌缩入而愈,观众惊为神奇。古法确有绝妙独到之处,一旦失传,岂不可惜。
4.10 廉泉穴主治病证
廉泉穴主要用于口舌、咽喉疾患等: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咽食困难,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舌纵流涎,吞咽困难,口燥舌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梅核气,中风失语,咳嗽,气喘,食不化,瘿气,舌下肿,哑,舌炎,现代又用廉泉穴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等。
廉泉穴主要用于口舌、咽喉疾患等: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扁桃体炎、咽食困难,及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等。
廉泉穴主治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暴喑、喉痹、吞咽困难。
廉泉穴主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纵涎出,口燥舌干,口舌生疮;暴喑,喉痹,咽喉肿痛,梅核气,吞咽困难;中风失语,咳嗽,气喘,食不化,瘿气。
廉泉穴主治舌强不语,舌缓流涎,舌下肿,哑,暴瘖,咳嗽、咽喉肿痛,以及支气管炎,舌炎,舌肌麻痹,急、慢性咽炎等。
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纵涎出,暴喑,口舌生疮,喉痹,中风失语,舌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向舌根斜刺0.5~0.8寸,或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向右两侧针刺,局部酸胀,舌根及咽喉部发紧。
一般直刺0.5~1.0寸。
向上直刺0.5~1寸。
4.11.2 灸法
可灸。
4.12 廉泉穴的配伍
4.13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腹点揉廉泉穴,用力要轻且均匀,反复进行3~5分钟,可调治舌痛、中风失语、慢性咽炎等病症。
4.14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咳嗽上气,喘息,呕沫,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
《针灸大成》:主咳嗽上气,喘息,呕沫,舌下肿难言,舌根缩急不食,舌纵涎出,口疮。
《类经图翼》:然则廉泉非一穴,当是舌根下之左右泉脉,而且为足少阴之会也。
4.15 廉泉穴研究进展
4.15.1 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针刺廉泉对甲状腺功能有良好调节作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针刺廉泉可使甲状腺体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率下降。
现代研究报道,针刺廉泉对甲状腺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针刺廉泉可使甲状腺腺体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明显下降。另有报道,针刺甲状腺瘤患者的廉泉、天突后,红外热像图显示甲状腺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红外辐射增强。
5 舌下两脉·廉泉
廉泉指舌下两脉。《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论》:“舌下两脉者,谦泉也”。其部位相当于经外奇穴——金津、玉液。为足少阴所“结”之处。《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6.
-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5.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4.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5.